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斑马鱼模型对莨菪类药物进行毒性评价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13829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1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斑马鱼模型对莨菪烷烃类药物进行毒性评价的方法,包括:(1)配制莨菪类药物溶液;(2)采用所述的莨菪类药物溶液对斑马鱼胚胎、斑马鱼幼鱼和斑马鱼成鱼进行处理,获得毒性反应结果;所述毒性反应结果包括斑马鱼幼鱼胚胎发育毒性结果,斑马鱼幼鱼行为学毒性结果和斑马鱼成鱼行为学毒性结果;(3)根据所述毒性反应结果得到莨菪类药物的毒性数据。性数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斑马鱼模型对莨菪类药物进行毒性评价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毒物分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斑马鱼模型对莨菪烷烃类药物进行毒性评价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莨菪烷类生物碱是一类具有较强生理活性的天然产物,目前在医药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具有丰富的莨菪烷类生物碱的动植物资源,并且投入应用的生物碱种类数量较大,其中包括天然存在的生物碱与人工合成的衍生物。其在医疗上应用十分广泛,例如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和樟柳碱等莨菪烷生物碱药品,是医疗机构最常用的药物之一,有扩瞳、解痉、抑制中枢、兴奋呼吸、活跃微循环和解磷毒等诸方面的作用。作为药物的同时,部分莨菪烷烃类生物碱的毒性较强,过量使用会出现昏迷乃至死亡的现状,甚至被应用于犯罪,中毒症状一般会出现幻觉、痉挛等,而目前中毒的鉴定以及评价技术还不成熟,对莨菪烷类生物碱对生物的负面效应同样不是很清晰,所以建立一种合理的药物毒性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斑马鱼模型对莨菪烷烃类药物进行毒性评价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利用斑马鱼幼鱼和成鱼综合评价莨菪烷烃类药物毒性大小。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基于斑马鱼模型对莨菪类药物进行毒性评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1)配制莨菪类药物溶液;
[0007](2)采用所述的待测样对斑马鱼胚胎、斑马鱼幼鱼和斑马鱼成鱼进行处理,并进行毒性评价;
[0008]所述毒性反应结果包括斑马鱼幼鱼胚胎发育毒性结果,斑马鱼幼鱼行为学毒性结果和斑马鱼成鱼行为学毒性结果;
[0009](3)根据所述毒性反应结果得到莨菪类药物的毒性数据。
[0010]所述的毒性评价包括(a)斑马鱼幼鱼胚胎发育毒性评价;(b)斑马鱼幼鱼行为学毒性评价,采集斑马鱼幼鱼的自发运动情况,并进行行为学数据处理;(c)斑马鱼成鱼行为学毒性评价,采集斑马鱼成鱼的自发运动情况,并进行行为学数据处理。
[0011]作为优选,所述的斑马鱼幼鱼为鱼龄为6天的斑马鱼,斑马鱼成鱼为鱼龄为6个月的斑马鱼。
[0012]作为优选,步骤(1)中,待测莨菪烷烃类药物包括:(

)莨菪碱、阿托品、东莨菪碱、(

)东莨菪碱氢溴酸盐、消旋山莨菪碱、氢溴酸樟柳碱、α

托品醇和莨菪亭。
[0013]作为优选,步骤(2)中,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各实验组斑马鱼心脏、脑部、耳、下颌、眼、肝脏、肠道、躯干/尾/脊索、肌肉/体节、鳍、体长、身体着色、循环系统、身体水肿和出血等毒性反应情况,统计各实验组的毒性发生率,并对典型毒性器官进行拍照。
[0014]作为优选,步骤(2)中,采集斑马鱼幼鱼的自发运动情况,在全暗环境下和明暗交替环境下进行。
[0015]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步骤(2)中,DanioVision高通量鱼类行为跟踪系统中,采用Ethovision XT10.0软件追踪采集40min内斑马鱼幼鱼的自发运动情况。
[0016]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的明暗交替环境下具体为:5min全亮环境,然后5min全暗环境,重复循环2次。
[0017]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的自发运动情况包括游动轨迹、游动平均距离、游动最大速度、最大加速度、形态变化、死亡特征点。
[0018]作为优选,步骤(2)中,采集斑马鱼成鱼的自发运动情况,在全亮环境下进行。
[0019]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步骤(2)中,系统拍摄自发运动20min,采用Ethovision XT10.0软件追踪采集20min内斑马鱼成鱼的自发运动情况;
[0020]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的自发运动情况包括游动轨迹、游动平均距离、游动最大速度、最大加速度、形态变化、死亡特征点。
[0021]作为优选,步骤(3)中,所述的莨菪类药物的毒性数据由斑马鱼幼鱼胚胎发育毒性结果、斑马鱼幼鱼行为学毒性结果和斑马鱼成鱼行为学毒性结果综合进行判断。
[0022]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23]本专利技术采用斑马鱼作为生物模型,能够利用斑马鱼幼鱼和成鱼综合评价莨菪烷烃类药物毒性大小,并且处理方法简单、快速,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0024]表1为实施例1中莨菪烷烃类药物对斑马鱼胚胎急性毒性发生率的影响;
[0025]图1为实施例1中(

)莨菪碱对斑马鱼行为毒性“浓度

死亡率”效应曲线;
[0026]图2为实施例1中(

)莨菪碱对斑马鱼运动功能的抑制作用;
[0027]图3为实施例1中明暗交替环境下不同浓度(

)莨菪碱溶液对斑马鱼游动运动速度的影响;
[0028]图4~22为实施例2~8中不同莨菪烷烃类药物对斑马鱼行为毒性“浓度

死亡率”效应曲线,对斑马鱼运动功能的抑制作用,明暗交替环境下不同莨菪烷烃类药物溶液对斑马鱼游动运动速度的影响;
[0029]图23为实施例1~8中不同莨菪烷烃类药物对斑马鱼幼鱼的行为抑制能力;
[0030]图24为实施例1~8中不同莨菪烷烃类药物对斑马鱼成鱼的行为抑制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本专利技术所用的材料与设备如下。
[0032]实验动物:
[0033]本研究中所使用的亲代斑马鱼均为实验室饲养的野生型AB品系斑马鱼(WT/AB),购自上海吉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实验中从国家斑马鱼中心购置补充种鱼,避免近亲繁殖。本实验所需的所有胚胎、幼鱼都采用健康6月龄种鱼产卵、孵化的方式获取。
[0034]斑马鱼养殖条件,水环境pH控制在7.0至8.0,水温控制在28℃左右,离子强度500

1500,一天内的明暗时间比为7:5。每天用丰年虾喂食2至3次。
[0035]仪器与设备:
[0036]ZW

H3000显微镜(中微科创,深圳)、Ethovision XT 7.0行为检测系统(诺达思,荷兰)、Pacific RO超纯水机(赛默飞世尔,美国)恒温培养箱(龙跃,上海)、自动水循环养殖系统(自制)、高压灭菌锅(赛默飞世尔,美国)、电子分析天平(赛多利斯,德国)、孵化盒(海圣,上海)、移液枪(艾本德,德国)、MS1 Minshaker(IKA)型涡旋振荡器、BSA224S

CW(sartorius)型分析天平、96孔圆孔板、96孔方孔板、培养皿、吸管等。
[0037]试剂:
[0038]E3培养液:分别称取NaCl 17.2g、KCl 0.76g、CaCl
2 2.91g、MgSO4·
7H2O 4.9g,用双蒸水H2O溶解后配置成1L的E3培养液。
[0039](1)斑马鱼胚胎急性毒性实验溶液浓度:
[00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斑马鱼模型对莨菪类药物进行毒性评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莨菪类药物溶液;(2)采用所述的莨菪类药物溶液对斑马鱼胚胎、斑马鱼幼鱼和斑马鱼成鱼进行处理,获得毒性反应结果;所述毒性反应结果包括斑马鱼幼鱼胚胎发育毒性结果,斑马鱼幼鱼行为学毒性结果和斑马鱼成鱼行为学毒性结果;(3)根据所述毒性反应结果得到莨菪类药物的毒性数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斑马鱼模型对莨菪类药物进行毒性评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莨菪类药物为:(

)莨菪碱、阿托品、东莨菪碱、(

)东莨菪碱氢溴酸盐、消旋山莨菪碱、氢溴酸樟柳碱、α

托品醇和莨菪亭中的一种或者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斑马鱼模型对莨菪类药物进行毒性评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斑马鱼幼鱼胚胎发育毒性结果的获取方法如下: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各实验组斑马鱼心脏、脑部、耳、下颌、眼、肝脏、肠道、躯干/尾/脊索、肌肉/体节、鳍、体长、身体着色、循环系统、身体水肿和出血等毒性反应情况,统计各实验组的毒性发生率,并对典型毒性器官进行拍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斑马鱼模型对莨菪类药物进行毒性评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斑马鱼幼鱼行为学毒性结果的获取方法如下:采集斑马鱼幼鱼的自发运动情况,在全暗环境下和明暗交替环境下进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斑马鱼模型对莨菪类药物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斌杰陈天逸汪安利吴元钊姚伟宣王继业许中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警察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