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胫骨平台截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4252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个性化胫骨平台截骨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解决了传统截骨器所需配套设备多、步骤繁琐、效率低的问题;一种个性化胫骨平台截骨器,包括截骨导向构件、前向定位板、外平台定位爪和内平台定位爪;所述截骨导向构件上安装有前向定位板、外平台定位爪和内平台定位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根据胫骨的三维模型定位曲面与截骨平面,与患者匹配度高,定位准确,避免了现有的截骨器尺寸无法完全匹配导致容易出现截骨器位置与预期偏移的情况,减少手术创伤;避免了传统胫骨平台后倾截骨器的多器械集成模式,优化了手术的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对患者的伤害。减少对患者的伤害。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胫骨平台截骨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胫骨平台截骨器。

技术介绍

[0002]膝关节置换手术中,为保证胫骨托假体安装所需的足够空间以及与假体相匹配的截面,需要通过截骨器辅助在胫骨顶部截取一个后倾截骨平面。现有截骨器多以传统制造技术为基础进行设计,少量截骨器融合3D打印技术,前者在设计方式上更加成熟,后者在手术过程中更加方便使用。
[0003]然而现有的以传统技术为基础设计的胫骨截骨器,为保证使用范围满足更多患者,通常会设计一系列尺寸规格,这导致手术时增加了器械选择的操作,并且截骨器尺寸与患者胫骨尺寸不能完全匹配;除此之外,这种胫骨截骨器的定位不能独自完成,一般还需配套的抱髁器、髓外定位器和测量板等进行辅助,既增加了手术操作步骤、操作难度,又增加了生产设计成本。现有以3D打印技术为基础的胫骨截骨器,相对于传统胫骨截骨器则常出现力学性能或结构性能较差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的分析,本技术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胫骨平台截骨器,用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胫骨平台截骨器,包括截骨导向构件、前向定位板、外平台定位爪和内平台定位爪;所述截骨导向构件上安装有前向定位板、外平台定位爪和内平台定位爪;
[0007]所述截骨导向构件包括截骨导向块、截骨导向槽、前侧端面、前内侧端面、后侧端面、指向凸台和去屑孔;所述截骨导向块为金属薄壁结构,由上、下、内、外四块槽壁围成,所述截骨导向块内设有截骨导向槽,所述截骨导向槽为上下两面平行的贯通槽,所述截骨导向块外侧分别设有前侧端面、前内侧端面和后侧端面,所述前侧端面位于截骨进刀侧,平行于胫骨正面,所述前内侧端面位于截骨进刀侧,前内侧端面与前侧端面之间形成夹角θ1,90
°
>θ1>40
°
,所述后侧端面位于截骨退刀侧,端面轮廓与胫骨正面轮廓匹配,所述截骨导向构件的表面安装有指向凸台,所述指向凸台指向胫骨隆起结构中心,所述截骨导向块的下槽壁内设有去屑孔。
[0008]进一步的,所述前向定位板包括定位曲面块和固定孔组;定位曲面块内部开设有固定孔组;
[0009]所述的定位曲面块包括定位曲面板和连接块,所述定位曲面板一侧固定有连接块,所述定位曲面板另一侧的表面轮廓与胫骨正面的表面轮廓匹配;
[0010]所述固定孔组包括外侧水平固定孔组、内侧水平固定孔组和倾斜固定孔组,所述外侧水平固定孔组、内侧水平固定孔组和倾斜固定孔组均包含3个贯通孔,外侧水平固定孔组内贯通孔之间的位置和内侧水平固定孔组内的贯通孔之间的位置相同,所述倾斜固定孔
组内3个贯通孔的朝向不同且与外侧水平固定孔组个内侧水平固定孔组的朝向不同。
[0011]进一步的,所述外平台定位爪包括外平台定位柱和外平台定位板,所述外平台定位柱的一端与截骨导向构件的上槽壁固定连接,所述外平台定位柱的另一端与外平台定位板固定连接;
[0012]所述外平台定位柱为弯折杆状结构,所述外平台定位柱包括外侧上扬杆、外侧后倾杆和外侧竖向杆,所述外侧上扬杆、外侧后倾杆和外侧竖向杆依次固定连接,所述外侧上扬杆和外侧后倾杆形成拱起的不与胫骨骨面接触的钝角弯折,所述外侧竖向杆的长度基于胫骨外侧隆起结构的隆起高度确定。
[0013]进一步的,所述内平台定位爪包括内平台定位柱和内平台定位板,所述内平台定位柱的一端与截骨导向构件的上槽壁固定连接,所述内平台定位柱的另一端与内平台定位板固定连接;
[0014]所述内平台定位柱为弯折杆状结构,所述内平台定位柱包括内侧上扬杆、内侧后倾杆和内侧竖向杆,所述内侧上扬杆、内侧后倾杆和内侧竖向杆依次固定连接,所述内侧上扬杆和内侧后倾杆形成拱起的不与胫骨骨面接触的钝角,所述内侧竖向杆的长度基于胫骨内侧隆起结构的隆起高度确定。
[0015]进一步的,所述外侧水平固定孔组包括外侧上固定孔、外侧中间固定孔和外侧下固定孔;外侧上固定孔与外侧中间固定孔、外侧中间固定孔与外侧下固定孔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均为2mm,外侧上固定孔与外侧下固定孔在水平方向位置相同,外侧中间固定孔与外侧上固定孔和外侧下固定孔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偏移3mm。
[0016]进一步的,所述内侧水平固定孔组包括侧向上固定孔、侧向中间固定孔和侧向下固定孔;侧向上固定孔与侧向中间固定孔、侧向中间固定孔与侧向下固定孔之间竖直方向距离均为2mm,侧向上固定孔与侧向下固定孔在水平方向位置相同,侧向中间固定孔与侧向上固定孔和侧向下固定孔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偏移3mm。
[0017]进一步的,所述外平台定位柱、内平台定位柱和前侧端面之间形成的夹角θ2和θ3均不小于40。
[0018]进一步的,所述截骨导向槽的厚度为H,0.2mm>H

摆锯厚度>0.03mm。
[0019]进一步的,所述截骨导向槽的进刀侧边缘具有倾斜导角。
[002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截骨导向块。
[0021]进一步的,所述截骨导向构件表面锐变处为倒圆角结构。
[0022]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曲面块内还包括水平通孔;所述水平通孔开设在定位曲面板内部,所述水平通孔的横截面为弧形。
[0023]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0024](1)根据胫骨的三维模型定位曲面与截骨平面,与患者匹配度高,定位准确,避免了现有的截骨器尺寸无法完全匹配导致容易出现截骨器位置与预期偏移的情况,相对传统截骨器及现有的3D打印截骨器所用螺钉更少,效果更加优良;使用倾斜固定孔对截骨器进行固定时,定位曲面板与胫骨的贴合度更高,稳定性更好,为使用更少的螺钉进行固定提供了有利条件,减少手术创伤;
[0025](2)避免了传统胫骨平台后倾截骨器的多器械集成模式,无需抱髁器、髓外定位器和测量板等进行辅助,优化了手术的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0026](3)截骨器的构造符合3D打印设计要求,定位曲面板基于胫骨三维模型,专门针对3D打印生产进行了结构优化,打印效果优良,打印成功率更高;
[0027](4)外侧水平固定孔组、内侧水平固定孔组和倾斜固定孔组的孔组内多孔设计方便更换固定模式,容错度更高;
[0028](5)前侧端面和前内侧端面相交的设计可以实现由前向后和由内向外的进刀操作,极大地提高摆据摆动的幅度的同时又能通过截骨导向槽两侧的截骨导向块对摆据进行限位,避免切割器械碰撞髌韧带和其他软组织,截骨操作方便且安全。后侧端面弧度的设计基于胫骨三维模型的形态,与胫骨外形相匹配,能够最大程度延伸截骨槽导向长度同时避免槽体与骨组织的干涉,从而提高截骨精度;
[0029](6)截骨器的薄壁结构和镂空设计,在保证了截骨器良好的力学性能的同时节省了金属原料,同时缩减了3D打印所需的时间,避免了患者因3D打印时间长而措施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胫骨平台截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截骨导向构件(1)、前向定位板(2)、外平台定位爪(3)和内平台定位爪(4);所述截骨导向构件(1)上安装有前向定位板(2)、外平台定位爪(3)和内平台定位爪(4);所述截骨导向构件(1)包括截骨导向块(11)、截骨导向槽(12)、前侧端面(13)、前内侧端面(14)、后侧端面(15)、指向凸台(16)和去屑孔(17);所述截骨导向块(11)为金属薄壁结构,由上、下、内、外四块槽壁围成,所述截骨导向块(11)内设有截骨导向槽(12),所述截骨导向槽(12)为上下两面平行的贯通槽,所述截骨导向块(11)外侧分别设有前侧端面(13)、前内侧端面(14)和后侧端面(15),所述前侧端面(13)位于截骨进刀侧,平行于胫骨正面(51),所述前内侧端面(14)位于截骨进刀侧,前内侧端面(14)与前侧端面(13)之间形成夹角θ1,90
°
>θ1>40
°
,所述后侧端面(15)位于截骨退刀侧,端面轮廓与胫骨正面轮廓匹配,所述截骨导向构件(1)的表面安装有指向凸台(16),所述指向凸台(16)指向胫骨隆起结构中心(54),所述截骨导向块(11)的下槽壁内设有去屑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胫骨平台截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向定位板(2)包括定位曲面块(21)和固定孔组;定位曲面块(21)内部开设有固定孔组;所述的定位曲面块(21)包括定位曲面板(211)和连接块(212),所述定位曲面板(211)一侧固定有连接块(212),所述定位曲面板(211)另一侧的表面轮廓与胫骨正面(51)的表面轮廓匹配;所述固定孔组包括外侧水平固定孔组(22)、内侧水平固定孔组(23)和倾斜固定孔组(24),所述外侧水平固定孔组(22)、内侧水平固定孔组(23)和倾斜固定孔组(24)均包含3个贯通孔,外侧水平固定孔组(22)内贯通孔之间的位置和内侧水平固定孔组(23)内的贯通孔之间的位置相同,所述倾斜固定孔组(24)内3个贯通孔的朝向不同且与外侧水平固定孔组(22)个内侧水平固定孔组(23)的朝向不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胫骨平台截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平台定位爪(3)包括外平台定位柱(31)和外平台定位板(32),所述外平台定位柱(31)的一端与截骨导向构件(1)的上槽壁固定连接,所述外平台定位柱(31)的另一端与外平台定位板(32)固定连接;所述外平台定位柱(31)为弯折杆状结构,所述外平台定位柱(31)包括外侧上扬杆(311)、外侧后倾杆(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安民吴子健余家阔曾敬松原福贞
申请(专利权)人:纳通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