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线控电驱动底盘及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45141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15: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线控电驱动底盘及机器人,属于移动机器人技术领域,包括车架、前轮、后轮和车载控制器;前轮连接有带动前轮转向的转向机构;后轮连接有驱动后轮转动的行走机构、减缓后轮转速的刹车机构;前轮与车架之间连接有前悬挂机构;后轮与车架之间连接有后悬挂机构;转向机构、行走机构、刹车机构均与车载控制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轮式结构,行走速度更快,更能适应城市硬质路面较高速度运行要求,前进、后退、转向、加减速均通过车载控制器控制,可实现线控自主驾驶,自动化程度高;配备了独立的前、后悬挂机构,增强了机器人的越野能力、爬坡能力、越障能力,更适应室外复杂路况。外复杂路况。外复杂路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线控电驱动底盘及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机器人
,特别是涉及一种全线控电驱动底盘及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装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比如移动机器人可代替检修人们进行园区或户外巡检等工作,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适用于此类移动机器人的底盘结构。
[0003]传统移动机器人底盘在人员直接操作下,可实现手动转向、手动前进后退、手动刹车等动作,但传统底盘无法实现线控自主驾驶功能,且行走速度慢,转向调节繁琐,不具备刹车能力,大大限制了移动机器人的应用。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全线控电驱动底盘及机器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线控电驱动底盘及机器人,包括车架、前轮、后轮和车载控制器;所述前轮连接有带动所述前轮转向的转向机构;所述后轮连接有驱动所述后轮转动的行走机构、减缓所述后轮转速的刹车机构;所述前轮与所述车架之间连接有前悬挂机构;所述后轮与所述车架之间连接有后悬挂机构;所述转向机构、所述行走机构、所述刹车机构均与所述车载控制器连接。
[0006]优选地,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行走电机、差速器和行走车轴;所述行走车轴转动连接于所述车架,所述后轮设置两个、同轴转动连接于所述行走车轴的两端;所述行走电机通过所述差速器与所述行走车轴驱动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行走机构还包括第一伺服电机驱动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驱动器的输入端与所述车载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行走电机的输入端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后悬挂机构包括后支撑管、后支撑臂和后减震器,所述后支撑管套设于所述行走车轴外、以支撑所述行走车轴;所述后支撑臂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后支撑管、另一端铰接于所述车架;所述后减震器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后支撑臂的中部、另一端铰接于所述车架。
[0009]优选地,所述刹车机构包括设于所述车架的液压总成、刹车钳和刹车片;所述刹车片固定于所述行走车轴,所述刹车钳夹于所述刹车片;所述液压总成驱动所述刹车钳张开或夹紧。
[0010]优选地,所述刹车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车架的伺服舵机、压杆、拨叉和液压支架;所述伺服舵机与所述拨叉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拨叉摆动;所述拨叉的自由端开设有拨动长槽;所述压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液压支架、另一端滑动设于所述拨动长槽内,且所述压杆靠近所述液压支架的一端固接有压块,所述压块抵接于所述液压总成的液压杆;所述伺服舵机的输入端与所述车载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向电机、形成阿克曼转向的转向头、第一左连杆、第
二左连杆、第一右连杆和第二右连杆;所述第一左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一右连杆的一端分别铰接于所述转向头的两侧,所述转向电机的输出端驱动连接于所述转向头的中部;所述第一左连杆与所述第二左连杆铰接,所述第一右连杆与所述第二右连杆铰接;所述前轮设置有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左连杆的端部和第二右连杆的端部。
[0012]优选地,所述转向机构还包括第二伺服电机驱动器,所述第二伺服电机驱动器的输入端与所述车载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转向电机的输入端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前悬挂机构包括左前支撑臂、左前减震器、右前支撑臂和右前减震器;所述左前支撑臂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车架、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左连杆,以支撑所述第二左连杆;所述右前支撑臂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车架、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右连杆,以支撑所述第二右连杆;所述左前减震器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车架、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左前支撑臂;所述右前减震器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车架、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右前支撑臂。
[0014]一种机器人,包括所述的全线控电驱动底盘。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轮式结构,行走速度更快,更能适应城市硬质路面较高速度运行要求,前进、后退、转向、加减速均通过车载控制器控制,可实现线控自主驾驶,自动化程度高;配备了独立的前、后悬挂机构,增强了机器人的越野能力、爬坡能力、越障能力,更适应室外复杂路况。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0017]图1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转向机构和前悬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图2的另一视图;
[0020]图4是行走机构和后悬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刹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控制系统流程图;
[0023]图中:1

车架,2

前轮,3

后轮,4

车载控制器,5

转向机构,6

行走机构,7

刹车机构,8

前悬挂机构,9

后悬挂机构,
[0024]51

转向电机,52

第一左连杆,53

第一右连杆,54

第二右连杆,55

转向头,56

第二左连杆,
[0025]61

行走电机,62

差速器,63

行走车轴,
[0026]71

液压总成,72

刹车片,73

伺服舵机,74

压杆,75

拨叉,76

液压支架,77

拨动长槽,78

压块,79

液压杆,
[0027]81

左前支撑臂,82

左前减震器,83

右前支撑臂,84

右前减震器,85

右支撑柱,86

夹爪,87

左支撑柱,
[0028]91

后支撑管,92

后支撑臂,93

后减震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
[003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31]如图1

图6所示,一种全线控电驱动底盘及机器人,包括车架1、前轮2、后轮3和车载控制器4;所述前轮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线控电驱动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前轮(2)、后轮(3)和车载控制器(4);所述前轮(2)连接有带动所述前轮(2)转向的转向机构(5);所述后轮(3)连接有驱动所述后轮(3)转动的行走机构(6)、减缓所述后轮(3)转速的刹车机构(7);所述前轮(2)与所述车架(1)之间连接有前悬挂机构(8);所述后轮(3)与所述车架(1)之间连接有后悬挂机构(9);所述转向机构(5)、所述行走机构(6)、所述刹车机构(7)均与所述车载控制器(4)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全线控电驱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6)包括行走电机(61)、差速器(62)和行走车轴(63);所述行走车轴(63)转动连接于所述车架(1),所述后轮(3)设置两个、同轴转动连接于所述行走车轴(63)的两端;所述行走电机(61)通过所述差速器(62)与所述行走车轴(63)驱动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全线控电驱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6)还包括第一伺服电机驱动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驱动器的输入端与所述车载控制器(4)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行走电机(61)的输入端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全线控电驱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挂机构(9)包括后支撑管(91)、后支撑臂(92)和后减震器(93),所述后支撑管(91)套设于所述行走车轴(63)外、以支撑所述行走车轴(63);所述后支撑臂(9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后支撑管(91)、另一端铰接于所述车架(1);所述后减震器(93)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后支撑臂(92)的中部、另一端铰接于所述车架(1)。5.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全线控电驱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机构(7)包括设于所述车架(1)的液压总成(71)、刹车钳和刹车片(72);所述刹车片(72)固定于所述行走车轴(63),所述刹车钳夹于所述刹车片(72);所述液压总成(71)驱动所述刹车钳张开或夹紧。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全线控电驱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机构(7)还包括设于所述车架(1)的伺服舵机(73)、压杆(74)、拨叉(75)和液压支架(76);所述伺服舵机(73)与所述拨叉(75)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程晨沈志航薛楚亮李晗马国蕾郭文慧王旗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科工智能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