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西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珊瑚致病菌的益生菌筛选及防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147747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珊瑚致病菌的益生菌筛选及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拮抗实验筛选针对目标致病菌的潜在益生菌,获得多株针对目标致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潜在益生菌,选取其中一种拮抗能力强的潜在益生菌和生长状态良好的珊瑚样本用于珊瑚致病菌防治实验。通过比较单独添加有海水,单独添加有致病菌,单独添加有益生菌,同时加致病菌与益生菌,提前五小时加益生菌后加致病菌,将海水、目标致病菌、目标益生菌按照分组接种于珊瑚上,通过观察珊瑚上虫黄藻数量变化、光合效率和珊瑚表观形态变化判断目标益生菌是否能对目标致病菌有防治作用及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防治珊瑚致病菌的方法科学可靠,对保护珊瑚礁资源和提高珊瑚人工移植成活率有重大意义。率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珊瑚致病菌的益生菌筛选及防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珊瑚疾病防治
,具体涉及一种珊瑚致病菌的益生菌筛选及防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珊瑚礁生态系统是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经济价值。然而,近几十年来,珊瑚礁逐渐退化。据MulhallM等调查,1980年代初到2000年,珊瑚礁的总面积已从约60万平方公里,减少到约25万平方公里。导致珊瑚礁退化的因素很多,包括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变化、海洋酸化、厄尔尼诺、漂白、旋风)和人为因素(炸药捕鱼、过度使用生物资源、冲洗农田、化学污染)以及生物因素(海星摄食、大型藻类竞争、病原微生物)。其中,病原微生物是导致珊瑚退化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环境因素及人为因素的影响,珊瑚的免疫能力下降,从而进一步使珊瑚更易受到病原菌的感染及危害。迄今为止,已经发现的由病原微生物导致的珊瑚疾病已经波及106种珊瑚,范围遍及54个国家。
[0003]在2002年,Y.Ben

Haim等人从患病的鹿角杯形珊瑚中分离得到Vibriocoralliilyticus,并且通过科赫法则验证了Vibrio coralliilyticus为鹿角杯形珊瑚的病原菌。Vibrio coralliilyticus是一种温度依赖性的病原菌,在高于27℃时就可以导致鹿角杯形珊瑚的虫黄藻裂解和组织脱落,进而导致珊瑚白化。21世纪以来,Vibrio coralliilyticus引起珊瑚白化的事件频发,因此,探索Vibriocoralliilyticus引起鹿角杯形珊瑚白化的防治尤为重要。
[0004]现在主要对珊瑚疾病采用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抗生素疗法、益生菌疗法、噬菌体疗法这几种。其中,益生菌疗法为本专利技术主要探讨的方法,益生菌疗法在水生生物疾病防治中已得到多数学者证实并应用。朱正祥等发现在饲料中添加适宜浓度丁酸梭菌可以改善鲤机体免疫力,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并且抑制有害菌群增殖;谷舞等发现其获得的益生芽孢菌对对虾生长发育及抗病能力方面有益生作用,且提升凡纳滨对虾抗副溶血弧菌感染的能力。近两年,在珊瑚疾病防治中益生菌疗法也被证明有一定的效果,PhillipeM.Rosado等人发现使用益生菌团可以缓解Vibrio coralliilyticus导致的珊瑚白化。然而,对于Vibrio coralliilyticus导致的鹿角杯形珊瑚的白化尚未有较好的防治方法。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对于目标致病菌一种防治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0005]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目标致病菌株为Vibrio coralliilyticus,目标益生菌株为 GXUZ9。本专利技术对目标益生菌菌株GXUZ9是否具有防治目标菌株引起的珊瑚疾病进行了鉴定,并以提前用目标益生菌处理珊瑚的思路来防治致病菌导致的疾病。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鹿角杯形珊瑚致病菌的防治的不足,提供一种针对珊瑚致病菌的潜在益生菌筛选及利用益生菌防治致病菌导致的珊瑚疾病方法。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珊瑚致病菌的潜在益生菌筛选及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筛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a1)样本选择:采集生长状态良好的健康珊瑚,置于养殖池中适应至少15d;
[0010](a2)菌株培养:将待筛选菌株和目标致病菌菌株分别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摇床培养,测定菌株的OD
600
值并制作其生长曲线;
[0011](a3)拮抗实验:将备好的无菌干净的药敏纸片置于待筛选菌株的培养液中,将目标致病菌涂布于MA平板上,再将沾有待筛选菌株的药敏纸片置于已涂布有目标致病菌的MA平板上,将平板置于29℃培养箱中培养,定期观察拍照。
[0012](a4)菌株鉴定:当MA平板上药敏纸片周围出现明显抑菌圈时,将对应的筛选菌株进行PCR,16srDNA测序,鉴定其种属,选取其中一种作为目标潜在益生菌。
[0013]优选地,所述目标菌株为致病菌Vibrio coralliilyticus的菌株,该致病菌保藏于海洋微生物菌种保藏管中心,保藏编号为MCCC1A00545。
[0014]优选地,所述珊瑚为鹿角杯形珊瑚。
[0015]优选地,步骤(b2)中,若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的珊瑚样本状态优于阳性对照组,且实验组1或实验组2的珊瑚样本状态优于阳性对照组,且检测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对珊瑚致病菌防治有效。
[0016]优选地,所述液体培养基为MA液体培养基。
[0017]优选地,步骤(b1)中的5组处理,每组处理设有至少3个重复。
[0018]优选地,所述的潜在益生菌为GXUZ9。
[0019]一种珊瑚致病菌的潜在益生菌的防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0](b1)菌株培养:将已筛选的目标潜在益生菌(GXUZ9)与目标致病菌分别加入到MA培养基中,培养至平稳期。
[0021](b2)分组处理:将珊瑚株分为五组,每组三株,处理如下:单独添加有海水,作为空白组,单独添加有致病菌,作为阳性对照组,单独添加有潜在益生菌,作为阴性对照组,同时加致病菌与潜在益生菌作为实验组1,提前五小时加潜在益生菌后加致病菌作为实验组2;
[0022](b3)接种观察:将步骤(b1)的5组的单个珊瑚样本分别进行接种处理,期间测定珊瑚样本上的共生虫黄藻密度及光合效率,并观察记录珊瑚样本表观特征;
[0023](b4)防治评估:以步骤(b2)各珊瑚样本表观特征,共生虫黄藻密度,光合速率判断致病菌作用珊瑚样本前后差异为指标,评估珊瑚样本在致病菌作用前后白化程度,若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的珊瑚样本状态优于阳性对照组,且实验组1或实验组2的珊瑚样本状态优于阳性对照组,则表明潜在益生菌对珊瑚致病菌防治有效。
[0024]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本专利技术通过拮抗实验筛选得出潜在益生菌菌株GXUZ9可以拮抗Vibriocoralliilyticus。因此,针对Vibrio coralliilyticus引起的珊瑚疾病,通过加入一定浓度的潜在益生菌菌株GXUZ9防治该致病菌导致的珊瑚疾病,防治的结果可以通过分析珊瑚表观特征来检验,检验结果迅速可靠。本专利技术的鉴定方法和防治方法科学可靠,成本较低,操作简单,防治效率及样本成活率高,可规模化操作,可以应用于对珊瑚特定疾病的预防,对保护珊瑚礁资源和提高珊瑚人工移植成活率有重大意义,对助力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取得长远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不同处理组鹿角杯形珊瑚表观特征。
[0027]图2为不同处理组鹿角杯形珊瑚共生虫黄藻密度。
[0028]图3为不同处理组鹿角杯形珊瑚Fv/Fm值。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珊瑚致病菌的潜在益生菌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筛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1)样本选择:采集生长状态良好的健康珊瑚,置于养殖池中适应至少15d;(a2)菌株培养:将待筛选菌株和目标菌株分别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摇床培养,测定菌株的OD
600
值并制作其生长曲线;(a3)拮抗实验:将备好的无菌干净的药敏纸片置于待筛选菌株的培养基中,将目标致病菌涂布于MA平板上,再将沾有筛选菌株的药敏纸片置于已涂布有目标致病菌的MA平板上,将平板置于29℃培养箱中培养,定期观察拍照。(a4)菌株鉴定:当MA平板上药敏纸片周围出现明显抑菌圈时,将对应的筛选的潜在益生菌菌株进行PCR,16srDNA测序,鉴定其种属,选取其中一种作为目标潜在益生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珊瑚致病菌的潜在益生菌筛选及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菌株为致病菌Vibrio coralliilyticus的菌株,该致病菌保藏于海洋微生物菌种保藏管中心,保藏编号为MCCC1A0054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珊瑚致病菌的潜在益生菌筛选及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珊瑚为鹿角杯形珊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珊瑚致病菌的潜在益生菌筛选及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2)中,若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的珊瑚样本状态优于阳性对照组,且实验组1或实验组2的珊瑚样本状态优于阳性对照组,且检测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对珊瑚致病菌防治有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宏飞张琦余克服王英辉陆春蓉黄沁愉蒋学建陈凡秦晓谢如枫任天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