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中空管编织型全缝线锚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6506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中空管编织型全缝线锚钉,属于全缝线锚钉技术领域,包括线管和缝合线,所述线管为中空编织结构,两个线管平行布置且交叉相连形成交叉点,所述缝合线从第一个所述线管的一端穿入,经过所述交叉点然后再从第一个所述线管的另一端穿出,随后所述缝合线从第二个所述线管靠近第一个所述线管穿出端的一端穿入,经过所述交叉点然后再从第二个所述线管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线管的两端经过了硬化处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植入方式简单,所需骨道直径较小,需要移除的自体骨量少,对人体损害小,且总体结构简约,操作方便,植入后固定牢固,缝合线收紧时形成折叠团均一,有效保证了产品抗拔出力均一稳定,也利于术后返修、修补、替换等操作。替换等操作。替换等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中空管编织型全缝线锚钉


[0001]本技术属于全缝线锚钉
,尤其是涉及一种双中空管编织型全缝线锚钉。

技术介绍

[0002]软组织与骨组织连接处损伤的修复过程中通常采用锚钉实现软组织固定,其本质是锚钉植入在人体基质中或抵靠在基质上为缝线提供可靠的附接位置。比如钛合金、PEEK(聚醚醚酮)和聚乳酸材料为材质的带线锚钉技术广泛用于肩袖损伤,盂唇损伤,股骨近端肌腱损伤,肩关节上盂唇前后部损伤,尺侧副韧带损伤重建,舟月骨间韧带修复,三角纤维软骨修复等术式。这类锚钉为硬质构造,一般为注塑或机加工而成,物理形状类似螺丝钉,旋入人体基质后锚钉上预载的缝线通过捆绑收紧缝线将软组织在骨组织表面固定,进而完成受损组织的修复。
[0003]这类硬质构造锚钉在使用中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其植入骨道较大,骨移除量大,术后返修、修补困难等,另外金属锚钉植入后容易发生炎症造成骨溶解现象,造成锚钉旋入点松动脱落,固定失效。聚乳酸类等可吸收锚钉植入后因人体体质差异等不可控因素会造成锚钉降解周期过小,不能在固定愈合要求周期内提供足够固定牢固度,导致滑膜炎、骨溶解等继发问题,手术失败。
[0004]近年来从缝线等软性材料通过编织的方式发展出了软缝线锚钉,其通过可变形而保持在预先形成的骨孔内以使其直径增大到大于骨孔直径的尺寸,从而驻留在松质骨内和骨皮质下,是一种新型且具有一些列系列优点的全缝线锚钉技术。尽管如此,现有技术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要么其一次进入时需要两倍直径的骨道尺寸,需要花费双倍时间,极大影响了进入骨道时的效率,影响手术效果;要么不能保证其缝线与线管形成闭合结构在进入骨道时左右完全对称,进而无法保证缝线收紧时形成折叠团均一,从而无法保证产品抗拔出力均一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双中空管编织型全缝线锚钉,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中空管编织型全缝线锚钉,包括线管和缝合线,所述线管为中空编织结构,两个所述线管平行布置且交叉相连形成交叉点,所述缝合线从第一个所述线管的一端穿入,经过所述交叉点然后再从第一个所述线管的另一端穿出,随后所述缝合线从第二个所述线管靠近第一个所述线管穿出端的一端穿入,经过所述交叉点然后再从第二个所述线管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线管的两端经过了硬化处理。
[0007]进一步的,所述线管通过编织机或编纬机编织而成,其线径范围为1mm

30mm,编织密度为10

100PPI,硬化处理的温度为50

300℃,硬化得到的中空管长度范围:10mm

50mm。
[0008]进一步的,所述缝合线为缝线或线带,材质为医用高分子材料,包括可吸收材料聚乙醇酸PGA、聚乳酸PLA、聚对二氧环己酮PDO或聚羟基乙酸乳酸PGLA,不可吸收材料聚丙烯、聚乙烯、尼龙6,尼龙66,聚酯或聚四氟乙烯PTFE。
[0009]进一步的,所述线管的材质为不可吸收材料聚丙烯、聚乙烯、尼龙6,尼龙66,聚酯或聚四氟乙烯PTFE。
[0010]进一步的,所述交叉点位于所述线管的1/3分割点及2/3分割点处,通过所述交叉点能够实现所述线管三等分;所述交叉点还可以位于所述线管的四等分分割点或者五等分分割点处,从而实现所述线管四等分或五等分。
[0011]进一步的,所述线管穿好所述缝合线后,两个所述线管左右对称。
[0012]进一步的,所述缝合线依次穿过两个所述线管,同时所述缝合线通过所述交叉点时避免相互缠绕。
[00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双中空管编织型全缝线锚钉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所用材料皆为编织高分子材料,属于全缝线锚钉的一种,采用顶入器直接顶入骨道而非旋入式,植入方式简单,所需骨道直径较小,需要移除的自体骨量少,对人体损害小,且总体结构简约,操作方便,植入后固定牢固,缝合线收紧时形成折叠团均一,从而有效保证了产品抗拔出力均一稳定,也利于术后返修、修补、替换等操作。
附图说明
[0014]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技术植入前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植入收紧缝合线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
[0018]1、线管;2、缝合线;3、交叉点;4、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
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双中空管编织型全缝线锚钉,包括线管1和缝合线2,所述线管1为中空编织结构,两个所述线管1平行布置且交叉相连形成交叉点3,能够保证所述缝合线2与线管1形成闭合结构在进入骨道时左右完全对称,进而保证所述缝合线2收紧时形成折叠团均一,从而有效保证了产品抗拔出力均一稳定。所述缝合线2从第一个所述线管1的一端穿入,经过所述交叉点3然后再从第一个所述线管1的另一端穿出,随后所述缝合线2从第二个所述线管1靠近第一个所述线管1穿出端的一端穿入,经过所述交叉点3然后再从第二个所述线管1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线管1的两端经过了硬化处理,能够有效避免所述缝合线2在穿线过程中损伤边缘有毛丝出现。
[0024]所述线管1通过编织机或编纬机编织而成,其线径范围为1mm

30mm,编织密度为10

100PPI,硬化处理的温度为50...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中空管编织型全缝线锚钉,其特征在于:包括线管(1)和缝合线(2),所述线管(1)为中空编织结构,两个所述线管(1)平行布置且交叉相连形成交叉点(3),所述缝合线(2)从第一个所述线管(1)的一端穿入,经过所述交叉点(3)然后再从第一个所述线管(1)的另一端穿出,随后所述缝合线(2)从第二个所述线管(1)靠近第一个所述线管(1)穿出端的一端穿入,经过所述交叉点(3)然后再从第二个所述线管(1)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线管(1)的两端经过了硬化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中空管编织型全缝线锚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管(1)通过编织机或编纬机编织而成,其线径范围为1mm

30mm,编织密度为10

100PPI,硬化处理的温度为50

300℃,硬化得到的中空管长度范围:10mm

5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中空管编织型全缝线锚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线(2)为缝线或线带,材质为医用高分子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东李仁耀曾敬松
申请(专利权)人:纳通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