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感线圈引线折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8409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感线圈引线折脚装置,包括上模、下模和升降驱动机构;下模的下模顶面设有线圈定位槽,且在电感线圈放置于该线圈定位槽中时,电感线圈的两根引脚均相对下模的前端面凸出;上模位于下模的上方,上模设有上模板,该上模板的底面设有压块,该压块的底面设有折脚块;升降驱动机构能够驱动上模升降,两根引脚凸出下模的前端面的部分位于折脚块的升降路径中,且在上模下降至下限位时,上模和下模合模,上模的压块将电感线圈压在线圈定位槽中,上模的折脚块位于下模的前方,且折脚块与下模之间留有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在升降驱动机构驱动上模下降的同时,实现对放置在线圈定位槽中的电感线圈的折脚,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成本低的优点。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感线圈引线折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感线圈的生产设备,具体的说是一种电感线圈引线折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电感器行业中,电感器使用的异型线圈在使用前需要对引线进行折脚,以便进行剪脚、弯脚、组装、粉末成型等后工序作业。对于异型线圈引线的折脚一般是通过半自动折脚装置来完成的,但目前大多数半自动折脚装置均为手工放料,且单次只能一个或几个线圈,使得生产效率低,人工成本高,产能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客户的大批量订单需求,且线圈引线折脚部位易损伤,使产品存在短路不良风险。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方便且易操作的线圈引线折脚装置,以便提高生产效率和产能且避免线圈折脚部位易损伤的品质风险。
[0003]现有技术中,例如专利号为CN201821699954.6《一种可以折不同角度的单边弯脚机构》的专利,通过设置旋转电机、折脚杆、固定柱、线圈槽、液压推杆和限位块,使折脚杆能够实现360度旋转,能够实现不同角度的折脚。专利号为201621129729.X《扁平线圈弯脚装置》的专利,通过将线圈放入下模,驱动机构带动上模下压,压紧线圈,再推动下模助力件,使线圈的引脚进行折弯来解决因人工折弯引脚产生的产品角度和长度不一的问题。以上两个专利分别从实现多角度折脚和解决线圈折脚后产品角度、长度不一为出发点解决问题,而未能从提高单次作业折脚线圈数量、生产效率、产能以及避免线圈折脚部位易损伤的问题考虑解决方案。
[0004]因此,现有的电感线圈引线折脚装置存在以下不足:
[0005]其一,单次折脚线圈数量少,生产效率低,产能严重不足,人工成本高。
[0006]其二,线圈折脚部位易损伤,存在品质不良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感线圈引线折脚装置,以解决现有电感线圈引线折脚装置存在生产效率低、折脚处引线易损伤的问题。
[0008]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电感线圈引线折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安装在机架上的上模、下模和升降驱动机构;所述下模的下模顶面设有线圈定位槽,且在电感线圈放置于该线圈定位槽中时,所述电感线圈的两根引脚均相对所述下模的前端面凸出;所述上模位于下模的上方,所述上模设有上模板,该上模板的上模板底面设有压块,该压块的压块底面设有折脚块;所述升降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上模升降,所述两根引脚凸出所述下模的前端面的部分位于所述折脚块的升降路径中,且在所述上模下降至下限位时,所述上模和下模合模,所述上模的压块将所述电感线圈压在所述线圈定位槽中,所述上模的折脚块位于所述下模的前方,且所述折脚块与下模之间留有间隙。
[0010]本技术的使用方式如下:
[0011]首先,在所述上模和下模处于开模状态下,将电感线圈放置于所述下模的线圈定
位槽中,使得电感线圈的两根引脚均相对所述下模的前端面凸出;
[0012]然后,通过所述升降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上模从上限位下降至下限位,使得:所述上模的压块将所述电感线圈压在所述线圈定位槽中,所述电感线圈的两根引脚的凸出部分被所述上模的折脚块在下降的过程中折弯在所述折脚块与下模之间的间隙中,以实现对所述电感线圈的两根引脚的折脚;
[0013]最后,通过所述升降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上模上升回到上限位,所述上模和下模开模,即能够从所述线圈定位槽中取出已完成折脚的电感线圈;在线圈定位槽中重新放置新的电感线圈,重复上述过程,即可进行下一批电感线圈的折脚。
[0014]优选的:所述折脚块的后端面与所述压块的压块底面之间形成有倒圆角,所述两根引脚凸出所述下模的前端面的部分位于该倒圆角的升降路径中。从而,在所述上模从上限位下降至下限位时,所述电感线圈的两根引脚的凸出部分受所述倒圆角的作用而最终完成折脚,能够避免电感线圈的引脚折脚部位在折脚过程中被刮伤而产生露铜的风险,提升了电感线圈的产品品质。
[0015]优选的:所述线圈定位槽由均设置在所述下模顶面的主体限位容腔、高脚限位槽和低脚限位槽构成,所述高脚限位槽和低脚限位槽均一端连通所述主体限位容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下模的前端面,且所述高脚限位槽的深度小于所述低脚限位槽的深度;所述电感线圈的两根引脚分别记为高脚引脚和低脚引脚,所述电感线圈的主体部、高脚引脚和低脚引脚分别容纳在所述主体限位容腔、高脚限位槽和低脚限位槽中,以限制所述电感线圈仅具有上下移动自由度,且所述电感线圈的高脚引脚和低脚引脚均部分凸出至所述下模的前端面之外。从而,能够确保放置在其中的电感线圈定位稳定,配合上模对电感线圈在上下方向上的限位,能够确保电感线圈在进行引脚折脚时不会移位,以保证折脚的稳定可靠性,保证电感线圈的产品品质。
[0016]优选的:所述下模顶面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线圈定位槽。从而,能够实现多个电感线圈同时进行折脚,具有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0017]优选的:所述机架上安装有接料盘,以便于临时收纳放置完成折脚的电感线圈。
[0018]作为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机架上固定有下模基板,该下模基板的顶面设有两条限位挡墙,以在该两条限位挡墙之间形成限位滑槽;所述下模具有多种型号,每一种型号的下模具有对应于一种规格尺寸的电感线圈的线圈定位槽,例如:对应于不同规格尺寸的电感线圈,具有不同直径和深度的主体限位容腔,不同宽度、深度、长度的高脚限位槽和低脚限位槽;并且,每一种型号的下模具有相同的尺寸,使得每一种型号的下模均能够滑动插入所述限位滑槽中,抵顶在所述两条限位挡墙之间,并通过螺栓连接结构与所述下模基板固定连接。从而,本技术能够通过在下模基板上安装不同型号的下模,以适配不同规格尺寸的电感线圈,实现对不同规格尺寸的电感线圈的折脚,具有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0019]优选的:所述上模的底面设有上模定位柱,所述限位挡墙的顶面设有下模定位孔,
[0020]在所述升降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上模由上限位下降到下限位时,所述上模定位柱插入到所述下模定位孔中,以确保上模和下模合模时的准确定位,并限制它们在合模状态下不能相对移动。
[0021]作为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机架上沿上下方向滑动安装有上模基板,所述上模固定安装在该上模基板的底面;所述升降驱动机构通过该上模基板驱动所述上模的
升降。
[0022]优选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设有升降气缸,该升降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所述机架上,该升降气缸的活塞杆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与所述上模基板固定连接,以通过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伸缩来驱动所述上模的升降。
[0023]优选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还设有气源装置、电子控制器和两个启动按钮,所述电子控制器能够在同时收到所述两个启动按钮的触发电信号时,控制所述气源装置对所述升降气缸供气或断气,以驱动所述上模升降。从而,所述上模仅在所述两个启动按钮被同时按下时才能升降,提高了本技术的安全性。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第一,本技术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感线圈引线折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安装在机架(1)上的上模(2)、下模(3)和升降驱动机构(4);所述下模(3)的下模顶面(3a)设有线圈定位槽(3b),且在电感线圈放置于该线圈定位槽(3b)中时,所述电感线圈的两根引脚均相对所述下模(3)的前端面(3c)凸出;所述上模(2)位于下模(3)的上方,所述上模(2)设有上模板(2

1),该上模板(2

1)的上模板底面(2

1a)设有压块(2

2),该压块(2

2)的压块底面(2

2a)设有折脚块(2

3);所述升降驱动机构(4)能够驱动所述上模(2)升降,所述两根引脚凸出所述下模(3)的前端面(3c)的部分位于所述折脚块(2

3)的升降路径中,且在所述上模(2)下降至下限位时,所述上模(2)的压块(2

2)将所述电感线圈压在所述线圈定位槽(3b)中,所述上模(2)的折脚块(2

3)位于所述下模(3)的前方,且所述折脚块(2

3)与下模(3)之间留有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线圈引线折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脚块(2

3)的后端面(2

3a)与所述压块(2

2)的压块底面(2

2a)之间形成有倒圆角(2a),所述两根引脚凸出所述下模(3)的前端面(3c)的部分位于该倒圆角(2a)的升降路径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线圈引线折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定位槽(3b)由均设置在所述下模顶面(3a)的主体限位容腔(3b1)、高脚限位槽(3b2)和低脚限位槽(3b3)构成,所述高脚限位槽(3b2)和低脚限位槽(3b3)均一端连通所述主体限位容腔(3b1),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下模(3)的前端面(3c),且所述高脚限位槽(3b2)的深度小于所述低脚限位槽(3b3)的深度;所述电感线圈的两根引脚分别记为高脚引脚和低脚引脚,所述电感线圈的主体部、高脚引脚和低脚引脚分别容纳在所述主体限位容腔(3b1)、高脚限位槽(3b2)和低脚限位槽(3b3)中,以限制所述电感线圈仅具有上下移动自由度,且所述电感线圈的高脚引脚和低脚引脚均部分凸出至所述下模(3)的前端面(3c)之外。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线圈引线折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顶面(3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仁萍黄红旗曾泳科林丽霞
申请(专利权)人:河源市感之源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