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自动跟踪的机载光电系统目标地理定位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08740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自动跟踪的机载光电系统目标地理定位方法,基于机载光电系统用的被动定位技术,并且不依赖载机的相对高度误差,通过识别捕获并跟踪目标,结合机载GPS提供的载机位置和姿态以及光电平台自身的方位角和俯仰角,对目标的大地坐标进行解算,实现目标被动地理定位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不需要对待定位目标进行主动或被动测距,不需要知道目标所处地面区域高程模型;不受载机相对高度误差的影响,充分利用自动跟踪功能提供的目标的连续运动像素位置;利用定位的结果可以建立有效的目标运动航迹,可以反馈给自动跟踪,提高自动跟踪抗干扰能力,同时为机载光电系统的态势感知提供有效的数据。提供有效的数据。提供有效的数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自动跟踪的机载光电系统目标地理定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载光电系统目标定位
,涉及一种基于自动跟踪的机载光电系统目标地理定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战场环境发生了深远的变化,传统的战术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海、陆、空、天、电磁五位一体的立体战争,在隐身和反隐身博弈越发激烈的情况下,如何能隐蔽而准确地确定敌方位置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雷达、激光等有源设备发射大功率探测信号对目标进行定位原理简单、定位精度高,但是极其容易暴露自己的位置,从而被敌方发现甚至打击。相比之下,被动定位能够在自身不发射电磁波的情况下,被动地接收目标辐射源的电磁波,以此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运动状态,对于提高武器系统在战场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作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0003]传统目标被动定位算法,载机根据光电平台和目标之间的相对高度和瞄准线倾角进行被动测距以代替主动定位中的激光测距,然后再利用基于测距的目标定位算法进行目标定位,这种定位方法容易受载机与目标之间的相对高度误差的影响,尤其在瞄准线倾角较大时,被动测距受载机相对高度误差的影响被严重放大,导致定位精度差,无法满足对远距离目标精确打击对定位精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专利技术目的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自动跟踪的机载光电系统目标地理定位方法,基于机载光电系统用的被动定位技术,并且不依赖载机的相对高度误差,通过识别捕获并跟踪目标,结合机载GPS提供的载机位置(经度、纬度、高度)和姿态(航向角、横滚角、纵摇角)以及光电平台自身的方位角和俯仰角,对目标的大地坐标进行解算,实现目标被动地理定位功能。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自动跟踪的机载光电系统目标地理定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在目标自动跟踪模式下,获取被跟踪目标像素坐标位置,被跟踪目标在相机1和相机2的像素坐标位置分别记为(X
l
,Y
l
)、(X
r
,Y
r
);
[0009]S2:采集相机1的大地坐标位置P1、相机1对应的载机姿态信息、相机1光电零位相对相机1载机机轴零位的偏角、相机1摄像机坐标系相对于相机1光电零位的角度信息、相机1东北天坐标系相对地心坐标系方位α1和俯仰角β1;
[0010]采集相机2的大地坐标位置P2、相机2对应的载机姿态信息、相机2光电零位相对相机2载机机轴零位的偏角、相机2摄像机坐标系相对于相机2光电零位的角度信息、相机2东北天坐标系相对地心坐标系的方位角α2和俯仰角β2;
[0011]S3:计算获得相机1摄像机坐标系和相机2摄像机坐标系之间的旋转矩阵R;
[0012]S4:计算获得相机1和相机2之间的平移矢量T;
[0013]S5:利用旋转矩阵R、平移矢量T以及被跟踪目标在相机1和相机2中的像素坐标位置(X
l
,Y
l
),(X
r
,Y
r
),获得被跟踪目标在相机1摄像机坐标系下的三维位置S(x,y,z);
[0014]S6利用上述求得的被跟踪目标在相机1摄像机坐标系下的三维位置S(x,y,z)、相机1的大地坐标位置P1、相机1对应的载机姿态信息、相机1光电零位相对于相机1载机机轴零位偏角、相机1摄像机坐标系相对相机1光电零位的角度信息、地心坐标系相对相机1东北天坐标系方位α1和俯仰角β1,求解被跟踪目标的经纬高。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机载光电被动定位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无源定位技术,通过识别捕获并跟踪目标,结合机载GPS提供的载机位置(经度、纬度、高度)和姿态(航向角、横滚角、纵摇角)以及光电平台自身的方位角和俯仰角,对目标的大地坐标进行解算,实现目标被动定位功能。
[0017]传统目标被动定位算法,根据光电平台和目标之间的相对高度和瞄准线倾角进行被动测距以代替主动定位中的激光测距,被动测距容易受载机与目标之间的相对高度误差的影响,尤其在瞄准线倾角较大时,被动测距受载机相对高度误差的影响被严重放大,导致定位精度差,无法满足对远距离目标精确打击对定位精度的要求。与传统定位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利用摄影测量前方交会的原理,利用自动跟踪可续连续获得被跟踪目标像素位置的功能,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动跟踪的机载光电系统目标地理定位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1)不需要对待定位目标进行主动或被动测距,不需要知道目标所处地面区域高程模型;
[0019](2)不受载机相对高度误差的影响,充分利用自动跟踪功能提供的目标的连续运动像素位置;
[0020](3)利用定位的结果可以建立有效的目标运动航迹,可以反馈给自动跟踪,提高自动跟踪抗干扰能力,同时为机载光电系统的态势感知提供有效的数据。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流程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求解相机1和相机2之间的旋转矩阵R流程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求解相机1和相机2之间平移矢量T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5]本专利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动跟踪的机载光电系统目标地理定位方法,适用于运动载机对地面低速运动或静止目标的定位。利用t时刻和t+n时刻对应的被跟踪目标的像素坐标、相机包含的信息(载机位置、载机姿态信息、光电零位相对载机机轴的偏移角度、摄像机坐标系相对于光电零位的偏移角度)进行定位计算时,要保证n大于10,才能保证定位精度。以下为叙述方便,定义t+n帧对应的为相机2,定义t帧对应的为相机1。
[0026]首先,确保光电系统进入目标自动跟踪模式,获得连续帧中被跟踪目标的在相机1
和相机2中对应的像素坐标位置。
[0027]其次,采集相机1的大地坐标位置P1,相机1对应的载机姿态信息,相机1光电零位相对于相机1载机机轴的偏移角度,相机1摄像机坐标系相对于相机1光电零位的偏移角度,相机1东北天坐标系相对地心坐标系方位和俯仰角;
[0028]采集相机2的大地坐标位置P2,相机2对应的载机姿态信息,相机2光电零位相对于相机2载机机轴的偏移角度,相机2摄像机坐标系相对于相机2光电零位的偏移角度,相机2东北天坐标系相对地心坐标系方位和俯仰角;
[0029]再次,利用前面步骤采集到的信息,计算获得相机1摄像机坐标系和相机2摄像机坐标系之间的旋转矩阵。
[0030]再次,利用前面步骤采集到的信息,计算获得相机1摄像机坐标系和相机2摄像机坐标系之间的位移矢量。
[0031]再次,利用旋转矩阵和位移矢量获得被跟踪目标在相机1摄像机坐标系系下的三维位置S。
[0032]最后,利用求得的被跟踪目标在相机1摄像机坐标系下的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自动跟踪的机载光电系统目标地理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目标自动跟踪模式下,获取被跟踪目标像素坐标位置,被跟踪目标在相机1和相机2的像素坐标位置分别记为(X
l
,Y
l
)、(X
r
,Y
r
);S2:采集相机1的大地坐标位置P1、相机1对应的载机姿态信息、相机1光电零位相对相机1载机机轴零位的偏角、相机1摄像机坐标系相对于相机1光电零位的角度信息、相机1东北天坐标系相对地心坐标系方位α1和俯仰角β1;采集相机2的大地坐标位置P2、相机2对应的载机姿态信息、相机2光电零位相对相机2载机机轴零位的偏角、相机2摄像机坐标系相对于相机2光电零位的角度信息、相机2东北天坐标系相对地心坐标系的方位角α2和俯仰角β2;S3:计算获得相机1摄像机坐标系和相机2摄像机坐标系之间的旋转矩阵R;S4:计算获得相机1和相机2之间的平移矢量T;S5:利用旋转矩阵R、平移矢量T以及被跟踪目标在相机1和相机2中的像素坐标位置(X
l
,Y
l
),(X
r
,Y
r
),获得被跟踪目标在相机1摄像机坐标系下的三维位置S(x,y,z);S6利用上述求得的被跟踪目标在相机1摄像机坐标系下的三维位置S(x,y,z)、相机1的大地坐标位置P1、相机1对应的载机姿态信息、相机1光电零位相对于相机1载机机轴零位偏角、相机1摄像机坐标系相对相机1光电零位的角度信息、地心坐标系相对相机1东北天坐标系方位α1和俯仰角β1,求解被跟踪目标的经纬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动跟踪的机载光电系统目标地理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相机1的大地坐标位置P1包括经m1、纬n1、高l1,相机1对应的载机姿态信息包括航向角α
F1
、俯仰角β
F1
以及横滚角γ
F1
,相机1光电零位相对相机1载机机轴零位的偏角包括方位α
d1
、俯仰β
d1
、横滚γ
d1
,相机1摄像机坐标系相对于相机1光电零位的角度信息包括俯仰θ
EL1
和横滚θ
RQ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自动跟踪的机载光电系统目标地理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相机2的大地坐标位置P2包括经m2、纬n2、高l2,相机2对应的载机姿态信息包括航向角α
F2
、俯仰角β
F2
以及横滚角γ
F2
,相机2光电零位相对相机2载机机轴零位的偏角包括方位α
d2
、俯仰β
d2
、横滚γ
d2
,相机2摄像机坐标系相对于相机2光电零位的角度信息包括俯仰θ
EL2
和横滚θ
RQ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自动跟踪的机载光电系统目标地理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旋转矩阵R记为:旋转矩阵R的计算过程如下:S3.1相机2摄像机坐标系旋转到相机2东北天坐标系(1)相机2摄像机坐标系旋转到相机2光电零位,其中相机2摄像机坐标系相对于光电零位的角度信息俯仰θ
EL2
,横滚θ
RQ2

(2)相机2光电零位旋转到相机2载机机轴零位,其中α
d2
为相机2光电零位相对载机机轴零位的方位偏角,β
d2
为相机2光电零位相对载机机轴零位的俯仰偏角,γ
d2
为相机2光电零位相对载机机轴零位的横滚偏角:位相对载机机轴零位的横滚偏角:(3)相机2载机机轴零位旋转到相机2东北天坐标系,其中α
F2
为相机2对应的载机航向角,β
F2
为载机俯仰角,γ
F2
为载机横滚角:S3.2相机2东北天坐标系旋转到相机1东北天坐标系(1)相机2东北天坐标系旋转到地心坐标系,其中α2,β2分别代表相机2东北天坐标系相对地心坐标系的方位和俯仰角;(2)地心坐标系到相机1的东北天的旋转矩阵,其中α1,β1分别代表相机1东北天相对地心坐标系方位和俯仰角;S3.3相机1东北天坐标系旋转到相机1光电零位(1)相机1东北天坐标系旋转到载机机轴α
F1
为相机1对应的载机航向角,β
F1
为相机1对应的载机俯仰角,γ
F1
为相机1对应的载机横滚角,公式如下:
(2)载机机轴旋转到相机1光电零位相机1光电零位相对相机1载机机轴零位的偏角:方位α
d1
、俯仰β
d1
、横滚γ
d1
,公式如下:S3.4相机1光电零位旋转到相机1摄像机坐标系,公式如下,其中俯仰θ
EL1
,横滚θ
RQ1
:最后,相机2坐标系到相机1坐标系旋转矩阵可表示为:R=R1*R2*R3*R4*R5*R6*R7*R8。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自动跟踪的机载光电系统目标地理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获得相机2摄像机坐标系到相机1摄像机坐标系的平移矢量T(t
x
,t
y
,t
z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晓燕王洁姜文涛李颖娟刘健鹏张莹赵米旸何曦杨一洲马瑞雄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