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PVA/PAM双网络抗菌水凝胶基棉织物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PVA/PAM双网络抗菌水凝胶基棉织物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2823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7: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PVA/PAM双网络抗菌水凝胶基棉织物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纯棉织物的阴离子改性处理;S2.纯棉织物的抗菌整理;S3.水凝胶基棉织物敷料的制备;本发明专利技术对棉织物进行阴离子改性和抗菌整理,然后选择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聚乙烯醇、壳聚糖季铵盐作为水凝胶的物理交联网络,PAM作为化学交联网络;将棉织物与水凝胶预聚液按照“三明治结构”形成水凝胶基棉织物伤口敷料,最后,选择溶解后的石蜡溶液对表层织物进行喷涂得到表层疏水、里层亲水的理想伤口敷料;为实现微量高效抗菌,在水凝胶中添加少量纳米铁铜锌氧化物,保持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抑菌率均达99%以上,可为新型伤口敷料的开发提供思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伤口敷料制备,具体为一种pva/pam双网络抗菌水凝胶基棉织物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棉织物舒适、柔软、透气、易吸湿且价格低廉等特点使其在伤口敷料领域应用广泛。但是传统棉织物表面易繁殖细菌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因此需要对棉织物进行抗菌整理,织物抗菌剂主要包括有机合成抗菌(季铵盐类、卤胺类等)和无机抗菌(金属型、金属氧化物型和金属基纳米抗菌材料)。选择高抗菌性能且无毒的纳米颗粒能够加速伤口愈合,是开发伤口敷料的有效方法。纳米氧化锌的高抗菌活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其在抗菌和生物医学等领域意义重大。

2、水凝胶是一种三维多孔网络结构,抗菌型水凝胶伤口敷料能够保持适宜伤口愈合的湿润愈合环境。聚乙烯醇(pva)能够通过冻融循环形成物理交联凝胶。聚丙烯酰胺(pam)是由丙烯酰胺(am)通过化学交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水凝胶柔软、黏附性好。壳聚糖季铵盐(hacc)是一种壳聚糖衍生物,是通过化学修饰将季铵盐引入壳聚糖结构中得到的。壳聚糖的改性不仅可以提高其在水中的溶解度,还可以提高其抗菌性能。通过次磷酸钠(shp)催化作用,采用1,2,3,4-丁烷四羧酸(btca)对棉织物进行阴离子改性。阴离子改性得到的棉织物能够与含壳聚糖季铵盐的水凝胶紧密结合,同时,选择高抗菌活性且无毒的纳米氧化锌对棉织物进行抗菌性整理,将改性后的棉织物与水凝胶复合能够解决现有棉织物抗菌性差、易粘连伤口以及水凝胶伤口敷料力学性能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va/pam双网络抗菌水凝胶基棉织物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对棉织物进行阴离子改性和抗菌整理,然后选择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聚乙烯醇、壳聚糖季铵盐作为水凝胶的物理交联网络,pam作为化学交联网络;将棉织物与水凝胶预聚液按照“三明治结构”形成水凝胶基棉织物伤口敷料,解决了水凝胶力学性能较差和传统棉织物伤口敷料易与伤口发生黏连的缺点,并且能够保持伤口表面环境湿润,有效避免了伤口敷料黏连伤口发生二次损伤,还进一步实现了微量高效抗菌,在水凝胶中添加少量纳米铁铜锌氧化物,保持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抑菌率均达99%以上。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pva/pam双网络抗菌水凝胶基棉织物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纯棉织物的阴离子改性处理:

5、用naoh溶液将6-8%质量分数的1,2,3,4-丁烷四羧酸溶液的ph从2调至4,然后将织物浸入水浴中,进行两浸两轧,浸轧后织物先80-90℃预烘5-10min,再在160-180℃焙烘3-8min。最后将织物用水冲洗10-15min以除去未反应残留物,然后再次烘干,得到阴离子改性后的纯棉织物;

6、s2.纯棉织物的抗菌整理:

7、s201.抗菌整理液的制备:将纳米氧化锌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超声分散到壳聚糖季铵盐溶液中,即得所述抗菌整理液;

8、s202.纯棉织物的抗菌改性处理:将阴离子改性后的纯棉织物浸入抗菌整理液中,进行两浸两轧,浸轧后织物先80-90℃预烘5-10min,再在160-180℃焙烘3-8min。最后将织物用水冲洗10-15min以除去未反应残留物,然后再次烘干,得到抗菌整理后的纯棉织物;

9、s3.水凝胶基棉织物敷料的制备:

10、将6-8%质量分数的聚乙烯醇在95-100℃溶解2-3h至透明,然后降温至70-80℃,按照2%质量分数加入壳聚糖季铵盐,充分溶解1.5-2h,冷却至室温后加入10-20%质量分数的丙烯酰胺;添加纳米铁铜锌氧化物,均质至均匀分散,然后7000-8000r/min,5-10min离心脱泡。脱泡后分别依次添加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过硫酸铵,过硫酸铵分散均匀后迅速将水凝胶预聚液和抗菌整理后的纯棉织物按顺序放置在模具内,然后65-70℃热聚合4-5h,最后将样品进行3-4次冻融循环,制得双网络抗菌水凝胶基棉织物敷料。

11、优选的,s1、s202中,所述两浸两轧的轧余率为100%。

12、优选的,所述1,2,3,4-丁烷四羧酸溶液由1,2,3,4-丁烷四羧酸和次磷酸钠混合制得。

13、优选的,所述1,2,3,4-丁烷四羧酸和次磷酸钠的摩尔比为1:0.7。

14、优选的,s201中,纳米氧化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壳聚糖季铵盐的质量比为3:2:10。

15、优选的,s3中,所述纳米铁铜锌氧化物粉末的添加量限定为总固含量质量分数的0.1%。

16、优选的,s3中,所述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过硫酸铵分别按照丙烯酰胺质量分数的0.07%和0.5%添加。

17、优选的,s3中,所述冻融循环的工艺步骤具体为:在-20℃的温度条件下冻18-20h后,室温溶解2-3h。

18、一种pva/pam双网络抗菌水凝胶基棉织物敷料,所述pva/pam双网络抗菌水凝胶基棉织物敷料根据所述制备方法制得。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0、1.本专利技术解决了水凝胶力学性能较差和传统棉织物伤口敷料易与伤口发生黏连的缺点。综合二者优点,制得了断裂应力高达7.9mpa的水凝胶基棉织物,并且能够保持伤口表面环境湿润,有效避免了伤口敷料黏连伤口发生二次损伤;

21、2.本专利技术制备出的水凝胶敷料,其“三明治”结构的水凝胶基棉织物伤口敷料表层疏水(接触角为119.93°)、里层亲水,能够在及时吸收伤口床渗出液的同时,有效避免外界液体污染和粘附伤口,加速伤口愈合;

22、3.本专利技术实现微量高效抗菌,在水凝胶中添加少量纳米铁铜锌氧化物,保持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抑菌率均达99%以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VA/PAM双网络抗菌水凝胶基棉织物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VA/PAM双网络抗菌水凝胶基棉织物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S202中,所述两浸两轧的轧余率为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VA/PAM双网络抗菌水凝胶基棉织物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2,3,4-丁烷四羧酸溶液由1,2,3,4-丁烷四羧酸和次磷酸钠混合制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VA/PAM双网络抗菌水凝胶基棉织物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2,3,4-丁烷四羧酸和次磷酸钠的摩尔比为1:0.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VA/PAM双网络抗菌水凝胶基棉织物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01中,纳米氧化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壳聚糖季铵盐的质量比为3:2: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VA/PAM双网络抗菌水凝胶基棉织物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所述纳米铁铜锌氧化物粉末的添加量限定为总固含量质量分数的0.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VA/PAM双网络抗菌水凝胶基棉织物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所述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过硫酸铵分别按照丙烯酰胺质量分数的0.07%和0.5%添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VA/PAM双网络抗菌水凝胶基棉织物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所述冻融循环的工艺步骤具体为:在-20℃的温度条件下冻18-20h后,室温溶解2-3h。

9.一种PVA/PAM双网络抗菌水凝胶基棉织物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PVA/PAM双网络抗菌水凝胶基棉织物敷料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得。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va/pam双网络抗菌水凝胶基棉织物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va/pam双网络抗菌水凝胶基棉织物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s202中,所述两浸两轧的轧余率为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va/pam双网络抗菌水凝胶基棉织物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2,3,4-丁烷四羧酸溶液由1,2,3,4-丁烷四羧酸和次磷酸钠混合制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va/pam双网络抗菌水凝胶基棉织物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2,3,4-丁烷四羧酸和次磷酸钠的摩尔比为1:0.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va/pam双网络抗菌水凝胶基棉织物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01中,纳米氧化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壳聚糖季铵盐的质量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海生田梦苏超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赛晖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