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灯透镜、车灯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7883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照明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灯透镜,在所述车灯透镜的边缘部分设置有能够吸收设定颜色光线的滤光层,来吸收透镜边缘部分的色散光线,达到消除色散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灯透镜,具有色散小,道路参与者视觉体验好的优点。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带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灯的车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灯的车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灯的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灯透镜、车灯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前照灯
,具体地涉及一种车灯透镜、车灯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的前照灯是将光源发出的光线,通过反光镜的反射,必要时通过遮光板的遮光,利用透镜的聚光作用,在汽车的前部形成一定的光型,用于车辆照明的装置。由于汽车前照灯发出的是白色的复色光,经过透镜的折射后会产生色散,在光型的边缘会产生比较明显的蓝紫色光影。由于所述色散的存在,使得车辆大灯的照明光型显得不自然,光型的蓝紫色边缘会随着车辆行驶的抖动,导致容易吸引驾驶人不自觉的关注、凝视,造成驾驶安全隐患。
[0003]减轻色散的最直接的办法是采用特殊的低色散玻璃来制作车灯透镜,但低色散玻璃的成本很高,无法推广使用。
[0004]近来随着LED光源大量使用,耐高温性能差但成本低的塑料材质透镜也大量使用。而塑料材质的透镜的色散问题更为严重,急需一种低成本,高效果的防止色散影响的方法。
[0005]目前常用的解决光型色散问题的方法,多为在透镜表面添加微花纹,或者使用多个微结构组成的透镜来弱化色散问题,但这样的方法会对透镜的光效产生一定的影响,且弱化色散的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灯透镜,能够抑制光型边缘的色散光影,提高驾驶人的视觉感受。
[0007]本技术进一步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灯,结构简单,色散现象低,光色纯正。
[0008]本技术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灯光色散小,驾驶人视觉感受好,安全性高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灯透镜,包括透镜,在所述透镜的边缘部分设置有能够吸收设定颜色光线的滤光层,所述透镜上边缘部分的所述滤光层适于吸收黄色的光线,下边缘部分的所述滤光层适于吸收蓝紫色的光线。复色的白光照射到透镜的上边缘部分时通常产生黄色的色斑,在透镜的上边缘部分设置吸收黄色光线的滤光层更利于消除黄色的色散;复色的白光照射到透镜的下边缘部分时通常产生蓝紫色的色斑,在透镜的下边缘部分设置吸收蓝紫色光线的滤光层更利于消除蓝紫色的色散,对色散产生的光影的吸收效果更好,形成的照明光线的颜色更纯正。
[0010]优选地,所述滤光层设置在所述透镜的上、下边缘部分。通过车灯透镜上、下边缘部分的光线汇聚在光型横跨道路上的近端和远端,色散产生的彩色光影对驾驶人的影响尤为严重,通过该优选技术方案,能够针对性的滤去横跨道路上的蓝紫色光影,有效提高驾驶人的驾驶体验。
[0011]进一步优选地,单个边缘部分的所述滤光层的高度小于所述透镜高度的 0.25倍。在该优选技术方案中,由于光线照射在透镜边缘部分更易于产生色散现象,单个部分高度占透镜高度四分之一以下的滤光层,两部分滤光层的总高度占透镜高度的一半以下,能够覆盖肉眼可见的色散的范围,能够对色散产生的蓝紫色光起到大范围的过滤作用。
[0012]进一步地,单个边缘部分的所述滤光层的高度均为透镜高度的0.05

0.2 倍。在该优选技术方案中,由于在透镜的边缘光线的入射角更大,色散也更严重。0.05

0.2倍透镜高度的滤光层,能够覆盖肉眼明显可见的色散的范围,以更小范围的滤光层消除透镜边缘部分所产生的严重色散。
[0013]优选地,所述透镜包括前表面和后表面,所述滤光层设置在所述后表面上。通常车灯透镜的后表面比较平直,一些车灯的后表面甚至向内凹陷。在该优选技术方案中,设置在后表面的滤光层加工比较方便,也不容易产生磨损。
[0014]优选地,所述滤光层为通过镀膜工艺形成的镀膜层。通过该优选技术方案,形成的滤光层与透镜的结合更为紧密,且易于控制滤光层的厚度。
[0015]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灯,包括本技术第一方面所提供的车灯透镜。由于本技术的车灯透镜能够较好地滤除色散所产生的蓝紫色光影,使得本技术的车灯结构更加简单,产生的色散较低,而且因使用的配件较少,稳定性较高。
[0016]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本技术第二方面所提供的车灯。
[00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车灯透镜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能够消除色散所产生的蓝紫色光影的优点。本技术的车灯,灯光中无色散所产生的蓝紫色光影,视觉体验好,稳定性高。本技术的车辆,灯光纯正,驾驶人视觉感受好,驾驶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车灯透镜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车灯透镜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的车灯透镜第三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的车灯透镜一个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
[0022]图5是白光经过普通车灯透镜时的光路示意图;
[0023]图6是白光经过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灯透镜时的光路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
透镜
ꢀꢀꢀꢀꢀꢀꢀꢀꢀꢀꢀꢀꢀꢀꢀꢀꢀꢀꢀ
11
ꢀꢀꢀꢀꢀꢀꢀꢀ
前表面
[0026]12
ꢀꢀꢀꢀꢀꢀꢀꢀ
后表面
ꢀꢀꢀꢀꢀꢀꢀꢀꢀꢀꢀꢀꢀꢀꢀꢀꢀ2ꢀꢀꢀꢀꢀꢀꢀꢀꢀ
滤光层
[0027]3ꢀꢀꢀꢀꢀꢀꢀꢀꢀ
白光
ꢀꢀꢀꢀꢀꢀꢀꢀꢀꢀꢀꢀꢀꢀꢀꢀꢀꢀꢀ4ꢀꢀꢀꢀꢀꢀꢀꢀꢀ
高频可见光
[0028]5ꢀꢀꢀꢀꢀꢀꢀꢀꢀ
低频可见光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上、下、前、后”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所描述的装置或部件在实际使用状态时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术语“前表面”指的是车灯透镜远离车灯光源的一面,“后表面”指的是车灯透镜靠近车灯光源的一面。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1]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车灯透镜一个实施例的透镜1的正向投影形状为圆形,透镜1可以由光学塑料制成,也可以由光学玻璃制成。透镜1的上、下分别设置有一个弓形的滤光层2,滤光层2可以通过镀膜工艺形成在透镜1的表面,也可以通过涂覆工艺形成。单个滤光层2的高度均可以设置为透镜1的直径的0.15倍。滤光层2可以为一层氧化钬材料镀膜层,镀膜层的厚度可以控制在0.1

5微米。如图4所示,透镜1包括前表面11和后表面 12,前表面11为凸球形,后表面12为平面,滤光层2分别设置在后表面12 的上、下部。需要说明的是,滤光层2也可以设置在透镜1的前表面11上,除了形成工艺稍复杂外,对光线的过滤效果影响不大。
[0032]如图5所示,普通车灯透镜在白色光线照射时,由于白光3是由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灯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透镜(1),在所述透镜(1)的边缘部分设置有能够吸收设定颜色光线的滤光层(2),所述透镜(1)上边缘部分的所述滤光层(2)适于吸收黄色的光线,下边缘部分的所述滤光层(2)适于吸收蓝紫色的光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层(2)设置在所述透镜(1)的上、下边缘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灯透镜,其特征在于,单个边缘部分的所述滤光层(2)的高度小于所述透镜(1)高度的0.25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灯透镜,其特征在于,单个边缘部分的所述滤光层(2)的高度均为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正楠董世琨王曜宇严梦王铿桑文慧
申请(专利权)人: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