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热增透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0573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隔热增透膜,所述隔热增透膜包括:依次排列的全介质减反膜系1、复合近红外反射膜系以及全介质减反膜系2;其中,所述复合近红外反射膜系由近红外反射膜和包裹在所述近红外反射膜两侧的全介质过渡膜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获得的隔热增透膜实现了对于近红外波段的隔热效果,保护仪器工作或人眼免受热量堆积的干扰,大幅提高相应镜片或元件的使用寿命,同时实现了膜层的可见光高透过性,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便,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热增透膜


[0001]本技术涉及光学膜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隔热增透膜。

技术介绍

[0002]增透膜是光学薄膜领域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薄膜,用以减少基底与空气界面折射率不匹配引起的反射从而增加光线的透射,已广泛应用于显示、成像、眼镜片制备等诸多领域。目前,增透膜主要有干涉膜层或折射率渐变的光学微纳结构膜两种。其中,干涉膜层有单层、双层、多层之分,以对应不同的带宽以及增透效果要求;折射率渐变的光学微纳结构膜一般为单层薄膜,由低折射率膜层或基底形成。双层或多层干涉增透膜由高低折射率交替的膜堆堆叠而成。通过上述方式获得的增透膜可实现基板整体透过率97%以上(双面反射小于3%),甚至98.5%以上(双面反射小于1.5%)。
[0003]由于人眼可视范围为可见光波段,因此,常见的可见光波段增透膜对近红外波段无明确调制,然而由于太阳光光谱覆盖了紫外

可见
‑ꢀ
近红外波段,其中近红外波段能量占50%左右,故需要将近红外能量隔绝以避免不要的热量堆积。然而目前现有技术中缺乏阻隔近红外波段的隔热增透膜层,这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技术旨在于提供一种隔热增透膜,有效提高光透射率的同时能够显著隔热。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0006]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隔热增透膜,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全介质减反膜系(101)、复合近红外反射膜系(102)以及第二全介质减反膜系(103);其中,所述复合近红外反射膜系由近红外反射膜和包裹在所述近红外反射膜两侧的全介质过渡膜组成;
[0007]进一步的,第一全介质减反膜系(101)和第二全介质减反膜系 (103)均由高折射率材料层以及低折射率材料层交替堆积形成;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全介质减反膜系(103)的最外层为低折射率材料层;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高折射率材料选自二氧化钛、二氧化铪、五氧化二钽、氮化硅、硫化锌中任意一种或几种;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高折射率材料为二氧化钛;更进一步的,所述低折射率材料选自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氟化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低折射率材料为二氧化硅;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全介质减反膜系(101)为2~35层;优选的,所述第二全介质减反膜系(101)为6~24层;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全介质减反膜系(103)为2~12层;优选的,所述第二全介质减反膜系(103)为2~8层;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全介质减反膜系(101)和第二全介质减反膜系(103)中,高折射率材料膜层厚度为6~180nm;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高折射率材料膜层厚度为8~120nm;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全介质减反膜系(101)和第二全介质减反膜系(103)中,低折射率材料膜层厚度为6~300nm;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低折射率材料膜层厚度为10~260nm;
[0012]进一步的,复合近红外反射膜系中,所述全介质过渡膜材料包括但不限于Al2O3,SiO2,ZrO2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0013]更进一步的,复合近红外反射膜系中,所述全介质过渡膜为0~6 层;优选的,所述全介质过渡膜为0~2层;
[0014]更进一步的,复合近红外反射膜系中,所述全介质过渡膜层厚度为6~300nm;优选的,所述全介质过渡膜层厚度为8~120nm;
[0015]进一步的,复合近红外反射膜系中,所述近红外反射膜的材料为金属材料;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金属材料为银、铝、金、铜、锌、镍、铬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组成的合金;更优选的,所述金属材料为银或 Ag

Al合金,其中,Ag占Ag

Al合金摩尔分数的90~97%;
[0016]更进一步的,复合近红外反射膜系中,所述近红外反射膜的厚度为5~35nm;
[0017]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隔热增透镜片,包括:基底镜片以及在其两侧设置的光学膜,其中,至少一侧光学膜为上述隔热增透膜,且所述隔热增透膜中的第一全介质减反膜系(101)紧贴基底镜片;
[0018]进一步的,另一侧光学膜为常规增透膜或上述隔热增透膜;进一步的,所述基底镜片为玻璃镜片、树脂镜片或塑料镜片;
[0019]进一步的,所述隔热增透镜片,在400nm

700nm波段光透过率大于等于95%,且在800nm

2500nm波段光透过率小于等于4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隔热增透镜片,在400nm

700nm波段光透过率大于等于97%,且在800nm

2500nm波段透光过率小于等于30%;更优选,所述隔热增透镜片,在400nm

700nm波段光透过率大于等于98%,且在800nm

2500nm波段光透过率小于等于20%;
[0020]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隔热增透镜片的制备方法:
[0021]S1:根据上述对于隔热增透镜片光透过率具体要求,选择恰当的高低折射率材料、金属材料以及镜片设计出符合要求的隔热增透膜系;
[0022]S2:将上述镜片用乙醇擦拭清洗,然后将其置于真空镀膜设备中,根据上述S1设计的膜系,严格控制沉积参数,在镜片的一侧或两侧沉积上述隔热增透膜系,沉积完成后,即得。
[0023]本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隔热增透镜片的用途,可将其用于制备眼镜、护目镜、光学仪器或带有镜片的头盔。
[0024]有益效果
[0025]本技术的隔热增透膜及其镜片,具有以下技术优点:
[0026](1)通过在隔热增透膜中添加超薄金属层作为近红外反射层实现了对于近红外波段的隔热效果,大幅提高相应镜片或元件的使用寿命;
[0027](2)通过将高低折射率材料与上述近红外层匹配使用,在阻隔红外光满足隔热的同时,实现了膜层的可见光高透过性,满足制备不同镜片透光性的需要;
[0028](3)该隔热增透膜选用材料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便,便于大规模、批量化生产,广泛应用于显示、成像、眼镜、生命医学等领域。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一种隔热增透膜的结构示意图
[0030]第一全介质减反膜系(101)、复合近红外反射膜系(102)、第三全介质减反膜系(103)
[003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1.2获得的隔热增透镜片结构示意图
[0032](a)为隔热的增透镜片的剖视图,(b)为隔热的增透镜片的拆解图;(a)、(b)中均由基底镜片(A)、隔热增透膜(B)、常规增透膜(C)组成
[003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1.2获得的隔热增透镜片的透射光谱
[003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1.3获得的隔热增透镜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热增透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排列第一全介质减反膜系(101)、复合近红外反射膜系(102)以及第二全介质减反膜系(103);其中,所述复合近红外反射膜系由近红外反射膜和包裹在所述近红外反射膜两侧的全介质过渡膜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增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全介质减反膜系(101)和第二全介质减反膜系(103)均由高折射率材料层以及低折射率材料层交替堆积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增透膜,其特征在于,第一全介质减反膜系(101)和第二全介质减反膜系(103)中,所述高折射率材料膜层厚度为6~180 nm。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昱勇杨陈楹沈伟东汤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万新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