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坐垫支承机构及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9517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坐垫支承机构及包括其的摩托车,包括:支架,其用于安装于车架上,所述支架具有第一支承部及第一加强部,所述第一支承部设于所述支架的顶部,所述第一加强部偏向车架的内侧设置;转接架,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支架上,所述转接架具有第二支承部及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二支承部设于所述转接架的顶部,所述第二加强部与所述第一加强部相连;以及连接件,其设于所述第二支承部的顶部,用于与坐垫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能够提高强度及刚度,并便于车架内各零部件的保养。保养。保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坐垫支承机构及摩托车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坐垫支承机构及包括其的摩托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已知的具有坐垫的两轮摩托车中,坐垫支承机构通常为:坐垫直接支承在车架的管上或车架的支架上,由于摩托车驾驶特点决定:驾乘者坐在坐垫上,两大腿夹紧在车身的两侧(坐垫前部部位及燃油箱侧部),因此坐垫的宽度一般都较小(适应大腿夹紧),导致车架在此位置处的空间较狭窄,设计自由度较小,因布置自由度受限,导致加强车架内部较困难,另外由于受力位置偏内,支架强度不足,容易发生变形,进而使得坐垫的安装不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坐垫支承机构,其能够提高坐垫的安装强度及刚度。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摩托车坐垫支承机构的摩托车。
[0004]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摩托车坐垫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6]支架,其用于安装于车架上,所述支架具有第一支承部及第一加强部,所述第一支承部设于所述支架的顶部,所述第一加强部偏向车架的内侧设置;
[0007]转接架,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支架上,所述转接架具有第二支承部及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二支承部设于所述转接架的顶部,所述第二加强部与所述第一加强部相连;以及
[0008]连接件,其设于所述第二支承部的顶部,用于与坐垫相连。
[0009]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橡胶件。
[0010]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板及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包括沿竖向延伸的第一板部及沿所述第一板部的顶侧横向朝内延伸的第二板部,第一板部的底侧用于与车架相连,且所述第一板部上设有用于与坐垫的侧部配合定位的定位孔,所述第二板部的顶面限定成所述第一支承部;
[0011]所述第一加强部包括加强板部,所述加强板部的底侧用于与车架相连,所述加强板部的顶侧与所述第二板部相连。
[0012]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承部包括贴设于所述第二板部上方的支承板部,所述支承板部的内侧部分伸出于所述第一支承部的内侧以形成延伸部,所述第二加强部连接所述延伸部及所述加强板部。
[0013]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强部包括沿车架的前后方向依次设置的至少两个沿竖向延伸的加强筋板及连接各所述加强筋板的底端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加强板部相连,各所述加强筋板的顶部与所述延伸部相连。
[0014]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部与所述第二板部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加强部与所述延伸部之间均采用焊接相连;
[0015]所述支承板部与所述第二板部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加强部与所述加强板部之间均采用螺纹相连。
[0016]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摩托车坐垫支承机构还包括:
[0017]限位件,其安装于所述转接架的前端,用于与坐垫配合限位。
[0018]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为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两端均与所述支架相连,以在所述限位杆之间限定有限位孔。
[0019]一种摩托车,其包括:
[0020]车架;
[0021]至少两个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摩托车坐垫支承机构,其分别设于所述车架的左、右两侧;以及
[0022]坐垫,其通过所述连接件安装于所述车架的上方。
[0023]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架包括:
[0024]主体,所述坐垫覆盖设于所述主体的上方,所述主体的前端包括沿横向延伸的横管;以及
[0025]前框架,其连接于所述主体的前端,所述前框架包括分别设于左、右两侧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侧管,所述侧管的后端与所述横管相连;
[0026]其中,所述摩托车包括两个所述坐垫支承机构,其分别设于各所述侧管与所述横管相连的位置处。
[0027]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摩托车坐垫支承机构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安装于所述连接件的前端,所述坐垫的底部设有与所述限位件配合定位的定位部。
[0028]本申请的摩托车坐垫支承机构及包括其的摩托车,在支架上增设转接架,将连接件安装于转接架上,通过增加转接架,以及在支架及转接架上分别设有第一加强部及第二加强部,能够有效增强该支承机构的强度及刚度,从而保证坐垫的安装稳定性;另外,转接架与支架可拆卸连接,转接架与支架可拆卸连接,便于拆卸,从而方便保养车架内如空滤器等零部件。
附图说明
[0029]以下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本申请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是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0030]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摩托车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摩托车隐藏了坐垫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摩托车中关于摩托车坐垫支承机构与车架、坐垫的局部装配放大示意图;
[0033]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摩托车坐垫支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5是4所示实施例的摩托车坐垫支承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0035]图中,100、摩托车坐垫支承机构;1、支架;11、第一支承部; 12、第一加强部;121、加强板部;13、第一安装板;131、第一板部; 1311、定位孔;132、第二板部;14、第二安装板;
2、转接架;21、第二支承部;211、支承板部;2111、延伸部;22、第二加强部;221、加强筋板;222、连接板;3、连接件;4、螺母件;5、螺栓;6、限位件;61、限位孔;
[0036]200、车架;201、主体;2011、横管;202、前框架;2021、侧管;
[0037]300、坐垫;301、定位部;302、安装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限定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0039]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所提到的顶部、底部、朝上、朝下等方位是相对于各个附图中的方向来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并且因此能够根据其所处于的不同位置和不同的实用状态而改变。所以,不应将这些或其他方位用于理解为限制性用语。
[0040]应注意,术语“包括”并不排除其他要素或步骤,并且“一”或“一个”并不排除复数。
[0041]此外,还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文的实施例中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在附图中示出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能够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组合,从而获得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
[0042]另外还应当理解的是,本文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坐垫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其用于安装于车架上,所述支架具有第一支承部及第一加强部,所述第一支承部设于所述支架的顶部,所述第一加强部偏向车架的内侧设置;转接架,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支架上,所述转接架具有第二支承部及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二支承部设于所述转接架的顶部,所述第二加强部与所述第一加强部相连;以及连接件,其设于所述第二支承部的顶部,用于与坐垫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坐垫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橡胶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坐垫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板及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包括沿竖向延伸的第一板部及沿所述第一板部的顶侧横向朝内延伸的第二板部,第一板部的底侧用于与车架相连,且所述第一板部上设有用于与坐垫的侧部配合定位的定位孔,所述第二板部的顶面限定成所述第一支承部;所述第一加强部包括加强板部,所述加强板部的底侧用于与车架相连,所述加强板部的顶侧与所述第二板部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坐垫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承部包括贴设于所述第二板部上方的支承板部,所述支承板部的内侧部分伸出于所述第一支承部的内侧以形成延伸部,所述第二加强部连接所述延伸部及所述加强板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坐垫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部包括沿车架的前后方向依次设置的至少两个沿竖向延伸的加强筋板及连接各所述加强筋板的底端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加强板部相连,各所述加强筋板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友森郑孙腾李丽娜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豪爵铃木摩托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