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轴双旋翼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7719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共轴双旋翼无人机,包括机壳和安装在机壳内的主轴,主轴的上端安装有下无刷电机,下无刷电机的上方设置有上无刷电机,上无刷电机用于对上旋翼进行驱动,所述下无刷电机的下方设置有下旋翼,所述下旋翼由下桨叶、下桨夹、下桨夹摇臂以及下桨毂组成,下桨毂与下无刷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下桨夹摇臂的一端与下桨毂转动连接,下桨夹摇臂的另一端铰接有下桨夹,所述下桨叶安装在下桨夹上,所述下旋翼的下方设置有下旋翼变距机构,下旋翼变距机构包括倾斜盘和舵机。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上旋翼固定螺距、下旋翼可调节螺距的结构,简化现有的全变距共轴无人机的复杂结构,使得结构更紧凑,飞行操作更加方便。飞行操作更加方便。飞行操作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共轴双旋翼无人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飞行器
,具体是涉及一种共轴双旋翼无人机。

技术介绍

[0002]共轴双旋翼无人机由于不需要尾桨提供平衡扭矩,相比单旋翼直升机具有较小的体积,相比多旋翼飞行器,除了体积小之外,还具有较高的能量利用率,因此在航空拍摄、空中监视等多种应用领域中日益占据重要的地位。
[0003]现有共轴双旋翼无人机大都采用上下桨叶全变距操作,以改变无人机飞行状态,因此,导致上述无人机结构复杂,不易保养,可靠性低,另外,在变距过程中上、下旋翼变距机构之间会相互影响,在耦合作用下,其操纵效率较低,甚至会影响到飞行器的飞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共轴双旋翼无人机,旨在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共轴双旋翼无人机,包括机壳和安装在机壳内的主轴,所述主轴的上端安装有下无刷电机,下无刷电机的上方设置有上无刷电机,所述上无刷电机与下无刷电机通过连接杆相连接,上无刷电机用于对上旋翼进行驱动,所述下无刷电机的下方设置有下旋翼,所述下旋翼由下桨叶、下桨夹、下桨夹摇臂以及下桨毂组成,下桨毂与下无刷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下桨夹摇臂的一端与下桨毂转动连接,下桨夹摇臂的另一端铰接有下桨夹,所述下桨叶安装在下桨夹上,所述下旋翼的下方设置有下旋翼变距机构,下旋翼变距机构包括倾斜盘和舵机,所述倾斜盘与下旋翼通过变距连杆连接,舵机与倾斜盘通过活动杆相连接,所述舵机固定安装在主轴上。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倾斜盘由内圈套和外圈套组成,所述内圈套套设在主轴的外侧,外圈套套设在内圈套的外侧,内圈套与外圈套活动连接,所述内圈套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球头,所述下桨夹摇臂上连接有连接臂,连接臂与第二球头之间设置有变距连杆,所述变距连杆的一端与第二球头活动连接,变距连杆的另一端与连接臂转动连接。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舵机的数量共有三个,三个舵机关于主轴的中心线呈圆周阵列分布,所述外圈套的外侧面上固定连接有三个第一球头,三个所述第一球头关于外圈套的中心线呈圆周阵列分布,所述第一球头与舵机上的舵机摇臂之间设置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一端与第一球头活动连接,活动杆的另一端与舵机摇臂转动连接。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主轴上固定连接有相位保持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球头上固定连接有相位保持杆,所述相位保持器上设置有通槽,相位保持杆贯穿所述通槽且与通槽的内侧面滑动配合连接。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机壳的外侧面上连接有若干个弹性脚架,若干个弹性脚架关于机壳的中心线呈圆周阵列分布,所述弹性脚架由脚架杆、第一弹性钢片以及第二弹性钢片组成,所述脚架杆上端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钢片和第二弹性钢片,第一弹性钢片和第二弹性钢片均与机壳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脚架杆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机壳的外侧面上连接有连接轴,连接轴的外侧端转动连接有限位旋钮,限位旋钮与限位孔相适配。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限位旋钮和限位孔均呈椭圆孔状,所述脚架杆为碳纤杆,所述第二弹性钢片呈圆弧状。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上旋翼由上桨叶、上桨夹、上桨夹摇臂以及上桨毂组成,上桨毂与上无刷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上桨夹摇臂的一端与上桨毂相连接,上桨夹摇臂的另一端铰接有上桨夹,所述上桨叶固定安装在上桨夹上。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上无刷电机的上方设置有飞控模块,所述飞控模块中安装有GPS天线、惯性测量单元以及飞控计算机;所述机壳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光电吊舱。
[0014]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专利技术采用上旋翼固定螺距、下旋翼可调节螺距的结构,简化现有的全变距共轴无人机的复杂结构,使得结构更紧凑,飞行操作更加方便;
[0016]2.本专利技术中上旋翼、下旋翼以及弹性脚架都是可折叠的,携带方便,通过限位旋钮和限位孔的设置,能够将压住后的脚架杆固定住,防止弹开;需要使得脚架杆展开时,旋转限位旋钮,使得限位旋钮和限位孔对齐,脚架杆自动复位;
[0017]3、通过相位保持器和相位保持杆的设置,有效的避免了外圈套绕着主轴进行转动,使得下旋翼变距机构的运动更加稳定,变距效果更加可控,进而整个飞行状态的调节更加快捷方便。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共轴双旋翼无人机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共轴双旋翼无人机的部分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共轴双旋翼无人机中倾斜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共轴双旋翼无人机中弹性脚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1

机壳、2

弹性脚架、3

光电吊舱、4

飞控模块、5

上无刷电机、6

上旋翼、7

主轴、71

连接杆、8

下无刷电机、9

下旋翼、10

倾斜盘、11

舵机、111

舵机摇臂、12

相位保持器、13

活动杆、91

下桨叶、92

下桨夹、93

下桨夹摇臂、94

下桨毂、95

连接臂、96

变距连杆、101

内圈套、102

外圈套、103

第一球头、104

相位保持杆、105

第二球头、21

脚架杆、22

第一弹性钢片、23

第二弹性钢片、24

限位孔、25

连接轴、26

限位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
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轴双旋翼无人机,包括机壳(1)和安装在机壳(1)内的主轴(7),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7)的上端安装有下无刷电机(8),下无刷电机(8)的上方设置有上无刷电机(5),所述上无刷电机(5)与下无刷电机(8)通过连接杆(71)相连接,上无刷电机(5)用于对上旋翼(6)进行驱动,所述下无刷电机(8)的下方设置有下旋翼(9),所述下旋翼(9)由下桨叶(91)、下桨夹(92)、下桨夹摇臂(93)以及下桨毂(94)组成,下桨毂(94)与下无刷电机(8)的输出端相连接,下桨夹摇臂(93)的一端与下桨毂(94)转动连接,下桨夹摇臂(93)的另一端铰接有下桨夹(92),下桨叶(91)安装在下桨夹(92)上,所述下旋翼(9)的下方设置有下旋翼变距机构,下旋翼变距机构包括倾斜盘(10)和舵机(11),倾斜盘(10)与下旋翼(9)通过变距连杆(96)连接,舵机(11)与倾斜盘(10)通过活动杆(13)相连接,所述舵机(11)固定安装在主轴(7)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轴双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盘(10)由内圈套(101)和外圈套(102)组成,所述内圈套(101)套设在主轴(7)的外侧,外圈套(102)套设在内圈套(101)的外侧,内圈套(101)与外圈套(102)活动连接,所述内圈套(10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球头(105),所述下桨夹摇臂(93)上连接有连接臂(95),连接臂(95)与第二球头(105)之间设置有变距连杆(96),所述变距连杆(96)的一端与第二球头(105)活动连接,变距连杆(96)的另一端与连接臂(95)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轴双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舵机(11)的数量共有三个,三个舵机(11)关于主轴(7)的中心线呈圆周阵列分布,所述外圈套(102)的外侧面上固定连接有三个第一球头(103),三个所述第一球头(103)关于外圈套(102)的中心线呈圆周阵列分布,所述第一球头(103)与舵机(11)上的舵机摇臂(111)之间设置有活动杆(1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澎马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荷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