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法脱硫节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6769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24
本公开涉及一种氨法脱硫节能装置,其包括吸收塔。吸收塔自底部至顶部依次包括洗涤降温段、吸收段和细微颗粒物控制段,细微颗粒物控制段包括喷淋层和设置于喷淋层下方的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具有洗涤循环槽的功能或包括洗涤循环槽,使得细微颗粒物控制段能形成闭式循环液回路,在闭式循环液回路中,细微颗粒物控制段的气液分离器的下部通过第一管道与洗涤循环泵的入口直接连接、洗涤循环泵的出口通过第二管道与细微颗粒物控制段的喷淋层连接、并且从细微颗粒物控制段的喷淋层喷出的循环液由气液分离器收集后通过第一管道直接回流至洗涤循环泵的入口。通过闭式循环液回路,能充分利用循环液的高位重力势能而降低洗涤循环泵的扬程及其电机功耗。环泵的扬程及其电机功耗。环泵的扬程及其电机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氨法脱硫节能装置


[0001]本公开总体上涉及环保
更特别地,本公开涉及一种氨法脱硫节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脱除气体中的二氧化硫的主流工艺是石灰石

石膏方法。该方法在脱硫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石膏渣,并且每脱除1吨二氧化硫会同步产生0.7吨二氧化碳。处理这些废水、废渣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运行成本。鉴于此,氨法脱硫工艺越来越受到重视。氨法脱硫工艺不产生废水和废渣,且投入的脱硫剂氨会转化成硫酸铵化肥。通常硫铵化肥的销售收入大于氨的投入成本,从而实现了变废为宝。
[0003]在氨法脱硫的过程中,吸收循环溶液和细微颗粒物洗涤循环溶液通过气液分离器收集、回流至各自的循环槽、然后再通过循环泵将循环溶液从循环槽中抽出并加压送至各喷淋层。由于各喷淋层高度不同,喷淋层越高,循环泵的扬程相应也越高,使得循环泵的电机功率、运行电耗也相应越高。同时,回流管线高容易造成管道振动、溶液带气等问题。
[0004]CN212068329U公开了一种湿法脱硫节能控制装置,包括吸收塔,所述吸收塔内从上往下依次设有除雾器、多级喷淋层、浆液池;任一级喷淋层上均设置开口朝下的喷嘴;所述的多级喷淋层分别通过带浆液循环泵的循环喷淋管道连接至所述浆液池;多级喷淋层中的至少一级设置n个分区形成分区喷淋层,n为正整数且≥2,所述的n个分区分别通过循环喷淋管道与浆液池连通,用于控制n个分区分别喷淋。该湿法脱硫节能控制装置属于常规分层喷淋设计,通过设置多台循环泵实现多层分区喷淋,对于高位喷淋需采用高扬程循环泵,未能实现高位势能利用。因此本方案的工艺流程较复杂,运行消耗较高,增加了投资成本。
[0005]CN208542002U公开了一种烟气湿法脱硫节能装置,该装置包括:湍流管栅,其设于吸收塔内部且位于入口烟道上方;喷淋层,其设于湍流管栅的上方并通过循环泵与吸收塔下部的浆液池连接,喷淋层设有至少两层,且相邻的喷淋层之间设有伸缩隔板;出口烟道,其设于每个喷淋层的上方的吸收塔壁上,且出口烟道位于伸缩隔板的下方;烟气流量监测装置,其设于入口烟道处;控制装置,其设于吸收塔外部,控制装置与烟气流量监测装置信号连接,控制装置分别与所有喷淋层、所有伸缩隔板和所有出口烟道连接。该装置通过将脱硫分级设置、每级喷淋层上方设置伸缩隔板和烟道出口、通过检测入口烟气负荷来控制几级喷淋脱硫。与常规吸收塔相比,本方案的工艺流程复杂,增加了很多隔板和烟道出口,从而增加了投资成本且运行容易发生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公开的目的之一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
[0007]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氨法脱硫节能装置。所述氨法脱硫节能装置包括吸收塔,所述吸收塔自其底部至顶部依次包括洗涤降温段、吸收段和细微颗粒物控制段,所述细微颗粒物控制段包括喷淋层和设置于所述喷淋层下方的气液分离器;其中,所述气液分离器构造成具有洗涤循环槽的功能或包括洗涤循环槽,使得所述细微颗粒物控制段能够形成闭式循
环液回路,在所述闭式循环液回路中,所述细微颗粒物控制段的气液分离器的下部通过第一管道与洗涤循环泵的入口直接连接、所述洗涤循环泵的出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细微颗粒物控制段的喷淋层连接、并且从所述细微颗粒物控制段的喷淋层喷出的循环液由所述气液分离器收集后通过所述第一管道直接回流至所述洗涤循环泵的入口。
[0008]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气液分离器的下部设置有向下凸出的沟槽,所述沟槽通过所述第一管道直接连接至所述洗涤循环泵的入口。
[0009]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气液分离器构造成包括洗涤循环槽时,所述洗涤循环槽一体地形成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下方。
[0010]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气液分离器构造成包括洗涤循环槽时,所述洗涤循环槽被构造成单独的部件,并且设置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下方。
[0011]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气液分离器设置有防涡流机构,所述防涡流机构包括机械式格栅和多管出液组件。
[0012]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气液分离器设置有防夹气机构,所述防夹气机构包括沟槽以及设置在所述沟槽外部的气液分离部件。
[0013]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液位控制系统,用于防止所述气液分离器中的液位过低或过高,其中,所述液位控制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液位测量部件。
[0014]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一个或多个液位测量部件的底部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相连,而所述一个或多个液位测量部件的顶部通过第四管道与所述喷淋层的下部相连。
[0015]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液位控制系统构造成与外部工艺水的管线连接,以调节所述气液分离器中的液位。
[0016]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部工艺水的管线中设置有调节阀和流量计,所述液位控制系统通过选择所述调节阀的开度来调节所述气液分离器中的液位。
[0017]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液位控制系统将所述气液分离器中的液位控制在0.2至1.5米之间。
[0018]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液位控制系统将所述气液分离器中的液位控制在0.3至0.8米之间。
[0019]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细微颗粒物控制段的所述闭式循环液回路中设置有排水管线,所述排水管线在所述闭式循环液回路中设置于所述洗涤循环泵和所述喷淋层之间。
[0020]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排水管线将所述细微颗粒物控制段的循环液中的至少一部分排到氧化槽中。
[0021]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排水管线连接至所述吸收段的循环槽中,用于将所述细微颗粒物控制段的循环液中的至少一部分排放到所述吸收段的循环槽中。
[0022]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细微颗粒物控制段包括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其中,所述细微颗粒物控制段的下部部分采用与所述上部部分相比较高浓度的硫铵溶液进行洗涤以去除细微颗粒物中的至少一部分,而所述细微颗粒物控制段的上部部分采用与所述下部部分相比较低浓度的硫铵溶液进行洗涤以进一步去除剩余细微颗粒物。
[0023]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洗涤降温段、所述吸收段和所述细微颗粒物控制
段均设置有各自的循环液回路。
[0024]要注意的是,针对一个实施例描述的本公开的各方面可以被包含到其它不同的实施例中,尽管没有针对所述其它不同的实施例进行具体描述。换言之,可以以任何方式和/或组合来组合所有实施例和/或组合任意实施例的特征,只要它们不相互矛盾即可。
附图说明
[0025]在结合附图阅读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后,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多个方面,在附图中:
[0026]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氨法脱硫节能装置的示意图;
[0027]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的示意性主视图;
[0028]图3是图2所示的气液分离器的示意性侧视图;
[0029]应当理解的是,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在附图中,清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氨法脱硫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法脱硫节能装置包括吸收塔,所述吸收塔自其底部至顶部依次包括洗涤降温段、吸收段和细微颗粒物控制段,所述细微颗粒物控制段包括喷淋层和设置于所述喷淋层下方的气液分离器;其中,所述气液分离器构造成具有洗涤循环槽的功能或包括洗涤循环槽,使得所述细微颗粒物控制段能够形成闭式循环液回路,在所述闭式循环液回路中,所述细微颗粒物控制段的气液分离器的下部通过第一管道与洗涤循环泵的入口直接连接、所述洗涤循环泵的出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细微颗粒物控制段的喷淋层连接、并且从所述细微颗粒物控制段的喷淋层喷出的循环液由所述气液分离器收集后通过所述第一管道直接回流至所述洗涤循环泵的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法脱硫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下部设置有向下凸出的沟槽,所述沟槽通过所述第一管道直接连接至所述洗涤循环泵的入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法脱硫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气液分离器构造成包括洗涤循环槽时,所述洗涤循环槽一体地形成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下方;或者当所述气液分离器构造成包括洗涤循环槽时,所述洗涤循环槽被构造成单独的部件并且设置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法脱硫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设置有防涡流机构,所述防涡流机构包括机械式格栅和多管出液组件;和/或所述气液分离器设置有防夹气机构,所述防夹气机构包括沟槽以及设置在所述沟槽外部的气液分离部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法脱硫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液位控制系统,用于防止所述气液分离器中的液位过低或过高,其中,所述液位控制系统包括一个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静汤飞宇周于平许春刚张军张斌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久丰热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