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轮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1411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两轮摩托车,包括:悬架控制器、角度传感器、空气弹簧减振器、气泵、电磁气阀,所述悬架控制器与所述角度传感器通过数据线连接,所述悬架控制器与所述空气弹簧减振器、气泵、电磁气阀电连接,所述悬架控制器、气泵、电磁气阀固定在车架上;所述角度传感器的一端安装在车架上,另一端与后平叉固定连接;所述空气弹簧减振器的两端分别与车架、后平叉固定连接;空气弹簧减振器与气泵、电磁气阀通过气管连接,悬架控制器与所述两轮摩托车的电池电连接。有益效果为:(1)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搭载重量对摩托车后部车身的影响,使后部车身维持在设定的水平高度附近;(2)能够调整磁流变阻尼器的刚度和阻尼系数,实现良好的减震避震效果。减震避震效果。减震避震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轮摩托车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摩托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两轮摩托车。

技术介绍

[0002]两轮摩托车属于成熟的现有技术,常见的两轮摩托车有燃油摩托车和电动摩托车,摩托车生产有摩托车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0003]专利申请号200580030537.1,申请日2005年10月25日,申请人为宝马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有转向机构减震器的摩托车,其包括一个可转向的前轮和一个充满一种流变的液体的转向机构减震器,该转向机构减震器用于减震前轮的转向运动。
[0004]专利申请号201910236093.0,申请日2019年3月27日,申请人为清科智能悬架系统(苏州)有限公司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带附气室的麦弗逊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该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中的空气弹簧下活塞卡接并密封放在减震器(也叫阻尼器)的减震器筒上(具体结构见专利附图1),该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结构复杂,体积大,无法应用于两轮摩托车。
[0005]现有技术的缺陷:(1)现有摩托车在搭载重物时,车身后部会下沉,其无法调节车身高度;(2)现有摩托车无法根据路况和行驶速度的不同而调节减震器的阻尼大小,摩托车的减震避震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一种两轮摩托车,包括:悬架控制器、角度传感器、空气弹簧减振器、气泵、电磁气阀,所述悬架控制器与所述角度传感器通过数据线连接,所述悬架控制器与所述空气弹簧减振器、气泵、电磁气阀电连接,所述悬架控制器、气泵、电磁气阀固定在车架上;所述角度传感器的一端安装在车架上,另一端与后平叉固定连接;所述空气弹簧减振器的两端分别与车架、后平叉固定连接;空气弹簧减振器与气泵、电磁气阀通过气管连接,悬架控制器与所述两轮摩托车的电池电连接。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可以进一步附加下述技术特征,以便更好地解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9]所述空气弹簧减振器由空气弹簧和磁流变阻尼器组合形成,空气弹簧包括气囊、上端固定盖、下端活塞套、通气孔;磁流变阻尼器包括阻尼筒、磁流变液、阻尼杆、活塞,阻尼筒内装有磁流变液;所述气囊的上端与所述上端固定盖密封连接,气囊的下端与所述下端活塞套密封连接,所述下端活塞套固定套设于所述阻尼筒上端,通气孔设置于上端固定盖上,通气孔与气泵、电磁气阀通过气管连接;所述阻尼杆穿过气囊和上端固定盖,并与上端固定盖密封固定连接,阻尼杆为内部设有导线的中空杆且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导线与悬架控制器连接,导线与活塞内的线圈连接,活塞上设置有可供所述磁流变液流过的通孔,所述活塞嵌套在阻尼筒内且可沿阻尼筒上下移动;在两轮摩托车后轮的上方车架上设置加速
传感器,所述加速传感器通过数据线与悬架控制器通信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加速传感器集成在悬架控制器内部,所述悬架控制器设置在两轮摩托车后轮上方的车架上。
[0011]进一步地,在所述气泵的进气口之前设置空气干燥器,所述空气干燥器能够对进入气泵的空气进行干燥。
[0012]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弹簧减振器为2个,对称分布在两轮摩托车后轮的两侧。
[0013]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弹簧减振器为1个,设置在两轮摩托车后轮的正前方,且空气弹簧减振器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后平叉的前段中部,另一端与车架固定连接。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设置空气弹簧减振器、气泵、悬架控制器、角度传感器、电磁气阀,空气弹簧减振器在气泵、悬架控制器、角度传感器、电磁气阀的联合控制下进行气囊的伸缩,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搭载重量对摩托车后部车身的影响,使后部车身维持在设定的水平高度附近;(2)设置加速传感器、磁流变阻尼器,悬架控制器能够根据不同的路面状况和行驶速度调整磁流变阻尼器的刚度和阻尼系数,实现良好的减震避震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局部位置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局部位置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空气弹簧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空气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磁流变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阻尼杆与活塞固定连接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阻尼杆与活塞固定连接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9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后平叉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10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角度控制器与车架、后平叉位置结构示意图;
[0025]图11为图10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1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角度控制器与车架、后平叉位置结构示意图;
[0027]图13为图12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1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局部位置结构示意图;
[0029]图1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局部位置结构示意图;
[0030]图16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空气弹簧减振器与后平叉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0031]图17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空气弹簧减振器与车架、后平叉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0032]图18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空气弹簧减振器与后平叉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0033]图19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空气弹簧减振器与后平叉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结合附图1至附图19,对本技术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和解释。
[0035]一种两轮摩托车1,包括:悬架控制器2、角度传感器3、空气弹簧减振器4、气泵5、电
磁气阀6,悬架控制器2与角度传感器3通过数据线(图中未标示)连接,悬架控制器2与空气弹簧减振器4、气泵5、电磁气阀6电连接,悬架控制器2、气泵5、电磁气阀6固定在车架7上;角度传感器3的一端安装在车架7上,另一端与后平叉8固定连接;空气弹簧减振器4的两端分别与车架7、后平叉8固定连接;空气弹簧减振器4与气泵5、电磁气阀6通过气管(图中未标示)连接,悬架控制器2与所述两轮摩托车1的电池(图中未标示)电连接。
[0036]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空气弹簧减振器4由空气弹簧10和磁流变阻尼器11组合形成,空气弹簧10包括气囊1001、上端固定盖1002、下端活塞套1003、通气孔1004,磁流变阻尼器11包括阻尼筒1101、磁流变液1102、阻尼杆1103、活塞1104,阻尼筒1101内装有磁流变液1102(在本实施例中,磁流变液1102是由微米尺寸的磁极化颗粒分散于非磁极性液体中形成的悬浮液,非磁极性液体由棉油和桐油按3比1的比例混合而成);气囊1001的上端与上端固定盖1002密封连接,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轮摩托车,包括:悬架控制器、角度传感器、空气弹簧减振器、气泵、电磁气阀,所述悬架控制器与所述角度传感器通过数据线连接,所述悬架控制器与所述空气弹簧减振器、气泵、电磁气阀电连接,所述悬架控制器、气泵、电磁气阀固定在车架上;所述角度传感器的一端安装在车架上,另一端与后平叉固定连接;所述空气弹簧减振器的两端分别与车架、后平叉固定连接;空气弹簧减振器与气泵、电磁气阀通过气管连接,悬架控制器与所述两轮摩托车的电池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弹簧减振器由空气弹簧和磁流变阻尼器组合形成,所述空气弹簧包括气囊、上端固定盖、下端活塞套、通气孔;所述磁流变阻尼器包括阻尼筒、磁流变液、阻尼杆、活塞, 阻尼筒内装有磁流变液;所述气囊的上端与所述上端固定盖密封连接,气囊的下端与所述下端活塞套密封连接,下端活塞套固定套设于所述阻尼筒上端,所述通气孔设置于上端固定盖上,通气孔与气泵、电磁气阀通过气管连接;所述阻尼杆穿过气囊和上端固定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旭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远康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