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消音及稳定进气压的进气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2928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消音及稳定进气压的进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扣合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组成具有内空腔的盒状结构,所述上壳体的一端为进气端,在所述进气端具有用于连接空滤器的进气口,所述上壳体的另一端为出气端,在所述出气端具有两个间隔分布的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从所述进气端端面延伸并向左或右倾斜,两个所述出气口从所述出气端的端面延伸并向下倾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使得双缸发动机进气压力稳定,有利于提升发动机的功率扭矩,同时能够消除发动机进气系统中配气机构产生的撞击声、气体摩擦声、进气道共振噪声。进气道共振噪声。进气道共振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消音及稳定进气压的进气管


[0001]本技术涉及摩托车进气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消音及稳定进气压的进气管。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大排量摩托车的开发,及双缸等多缸机加电喷系统的使用,对于进气系统进气量的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每个缸的进气量接近均等且充足,以接近每个缸的燃烧功率处于设计理论值,同时也对进气噪声的分贝值要求尽可能下降,现有的进气系统面临的问题在于提升功率及降低噪声两者难以兼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消音及稳定进气压的进气管,其可以稳定气压,提升发动机的功率扭矩,同时具有良好的消音效果。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可消音及稳定进气压的进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扣合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组成具有内空腔的盒状结构,所述上壳体的一端为进气端,在所述进气端具有用于连接空滤器的进气口,所述上壳体的另一端为出气端,在所述出气端具有两个间隔分布的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从所述进气端端面向外延伸并向左或右倾斜,两个所述出气口从所述出气端的端面向外延伸并向下倾斜。
[0006]进一步地,所述出气口上套设有连接胶管,所述连接胶管还通过抱箍紧固连接在所述出气口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的内径大于所述出气口的内径,且两个出气口的内径相等。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使得双缸发动机进气压力稳定,有利于提升发动机的功率扭矩,同时能够消除发动机进气系统中配气机构产生的撞击声、气体摩擦声、进气道共振噪声。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12]一种如图1

2所示的可消音及稳定进气压的进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扣合连接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4,上壳体1和下壳体4组成具有内空腔的盒状结构。上壳体1的一端为进气端,在进气端具有用于连接空滤器的进气口2。上壳体1的另一端为出气端,在出气端具有两个间隔分布的出气口3。进气口2的内径大于出气口3的内径,且两个出气口3的内径相
等。进气口2从进气端端面向外延伸并向左或右倾斜,两个出气口3从出气端的端面向外延伸并向下倾斜。出气口3上套设有连接胶管5,连接胶管5还通过抱箍6紧固连接在出气口3上。
[0013]本技术的实施一种某品牌的双缸发动的摩托车,采用了该进气管,该进气管的进气端连接有空滤器,出气端通过连接胶管连接有进气门阀体,进气门阀体设置于发动机的进气门处。稳定进气压力路径:外部的空气经摩托车空滤器过滤后进入进气管腔体内,空气于进气管腔内扩张后降低流速并在局部内形成较稳定的压力,然后通过连接胶管进入进气门阀体进行计量及形成气体滚流后吸入发动机组织燃烧,有利于提升功率扭矩。噪声消除路径:发动机于工作过程中由配气机构产生的撞击噪声、气体摩擦噪声、进气道共振噪声等主要声源的辐射通过节气门阀体传递至进气管,声波经出气口3管道传递至腔体壁反射后与入射声波抵消以消除部分频段噪声。然后再由进气口2进入空滤器消除部分频段噪声传递至外界。声波通过两次消除,因此进气噪声消除效果明显。
[0014]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消音及稳定进气压的进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扣合连接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4),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4)组成具有内空腔的盒状结构,所述上壳体(1)的一端为进气端,在所述进气端具有用于连接空滤器的进气口(2),所述上壳体(1)的另一端为出气端,在所述出气端具有两个间隔分布的出气口(3),所述进气口(2)从所述进气端端面向外延伸并向左或右倾斜,两个所述出气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学剑彭伟曾锐张玉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宗申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