一种纤维混纺高导湿复合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1732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33
一种纤维混纺高导湿复合面料,包括面料本体;面料本体为三层复合结构,包括内层、中间层和外层;内层、中间层和外层从内向外层叠设置,通过透气微孔热熔胶热压复合;内层采用针织面料,为珠地网眼织物;内层通过丙纶纱线编织而成;丙纶纱线由细旦丙纶纤维纺纱而成;中间层为水刺无纺布;水刺无纺布为吸湿性纤维纺纱而成;外层采用机织面料,外层通过亚麻纱线采用平纹组织编织而成;亚麻纱线由亚麻纤维纺纱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内层抗菌性好,外层耐磨散热性好,整体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吸湿排汗性能好,使用效果好。用效果好。用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纤维混纺高导湿复合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针织面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纤维混纺高导湿复合面料。

技术介绍

[0002]普通纯棉面料吸湿性好,穿着舒适,但同时纯棉面料被汗水浸湿后,汗水很难排出去,会长时间贴在皮肤上,给人以湿冷的感觉,舒适感降低。而现有的吸湿快干面料大多采用双层面料,通过导湿性好的化纤材料体现在内层,吸湿性好的天然纤维体现在外层,以此来实现吸湿快干功能。虽然上述吸湿快干面料对吸湿导湿性能有一定的改善,但是仅通过纤维材料的改进,对单向导湿性能的提升仍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纤维混纺高导湿复合面料,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通过针织布、不织布和机织布之间相互配合,同时通过对纤维混纺,解决了现有的吸湿快干面料仅通过纤维材料的改进,对单向导湿性能的提升仍不理想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纤维混纺高导湿复合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为三层复合的三明治结构层合面料,包括内层、中间层和外层;所述内层、中间层和外层从内向外层叠设置,通过透气微孔热熔胶热压复合;所述内层采用针织面料,为珠地网眼织物;所述内层通过丙纶纱线编织而成;所述丙纶纱线由细旦丙纶纤维纺纱而成;所述中间层为水刺无纺布;所述水刺无纺布为吸湿性纤维纺纱而成;所述外层采用机织面料,所述外层通过亚麻纱线采用平纹组织编织而成;所述亚麻纱线由亚麻纤维纺纱而成。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间层的厚度为0.15

0.65mm。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间层为竹纤维水刺无纺布。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间层上密布微孔;所述微孔的孔径为3

15μm。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细旦丙纶纤维的纤度小于1.1dtex。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层的外表面进行磨毛拉绒处理,形成1mm厚度为绒毛层。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层的经密在480根/10cm以上,所述外层的纬密在450根/10cm以上。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12]内层抗菌性好,外层耐磨散热性好,整体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吸湿排汗性能好,保暖性好,使用效果好。本技术的内层采用针织面料,柔软蓬松,弹性贴身,采用珠地网眼织物,表面具有凹凸效果,皮肤接触的面在透气、散热和排汗方面性能好,舒适性好,同时采用丙纶纱线,抗菌性能好,具有良好的疏水导湿性能,芯吸效应好,能够快速吸收体表的汗液,保持体表干爽;
[0013]中间层采用水刺无纺布,水刺无纺布具有高吸湿性和高透气性,能够使汗液从内层向中间层单向传递,同时水刺无纺布内的纤维呈无规则的缠结状态,部分纤维是沿中间层的层厚方向,较机织面料和针织面料更有助于水汽的层间传递,并且采用透气微孔热熔胶热压的方式,层间连接紧密性好,有助于从内层吸收水汽,向外层散湿;
[0014]外层采用紧密性好的平纹机织织物,能够利用压差,使水汽向外侧传递,采用亚麻纱线,吸湿性能好,吸湿和放湿速度快,透气和散热散湿性能好,有助于持续的单向层间导湿。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

内层;2

中间层;3

外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实施例1
[0019]如图1所示,一种纤维混纺高导湿复合面料,包括面料本体。面料本体为三层复合的三明治结构层合面料,包括内层1、中间层2和外层3。内层1、中间层2和外层3从内向外层3叠设置,通过透气微孔热熔胶热压复合。内层1采用针织面料,为珠地网眼织物。内层1通过丙纶纱线编织而成。丙纶纱线由细旦丙纶纤维纺纱而成。优选的,细旦丙纶纤维的纤度小于1.1dtex。中间层2为水刺无纺布。水刺无纺布为吸湿性纤维纺纱而成。外层3采用机织面料,外层3通过亚麻纱线采用平纹组织编织而成。亚麻纱线由亚麻纤维纺纱而成。本技术将针织面料、无纺布面料和机织面料有机协调,并配合合适的织物结构以及纤维种类,实现了从内层1向外层3的单向高导湿性能。
[0020]为了使中间层2具有良好的导湿透气性,中间层2的厚度为0.15

0.65mm。中间层2为竹纤维水刺无纺布。中间层2上密布微孔;微孔的孔径为3

15μm。
[0021]为了更好的进行散湿,提高外层3与空气间的接触面积,外层3的外表面进行磨毛拉绒处理,形成1mm厚度为绒毛层。
[0022]为了使外层3保持一定的紧密度,同时具有良好的透气效果,外层3的经密在480根/10cm以上,外层3的纬密在450根/10cm以上。
[0023]本技术的纤维混纺高导湿复合面料,内层1抗菌性好,外层3耐磨散热性好,整体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吸湿排汗性能好,保暖性好,使用效果好。本技术的内层1采用针织面料,柔软蓬松,弹性贴身,采用珠地网眼织物,表面具有凹凸效果,皮肤接触的面在透气、散热和排汗方面性能好,舒适性好,同时采用丙纶纱线,抗菌性能好,具有良好的疏水导湿性能,芯吸效应好,能够快速吸收体表的汗液,保持体表干爽;中间层2采用水刺无纺布,水刺无纺布具有高吸湿性和高透气性,能够使汗液从内层1向中间层2单向传递,同时水刺无纺布内的纤维呈无规则的缠结状态,部分纤维是沿中间层2的层厚方向,较机织面料和针
织面料更有助于水汽的层间传递,并且采用透气微孔热熔胶热压的方式,层间连接紧密性好,有助于从内层1吸收水汽,向外层3散湿;外层3采用紧密性好的平纹机织织物,能够利用压差,使水汽向外侧传递,采用亚麻纱线,吸湿性能好,吸湿和放湿速度快,透气和散热散湿性能好,有助于持续的单向层间导湿。
[0024]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纤维混纺高导湿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为三层复合结构,包括内层、中间层和外层;所述内层、中间层和外层从内向外层叠,并由透气微孔热熔胶热压复合;所述内层是针织面料,为珠地网眼织物;所述内层由丙纶纱线编织而成;所述丙纶纱线由细旦丙纶纤维纺纱而成;所述中间层为水刺无纺布;所述水刺无纺布由吸湿性纤维纺纱而成;所述外层是机织面料,所述外层由亚麻纱线以平纹组织结构编织而成;所述亚麻纱线由亚麻纤维纺纱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混纺高导湿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的厚度为0.15

0.6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海生张丽华秦益美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赛晖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