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轮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9592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摩托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两轮摩托车,包括车架、前叉、后平叉,设置有悬架控制器、前轮加速传感器、前轮磁流变阻尼器,还设置有用于调节车架与后平叉之间位置变化的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前轮加速传感器、后轮加速传感器、前轮磁流变阻尼器、空气弹簧和后轮磁流变阻尼器/空气弹簧减振器,使得车身前后部均可以根据不同的路面状况和行驶速度调整磁流变阻尼器的刚度和阻尼系数,且使两轮摩托车后部车身可以始终提升至设定水平高度的控制目标,克服了原专利申请技术方案的车身前后部不能全面的根据不同的路面状况和行驶速度调整磁流变阻尼器的刚度和阻尼系数的缺陷。缺陷。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轮摩托车


[0001]本技术属于摩托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两轮摩托车。

技术介绍

[0002]在2020年4月6日,申请人长沙远康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提出了一件申请号为202020485135.2的技术专利申请。
[0003]该专利申请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主要内容为:

一种两轮摩托车,包括:悬架控制器、角度传感器、空气弹簧减振器、气泵、电磁气阀,所述悬架控制器与所述角度传感器通过数据线连接,所述悬架控制器与所述空气弹簧减振器、气泵、电磁气阀电连接,所述悬架控制器、气泵、电磁气阀固定在车架上;所述角度传感器的一端安装在车架上,另一端与后平叉固定连接;所述空气弹簧减振器的两端分别与车架、后平叉固定连接;空气弹簧减振器与气泵、电磁气阀通过气管连接,悬架控制器与所述两轮摩托车的电池电连接。

,使用该技术方案的两轮摩托车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搭载重量对摩托车后部车身的影响,使后部车身维持在设定的水平高度附近,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路面状况和行驶速度调整磁流变阻尼器的刚度和阻尼系数,实现良好的减振避振效果。
[0004]但是,该专利申请保护的技术方案保护范围不够全面、技术方案不够完备,仍然需要进行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对上述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作出进一步变形和改进,以使得保护范围能够更加全面和完备,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两轮摩托车,包括车架、前叉、后平叉,设置有悬架控制器、前轮加速传感器、前轮磁流变阻尼器,悬架控制器与前轮加速传感器通过数据线进行通信连接,悬架控制器与前轮磁流变阻尼器进行电连接,悬架控制器固定在车架或前叉上,前轮加速传感器设置在摩托车前轮的上方,前轮磁流变阻尼器固定安装在摩托车的前轮车轴和前叉之间,悬架控制器与两轮摩托车的电池电连接,还设置有用于调节车架与后平叉之间位置变化的装置。
[0007]进一步地,所述用于调节车架与后平叉之间位置变化的装置为包括角度传感器、后轮加速传感器、空气弹簧减振器、气泵、电磁气阀在内的装置组合,悬架控制器与后轮加速传感器通过数据线进行通信连接,后轮加速传感器设置在两轮摩托车后轮的上方车架上,所述角度传感器的一端安装在所述车架上,另一端与所述后平叉固定连接;所述悬架控制器与所述角度传感器通过数据线进行通信连接,悬架控制器与所述空气弹簧减振器、气泵、电磁气阀进行电连接,所述气泵、电磁气阀固定在车架上,空气弹簧减振器的两端分别与车架、后平叉固定连接,空气弹簧减振器与气泵、电磁气阀通过气管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用于调节车架与后平叉之间位置变化的装置为包括角度传感器、后轮加速传感器、空气弹簧、后轮减振器、气泵、电磁气阀在内的装置组合,悬架控制器与后
轮加速传感器通过数据线进行通信连接,后轮加速传感器设置在两轮摩托车后轮的上方车架上,所述悬架控制器与所述角度传感器通过数据线进行通信连接,悬架控制器与所述气泵、电磁气阀进行电连接,气泵、电磁气阀固定在车架上,角度传感器的一端安装在车架上,另一端与后平叉固定连接;空气弹簧、后轮减振器的两端分别与车架、后平叉固定连接;空气弹簧与气泵、电磁气阀通过气管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前叉包括下联板、上联板,所述前轮加速传感器安装在摩托车前叉的下联板或上联板处。
[0010]进一步地,所述前轮磁流变阻尼器为2个,分布在两轮摩托车前轮的两侧。
[0011]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弹簧减振器为2个,分布在两轮摩托车后轮的两侧。
[0012]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弹簧减振器为1个,设置在两轮摩托车后轮的正前方,且空气弹簧减振器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后平叉的前段中部,另一端与车架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地,在所述气泵的进气口之前设置空气干燥器,所述空气干燥器能够对进入气泵的空气进行干燥。
[0014]进一步地,所述后轮减振器为后轮磁流变阻尼器,后轮磁流变阻尼器与所述悬架控制器进行电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后轮加速传感器集成在所述悬架控制器内部,悬架控制器设置在两轮摩托车后轮上方的车架上。
[0016]本技术具有下述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通过设置前轮加速传感器、后轮加速传感器、前轮磁流变阻尼器、空气弹簧和后轮磁流变阻尼器/空气弹簧减振器,使得车身前后部均可以根据不同的路面状况和行驶速度调整磁流变阻尼器的刚度和阻尼系数,且使两轮摩托车后部车身可以始终提升至设定水平高度的控制目标,克服了原专利申请技术方案的车身前后部不能全面的根据不同的路面状况和行驶速度调整磁流变阻尼器的刚度和阻尼系数的缺陷。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局部位置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局部位置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空气弹簧减振器与后平叉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局部位置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7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局部位置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后平叉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通过两个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图2、图3、图4、图8所示,一种两轮摩托车1,包括车架7、前叉9、后平叉8,设置有悬架控制器2、前轮加速传感器13、前轮磁流变阻尼器11,悬架控制器2与前轮加速传感
器13通过数据线(图中未标示)进行通信连接,悬架控制器2与前轮磁流变阻尼器11进行电连接,所述前叉9包括下联板(图中未标示)、上联板(图中未标示),悬架控制器2固定在车架7上,悬架控制器2与两轮摩托车1的电池电连接,前轮加速传感器13设置在摩托车前轮的上方,即所述前轮加速传感器13安装在摩托车前叉9的下联板(图中未标示)或上联板(图中未标示)处;前轮磁流变阻尼器11为2个,对称分布在两轮摩托车1前轮的两侧,并固定安装在摩托车的前轮车轴15和前叉9之间。
[0029]还设置有包括角度传感器3、后轮加速传感器14、空气弹簧减振器4、气泵5、电磁气阀6在内的装置组合,用于调节车架7与后平叉8之间的位置变化;悬架控制器2与后轮加速传感器14通过数据线(图中未标示)进行通信连接,后轮加速传感器14设置在两轮摩托车1后轮的上方车架7上;所述角度传感器3的一端安装在车架7上,另一端与后平叉8固定连接;所述悬架控制器2与所述角度传感器3通过数据线(图中未标示)进行通信连接,所述悬架控制器2还与所述空气弹簧减振器4、气泵5、电磁气阀6进行电连接;所述气泵5、电磁气阀6固定在车架7上,在所述气泵5的进气口之前设置空气干燥器(图中未标示),空气干燥器(图中未标示)能够对进入气泵5的空气进行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轮摩托车,包括车架、前叉、后平叉,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悬架控制器、前轮加速传感器、前轮磁流变阻尼器,悬架控制器与前轮加速传感器通过数据线进行通信连接,悬架控制器与前轮磁流变阻尼器进行电连接,悬架控制器固定在车架或前叉上,前轮加速传感器设置在摩托车前轮的上方,前轮磁流变阻尼器固定安装在摩托车的前轮车轴和前叉之间,悬架控制器与两轮摩托车的电池电连接,还设置有用于调节车架与后平叉之间位置变化的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调节车架与后平叉之间位置变化的装置为包括角度传感器、后轮加速传感器、空气弹簧减振器、气泵、电磁气阀在内的装置组合,悬架控制器与后轮加速传感器通过数据线进行通信连接,后轮加速传感器设置在两轮摩托车后轮的上方车架上,所述角度传感器的一端安装在所述车架上,另一端与所述后平叉固定连接;所述悬架控制器与所述角度传感器通过数据线进行通信连接,悬架控制器与所述空气弹簧减振器、气泵、电磁气阀进行电连接,所述气泵、电磁气阀固定在车架上,空气弹簧减振器的两端分别与车架、后平叉固定连接,空气弹簧减振器与气泵、电磁气阀通过气管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调节车架与后平叉之间位置变化的装置为包括角度传感器、后轮加速传感器、空气弹簧、后轮减振器、气泵、电磁气阀在内的装置组合,悬架控制器与后轮加速传感器通过数据线进行通信连接,后轮加速传感器设置在两轮摩托车后轮的上方车架上,所述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旭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远康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