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0433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9:10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方法和装置,属于汽车管理领域。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热泵空调单元、热交换单元、电子水泵和动力电池。当汽车有动力电池加热需求时,通过将第一换向阀配置为第一状态,热交换单元的第一流体通道中被加热的冷却剂对热交换单元的第二流体通道中的冷却液加热,从而实现对动力电池进行加热。当汽车有动力电池降温需求时,通过将第一换向阀配置为第二状态,热交换单元的第一流体通道中被降温的制冷剂对热交换单元的第二流体通道中的冷却液降温,从而实现对动力电池进行降温。热泵空调单元既能对动力电池进行降温,又能对动力电池进行加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汽车的热泵空调单元的功能。程度上完善汽车的热泵空调单元的功能。程度上完善汽车的热泵空调单元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方法和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的热管理系统通过在低温条件下对汽车关键器件加热,高温条件下对汽车关键器件冷却,使汽车关键器件工作在最佳温度范围,从而优化整车的环保性能和节能效果,同时改善汽车运行安全性和驾驶舒适性等。
[0003]相关技术中,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包括热泵空调单元和电池冷却单元,其中,热泵空调单元包括外部蒸发器。外部蒸发器的第一流体通道与热泵空调单元的制热支路串联,外部蒸发器的第二流体通道与电池冷却单元串联。当热泵空调单元工作在制热模式下时,从制热支路流出的液化后的制冷剂,流经外部蒸发器的第一流体通道蒸发,吸收外部蒸发器的第二流体通道中流经电池冷却单元的冷却液的热量,从而实现动力电池降温。
[0004]在实现本公开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0005]对动力电池进行加热需要另外增加加热器,热泵空调单元的功能不够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热泵空调单元的功能。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7]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热泵空调单元、热交换单元、电子水泵和动力电池;所述热泵空调单元包括第一换向阀、制热支路和制冷支路;所述热交换单元包括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所述制热支路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串联后连接在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二端口之间;所述制冷支路和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串联后连接在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三端口之间;所述第一换向阀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第一换向阀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二端口连通,使得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二端口、所述制热支路和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形成第一循环回路;或者,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三端口连通,使得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三端口、所述制冷支路和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形成第二循环回路;所述动力电池、所述电子水泵和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串联形成第三循环回路。
[0008]可选地,所述热泵空调单元还包括电动压缩机,所述制热支路包括冷凝器、第一电子膨胀阀和换热器;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动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动压缩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冷凝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冷凝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输出端与所述换热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换热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输入端连接。
[0009]可选地,所述制冷支路包括:所述换热器、第二电子膨胀阀和蒸发器;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三端口与所述换热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换热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输出端与所述蒸发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蒸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输入端连接。
[0010]可选地,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二换向阀、第三换向阀和电机;所述第二换向阀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换向阀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电子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电子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动力电池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动力电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三换向阀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三换向阀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电机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电机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三换向阀的第三端口连接,所述第三换向阀的第四端口与所述第二换向阀的第三端口连接,所述第二换向阀的第四端口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换向阀具有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所述第二换向阀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三状态下,所述第二换向阀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换向阀的第二端口连通,以及所述第二换向阀的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二换向阀的第四端口连通;或者,在所述第四状态下,所述第二换向阀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换向阀的第四端口连通,以及所述第二换向阀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换向阀的第三端口连通;所述第三换向阀具有第五状态和第六状态,所述第三换向阀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五状态下,所述第三换向阀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三换向阀的第二端口连通,以及所述第三换向阀的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三换向阀的第四端口连通;或者,在所述第六状态下,所述第三换向阀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三换向阀的第四端口连通,以及所述第三换向阀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三换向阀的第三端口连通。
[0011]可选地,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四换向阀和低温散热器;所述第四换向阀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换向阀的第三端口连接,所述第四换向阀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三换向阀的第四端口连接,所述第四换向阀的第三端口与所述低温散热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低温散热器的出水口与所述第四换向阀的第四端口连接。所述第四换向阀具有第七状态和第八状态,所述第四换向阀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七状态下,所述第四换向阀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四换向阀的第二端口连通,以及所述第四换向阀的第三端口与所述第四换向阀的第四端口连通;或者,在所述第八状态下,所述第四换向阀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四换向阀的第四端口连通,以及所述第四换向阀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四换向阀的第三端口连通。
[0012]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的热管理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所述的热管理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0013]接收热管理请求;根据所述热管理请求控制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状态,以及控制所述电子水泵工作。
[0014]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热管理请求控制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状态,包括:响应于所述热管理请求为用于请求对乘员舱和动力电池同时进行加热的第一热管理请求,控制所述第一换向阀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或者,响应于所述热管理请求为用于请求对乘员舱和动力电池同时进行降温的第二热管理请求,控制所述第一换向阀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0015]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热管理请求为用于请求对乘员舱、动力电池和电机同时进行降温的第三热管理请求,控制所述第一换向阀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二换向阀处于所述第三状态、所述第三换向阀处于所述第五状态,以及控制所述电子水泵工作。
[0016]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热管理请求为用于请求对乘员舱和动力电池进行加热、对电机进行降温的第四热管理请求,控制所述第一换向阀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二换向阀处于所述第三状态、所述第三换向阀处于所述第五状态、所述第四换向阀处于所述第八状态,以及控制所述电子水泵和所述低温散热器工作。
[0017]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的热管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热管理请求;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热管理请求控制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状态,以及控制所述电子水泵工作。
[0018]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响应于所述热管理请求为用于请求对乘员舱和动力电池同时进行降温的第一热管理请求,控制所述第一换向阀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或者,响应于所述热管理请求为用于请求对乘员舱和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热泵空调单元(10)、热交换单元(20)、电子水泵(31)和动力电池(32);所述热泵空调单元(10)包括第一换向阀(11)、制热支路(10a)和制冷支路(10b);所述热交换单元(20)包括第一流体通道(20a)和第二流体通道(20b);所述制热支路(10a)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20a)串联后连接在所述第一换向阀(11)的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一换向阀(11)的第二端口之间;所述制冷支路(10b)和所述第一流体通道(20a)串联后连接在所述第一换向阀(11)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11)的第三端口之间;所述第一换向阀(11)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第一换向阀(11)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换向阀(11)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11)的第二端口连通,使得所述第一换向阀(11)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一换向阀(11)的第二端口、所述制热支路(10a)和所述第一流体通道(20a)形成第一循环回路;或者,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换向阀(11)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11)的第三端口连通,使得所述第一换向阀(11)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一换向阀(11)的第三端口、所述制冷支路(10b)和所述第一流体通道(20a)形成第二循环回路;所述动力电池(32)、所述电子水泵(31)和所述第二流体通道(20b)串联形成第三循环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空调单元(10)还包括电动压缩机(12),所述制热支路(10a)包括冷凝器(13)、第一电子膨胀阀(14)和换热器(15);所述第一流体通道(20a)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动压缩机(1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动压缩机(1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换向阀(11)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一换向阀(11)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冷凝器(1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冷凝器(13)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1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14)的输出端与所述换热器(1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换热器(15)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20a)的输入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支路(10b)包括:所述换热器(15)、第二电子膨胀阀(16)和蒸发器(17);所述第一换向阀(11)的第三端口与所述换热器(15)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换热器(15)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16)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16)的输出端与所述蒸发器(17)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蒸发器(17)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20a)的输入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二换向阀(33)、第三换向阀(34)和电机(35);所述第二换向阀(33)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20b)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换向阀(33)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电子水泵(31)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电子水泵(31)的出水口与所述动力电池(32)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动力电池(32)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三换向阀(34)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三换向阀(34)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电机(35)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电机(35)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三换向阀(34)的第三端口连接,所述第三换向阀(34)的第四端口与所述第二换向阀(33)的第三端口连接,所述第二换向阀(34)的第四端口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20b)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换向阀(33)具有第三状态和第四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爽雍安姣付永宏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