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洗车机的仿形升降吹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9677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9:00
本申请涉及洗车机吹干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洗车机的仿形升降吹干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顶部吹干系统、中间龙门架以及出口龙门架,车身能够从中间龙门架和出口龙门架内部穿过;顶部吹干系统包括设置在中间龙门架上并能够朝向车身吹气的第一风机,第一风机位于车身上方;出口龙门架上设置有能够带动第一风机沿着竖直方向向靠近或远离车身的方向移动的升降组件;达到了在吹干车身的过程中固定顶部吹干系统的出风口和车身的距离,以降低车身的局部未被吹干的可能性的目的。低车身的局部未被吹干的可能性的目的。低车身的局部未被吹干的可能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洗车机的仿形升降吹干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洗车机吹干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洗车机的仿形升降吹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清洗汽车方式为人工用水枪冲洗,存在劳动强度大,清洗不干净的缺陷,后来人们专利技术了自动洗车机。
[0003]相关技术中记载的一种隧道式自动洗车机,对车身彻底清洗后有一个对车身的吹干步骤,吹干步骤一般采用顶部的固定式或升降式吹干,和侧面的固定式吹干系统。
[000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方案,专利技术人发现:由于车身在高度方向的轮廓高低起伏,当车身从顶部固定式吹干系统下方通过时,顶部的出风口距离车身的不同位置高度时刻在变化,即顶部吹风机的出风口与汽车车身之间的距离时长时短,这就导致当出风口距离车身较远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车身的局部未被吹干,进而影响到了吹干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在吹干车身的过程中固定顶部吹干系统的出风口和车身的距离,以降低车身的局部未被吹干的可能性,本申请提供一种自动洗车机的仿形升降吹干装置。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自动洗车机的仿形升降吹干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自动洗车机的仿形升降吹干装置,包括顶部吹干系统、中间龙门架以及出口龙门架,车身能够从中间龙门架和出口龙门架内部通过;顶部吹干系统包括设置在中间龙门架上并能够朝向车身吹气的第一风机,第一风机位于车身上方;出口龙门架上设置有能够带动第一风机沿着竖直方向向靠近或远离车身的方向移动的升降组件。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车身从中间龙门架和出口龙门架内部通过的过程中,第一风机启动并朝向车身吹气;同时,升降组件带动第一风机沿着竖直方向向靠近或远离车身的方向移动的升降组件,即当车身高度较低的部位运动至第一风机下方时,升降组件带动第一风机向下运动,这样,在吹干车身的过程中固定了顶部吹干系统的出风口和车身的距离,车身高度较低的位置也能够被第一风机充分吹到,降低了车身的局部未被吹干的可能性;而当车身高度较高的部位运动至第一风机下方时,升降组件带动第一风机向上运动,进而降低第一风机与车身相撞的可能性。
[0009]优选的,第一风机共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风机之间设置有第一通风管,第一通风管与第一风机连通;第一通风管的下表面开设有送风孔;送风孔的延伸方向与车身的移动方向垂直。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通风管将两个第一风机输出的风通过送风孔竖直送至车身上,这样使第一风机输出的风聚集到一起输出,进而增加吹至车身表面上的风力,进而提高吹干效果;两个第一风机能够使第一通风管道靠近两端处的风更加均匀,倘若仅设置一个第一风机,则车身远离第一风机的一侧所受风力相较车身靠近第一风机的一侧所受
风力小,进而导致车身远离第一风机的一侧未被吹干。
[0011]优选的,升降组件包括升降带、设置在出口龙门架上的第一定滑轮以及设置在中间龙门架上的第二定滑轮;第一定滑轮与出口龙门架转动连接,第二定滑轮与中间龙门架转动连接;第一定滑轮上设置有能够带动第一定滑轮围绕自身轴线定轴转动的驱动件;升降带的一端与第一通风管固定连接,升降带的另一端与第一定滑轮固定连接并缠绕在第一定滑轮上,升降带与第二定滑轮的周面抵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第一通风管与第一风机向下运动时,驱动件驱动第一定滑轮围绕自身轴线定轴转动,第一定滑轮放出缠绕在其上的升降带,即升降带远离第一定滑轮的一端逐渐变长进而使第一通风管下降;当需要使第一通风管与第一风机向上运动时,驱动件驱动第一定滑轮反向转动,第一定滑轮收卷缠绕在其上的升降带,即升降带远离第一定滑轮的一端逐渐变短进而使第一通风管上升。
[0013]优选的,升降带、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均设置有两个且均靠近第一通风管的两端设置。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条升降带拉起第一通风管,能够使第一通风管两端受力更加平衡,进而降低第一通风管向一端倾倒的可能性。
[0015]优选的,驱动件采用转动电机,转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锥齿轮减速器;锥齿轮减速器连接有两个轴线水平并与转动电机的输出轴垂直的传动轴;传动轴与第一定滑轮固定连接。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电机通过锥齿轮减速器驱动传动轴围绕自身轴线定轴转动,传动轴进而带动第一定滑轮定轴旋转。
[0017]优选的,中间龙门架靠近第一风机的位置处设置有导轨,导轨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底板,底板靠近第一风机的表面设置有两个侧板,侧板靠近底板的两侧设置并与底板垂直;第一风机上设置有风机座,风机座靠近导轨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均与风机座转动连接;第一滚轮的轴线垂直于底板,第一滚轮的周面与两个侧板同时抵接并能够在侧板上滚动;第二滚轮的轴线垂直于侧板,第二滚轮的周面与底板抵接并能够在底板上滚动。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风机能够沿着底板的延伸方向上下移动,在此过程中,第一滚轮在侧板上滚动,第二滚轮在底板上滚动,进而为第一风机的运动起到导向作用,即能够阻碍第一通风管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在水平方向晃动。
[0019]优选的,中间龙门架远离出口龙门架的一侧设置有入口龙门架;入口龙门架上设置有测量光栅,测量光栅的发光器和受光器分别设置在入口龙门框架的两侧;测量光栅的光线与车身的移动方向竖直;测量光栅上耦接有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与转动电机耦接。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车身经过测量光栅时,测量光栅扫描车身顶部外轮廓,并向中央控制器传输信号;中央控制器将车身顶部轮廓数据存储起来;当车身经过中间龙门架时,第一风机开始吹风,中央控制器将车身顶部轮廓数据传送给转动电机,转动电机正反转带动升降带收卷或展开,进而拖拽第一风机和第一通风管上下移动,继而使送风孔距离车身顶部的距离能够更加准确地保持固定,以降低车身的局部未被吹干的可能性;此外使送风孔距离车身顶部的距离的调整实现自动化,进而降低了车身吹干的劳动强度使该距离的调整更加及时以提高车身吹干的效果。
[0021]优选的,中间龙门架上设置有能够围绕自身轴线定轴转动的摩擦轮,摩擦轮的周面与升降带表面抵接;摩擦轮上同轴设置有编码器,编码器与中央控制器耦接。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带在展开或收卷的过程中带动摩擦轮转动,进而使升降带的位移数据转化成编码器的角度位移反馈给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对该反馈信号进行处理,控制转动电机作出相应的反馈调整以使第一通风管和第一风机移动至精确位置。
[0023]优选的,出口龙门架上设置有两个第二风机,两个第二风机分别靠近出口龙门架的两侧设置;第二风机连接有第二通风管,两个第二通风管的输出口相对开设。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风机将输出的风通过第二通风管送至车身的侧面,以对车身的侧面进行吹干。
[0025]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26]1.通过设置了第一风机、第一通风管和升降组件,在吹干车身的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洗车机的仿形升降吹干装置,包括顶部吹干系统(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间龙门架(2)以及出口龙门架(5),车身能够从中间龙门架(2)和出口龙门架(5)内部通过;顶部吹干系统(3)包括设置在中间龙门架(2)上并能够朝向车身吹气的第一风机(31),第一风机(31)位于车身上方;出口龙门架(5)上设置有能够带动第一风机(31)沿着竖直方向向靠近或远离车身的方向移动的升降组件(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洗车机的仿形升降吹干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风机(31)共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风机(31)之间设置有第一通风管(32),第一通风管(32)与第一风机(31)连通;第一通风管(32)的下表面开设有送风孔(321);送风孔(321)的延伸方向与车身的移动方向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洗车机的仿形升降吹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升降组件(33)包括升降带(336)、设置在出口龙门架(5)上的第一定滑轮(334)以及设置在中间龙门架(2)上的第二定滑轮(335);第一定滑轮(334)与出口龙门架(5)转动连接,第二定滑轮(335)与中间龙门架(2)转动连接;第一定滑轮(334)上设置有能够带动第一定滑轮(334)围绕自身轴线定轴转动的驱动件;升降带(336)的一端与第一通风管(32)固定连接,升降带(336)的另一端与第一定滑轮(334)固定连接并缠绕在第一定滑轮(334)上,升降带(336)与第二定滑轮(335)的周面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洗车机的仿形升降吹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升降带(336)、第一定滑轮(334)和第二定滑轮(335)均设置有两个且均靠近第一通风管(32)的两端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洗车机的仿形升降吹干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件采用转动电机(332),转动电机(332)的输出轴连接有锥齿轮减速器(331);锥齿轮减速器(331)连接有两个轴线水平并与转动电机(332)的输出轴垂直的传动轴(333);传动轴(333)与第一定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坦王继生李刚乔宝卫罗功波郭凤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三盈联合石油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