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主动发光效果与反光效果的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5384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兼具主动发光效果与反光效果的织物,其利用导光纤维为纬线,亮光纱为经线,相互交织或部分长度的导光纤维不与亮光纱交织而成的发光织物。一种以导光纤维及亮光纱为纬线,亮光纱为经线,相互交织或部分长度的导光纤维不与亮光纱交织而成的发光织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织物,特别涉及一种由亮光纱与导光纤维所构成的发光织物。
技术介绍
夜间照明、装饰或警示系统一般分为两种。一种为被动反光式装置,其作用在于不需消耗电力下,通过反射外来光源达到警示作用。一般被动式反光装置以塑料反光条、反光板的形式最常见,但材料质地坚硬,并且所处的外在环境若无光源时,会因为无法反射光线而失去发光效果。另一种为主动发光装置,以萤光发光或灯泡发光为主要形式。此种装置亮度高,不受环境因素限制,但装置复杂、笨重且昂贵,不适合用来作为衣物或饰品上的警示标志或装饰图案。现有的侧面导光纤维,将一般塑料光纤涂布于侧壁的碳氟化物以物理或化学方式做部分破坏。当在纤维末端提供一光源时,光线会沿着导光纤维轴向前进,由于导光纤维侧壁反射材料被部分破坏,光线将会由该处逐量泄出,而使导光纤维侧面呈现发光的状态。但侧面导光纤维的柔软度不足、光源不均匀、并无法容许过大的弯曲角度。因此需要一种适用于衣着、装饰品、告示牌、警示装置的主动发光织物,其具有质轻、柔软的特性,同时能提供均匀发光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具主动发光效果与反光特性的织物。能在缺乏光线处提供主动发光的能力,同时利用反光特性来提供集中主动发光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轻便柔软、可携带,并兼具主动发光效果与被动发光效果的发光织物,可用来制作衣着、装饰品、告示牌、警示装置等物品。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织物,其利用亮光纱为经线,以导光纤维为纬线,使纬线导光纤维与经线亮光纱相互交织,或部分长度的纬线导光纤维不与经线亮光纱交织而成。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织物,此织物以亮光纱作为经线,并同时以亮光纱及导光纤维为纬线。选择一种亮光纱与导光纤维的比例来整理纬线亮光纱与导光纤维,使亮光纱穿插排列在导光纤维之间。随后令纬线的亮光纱与导光纤维与经线亮光纱相互交织,或部分长度的纬线导光纤维不与经线亮光纱交织而成。本专利技术的织物中使用的导光纤维可以是一种侧面会产生光线逸漏的导光纤维。并且,纬线的导光纤维可与一发光光源连接,如LED发光二极管。导光纤维可以1条至7条为一束来与发光光源连接,其中以3条至5条成一束来与发光光源连接更佳。本专利技术织物中使用的亮光纱可以是截面呈圆形、正方形或三角形的亮光纱。并且亮光纱的亮度范围可介于1级至10级之间,更佳亮度范围介于5级至10级之间。纬线的导光纤维与亮光纱比例(导光纤维∶亮光纱)可介于约20∶0至约1∶7之间,更佳比例介于约20∶0至约1∶5之间,其中20∶0表示纬线全部使用导光纤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兼具主动发光效果与反光特性的织物,利用与主动发光光源连接的纬线导光纤维来提供织物主动发光的能力。并使用具有反光效果的亮光纱,利用亮光纱线本身与亮光纱相互交织所组成的平面来反射外来光线,同时也反射导光纤维发出的光线,使光线集中向同一侧发光,达到强化并均匀光源的目的。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更利用在纬线导光纤维中穿插亮光纱来使织物具有轻便、柔软的特性。附图说明图1绘示一织物,其以亮光纱为经线,导光纤维为纬线,经线与纬线相互编织而成。图1A绘示一织物剖面图。图2绘示一织物,其以亮光纱为经线,相互间格排列的导光纤维与亮光纱为纬线编织而成。图2A绘示一织物剖面图,用来表示纬线的截面形状及纬线与经线编织的方式。图2B绘示一织物剖面图,用来表示纬线的截面形状及纬线与经线相互编织的方式。图3绘示一织物,其以亮光纱为经线,相互间隔排列的导光纤维与亮光纱为纬线编织而成。图3A绘示一织物剖面图,用来表示纬线的截面形状及纬线与经线相互编织的方式。图3B绘示一织物剖面图,用来表示纬线的截面形状及纬线与经线相互编织的方式。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揭露一种具有主动发光效果与被动反光特性的织物。本专利技术利用数种不同亮度的亮光纱,以及纬线的不同导光纤维与亮光纱的比例来揭露数个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变化。熟悉此类技术者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数个较佳实施例的叙述来了解本专利技术,并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范围下具体实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亮光纱的亮度依照CNS-7773光泽度测量法来测定,并依照纱线的反光能力可将亮度可分为10级。其中亮度1至3级为不具反光效果的亮光纱,或称雾面纱;3级以上至10级则为具有反光效果的亮光纱。较佳实施例中以亮度5级以上的亮光纱来作为实施例材料。第1较佳实施例如图1所示,在此实施例中,经纱102全部采用亮度5的圆形亮光纱,纬纱104全部采用导光纤维,并参考图1的编织方式,编织导光纤维与圆形亮光纱后,可得到第1织物。第1织物的经向剖面图请参考图1A,圆形104a为导光纤维截面,纱线102a为亮度5的圆形亮光纱。导光纤维不与圆形亮光纱交织的部分为区域106a,相互交织部分为区域108a。若将1至7条,较佳为3至5条的导光纤维末端连接上主动发光光源,如LED发光二极管,可成为主动发光的第1织物。当第一织物主动发光时,区域106a的圆形亮光纱会反射导光纤维发出的光线,使主动光源110均匀,并集中向同一侧发光;区域108a的圆形亮光纱则可反射外来光源112。第2较佳实施例变化第1较佳实施例,将经纱102全部改用亮度5的三角形亮光纱,纬纱104全部使用导光纤维。参考图1的编织方式,编织导光纤维与三角形亮光纱,得到兼具主动发光与反射外来光特性的第2织物。此较佳实施例与以下将提供的较佳实施例的方法皆如同上述第1较佳实施例,故不在此多加赘述。第3较佳实施例变化第1较佳实施例,将经纱102全部改用亮度7的圆形亮光纱,纬纱104全部改用导光纤维。参考图1的编织方式,编织导光纤维与圆形亮光纱,可得到兼具主动发光与反射外来光源的特性的第3织物。第4较佳实施例变化第1较佳实施例,将经纱102全部改用亮度7的三角形亮光纱,纬纱104全部改用导光纤维。参考图1的编织方式,编织导光纤维与三角形亮光纱,结果可得到兼具主动发光与反射外来光源的特性的第4织物。第5较佳实施例变化第1较佳实施例,将经纱102全部改用亮度10的圆形亮光纱,纬纱104全部改用导光纤维。参考图1的编织方式,编织导光纤维与圆形亮光纱,结果可得到兼具主动发光与反射外来光源的特性的第5织物。第6较佳实施例变化第1较佳实施例,将经纱102全部改用亮度10的三角形亮光纱,纬纱104全部改用导光纤维。参考图1的编织方式,编织导光纤维与三角形亮光纱,结果可得到兼具主动发光与反射外来光源的特性的第6织物。第7较佳实施例第7较佳实施例根据变化第1较佳实施例而来。如图2所示,让经纱202全部采用亮度5的圆形亮光纱,纬纱204与206分别为导光纤维与亮度5的圆形亮光纱,并以1∶1的方式,将每一条圆形亮光纱穿插排列在每一条光纤维之间。随后参考图2的编织方式来编织导光纤维与圆形亮光纱,可得到第7织物。第7织物的经向剖面图请参考图2A。空心圆形204a为导光纤维截面,实心圆形206a为圆形亮光纱的截面,纱线202a为圆形亮光纱。导光纤维不与圆形亮光纱交织的部分为区域208a,相互交织部分为区域210a。若将1至7条,较佳为3至5条的导光纤维末端连接上主动发光光源,如LED发光二极管,可成为主动发光的第7织物。当第7织物主动发光时,区域208a中的圆形亮光纱会反射导光纤维发出的光线,使主动光源214均匀,并集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兼具主动发光效果与反光效果的织物,其由经纱与纬纱交织而成,其特征在于,该织物至少包括:若干条亮光纱作为经纱;以及若干条导光纤维作为纬纱,其中至少部分长度的这些导光纤维与这些亮光纱交织,并且这些亮光纱反射这些导光纤维泄出的光线与外来光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鹏彭启宗
申请(专利权)人:冠德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