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摇变性的热封性树脂组成物,包含互不相溶的含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组份、含丙烯酸树脂组份、含聚胺基甲酸酯树脂组份、含石油树脂组份,以及用以降低回黏性的填充粒子;由于该热封性组成物具摇变的特性,当其被运用于膜内标签的制造时,特别适用于利用涂布与刷纹来产生线状纹路,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由该热封性组成物的干燥产物所制成的膜内标签,以及该膜内标签的制备方法。(*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封性树脂组成物,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摇变性的热封性树脂组成物(heat-sealable resin composition of thixotropy),以及由摇变性树脂组成物所制得的膜内标签(in-mold label),及该膜内标签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使用膜内标签时会常遭遇的问题包括因标签的一面具有热封性黏着层(heat-sealable adhesive layer),故在印刷加工时滑动性不佳。另,经印刷、裁切的标签成品在高温下运送时彼此间易因压力而彼此黏合(回黏),因此在使用自动标签供给装置将标签供至模具时,易产生同时供给2片以上的标签的现象(亦即,标签插入模具的失误),因此膜内贴标签时会造成不良品。再者,标签贴合于容器的过程中因无法有效排气,而致使贴合于容器上的标签内存有非所欲的气泡等。因此,以往用以改善上述问题的方法包含,已揭露在TW 491766的方法,该专利揭示一种在以聚乙烯系树脂为主的热封性黏着层中添加脂肪酸酰胺的膜内标签,由于脂肪酸酰胺的添加使得标签在加工过程中具有较佳的滑动性,另外,该专利亦揭示无机或有机粒子于该热封性黏着层的使用,以及于热封性黏着层进行浮雕加工,以改善排气的问题。在TW 491766专利中用以制备标签的方法为制备用以构成标签各层材料的酯粒、将该等酯粒分别供给至一共押出模头、于模头内完成积层、将积层后的模予以延伸干燥,继而进行印刷等加工步骤。因此,该制备方法中必须使用押出机,而如业界所了解的,押出机设备昂贵、机动性差、各层厚度控制不易、必须大量生产方符合经济效益,且押出机的参数设定大大受限于所使用的树脂配方,在参数上的调控较不易。另外,由于该专利所使用的热封性黏着层的组份不具摇变性,故该专利中用以加强排气的方式是于干燥过程中的半熔融状态下对该热封性黏着层予以压纹(或浮雕加工),无法以较简易的刷纹(rubbing)方式产生导气用沟槽。另,于US 6,210,795B1中揭示一包含一基材与一黏着涂层的可热封黏着标签,其中该黏着涂层含有复数包含淀粉的粒子,以使该黏着涂层表面具有粗糙性,该专利的说明书中亦揭示,当该标签是作为膜内标签使用时,该等粒子的平均粒径较佳是介于25μm至35μm之间,以使该黏着涂层表面具有一定的粗糙度并达防止标签间黏合的目的,故于该专利案的实施例中所例示的标签的表面粗糙值(roughness)至少约为5μm~7μm之间,虽此专利在防止标签间彼此黏合有一定的效用,但当被应用至膜内贴时,成品上的标签表面会因粗糙而有触感差与视觉效果不佳的缺点,另外,此专利的黏着涂层并无导气用的纹路,故在进行膜内贴时无法较完全地排除气泡,而使得成品的标签上会残留气泡。因此,对膜内标签相关的制造业者而言,对于一可以简易的涂布设备直接涂布于基材,及可进一步利用刷纹制造出导气沟槽的制备膜内标签的方法,以及一表面平滑但却又不易产生彼此黏合的膜内标签,确实存在一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前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案申请人思及,若能发展一易涂布、刷纹且于刷纹后不易流平的热封性组成物,则可解决前述问题,而此种热封性组成物可借由掺混各种彼此不互溶的组份来获得,因为组份间不互溶的特性会使得该组成物具有摇变性,亦即静态黏度会高于动态黏度且二者的比值会介于一定的范围内。因此,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一种具摇变性的热封性树脂组成物,其静态黏度与动态黏度的比值是介于1.5至2.5之间,且包含下列组份50%重量至70%重量的含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组份(Styrene-ButadieneRubber-containing component);10%重量至12%重量的含丙烯酸树脂组份(acrylic-containingcomponent);12%重量至18%重量的含聚胺基甲酸酯树脂组份(PU-containingcomponent);3%重量至10%重量的含C5石油树脂组份(C5 resin-containingcomponent);以及5%重量至10%重量的用以降低回黏性的填充粒子(fi1ler)。在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由该具摇变性的热封性树脂组成物的干燥产物所构成的膜内标签,其包含一热塑性树脂基材层1,以及一位于该基材层一侧的热封性树脂层2,其中该热封性树脂层2的远离该基材层的表面形成有复数沟渠,且该热封性树脂层2包含下列组份50%重量至70%重量的苯乙烯-丁二烯橡胶;10%重量至12%重量的丙烯酸树脂;12%重量至18%重量的聚胺基甲酸酯树脂;3%重量至10%重量的C5石油树脂;以及5%重量至10%重量的用以降低回黏性的填充粒子。其中,该填充粒子的主要作用为降低热封性树脂层2的黏度,以避免标签间彼此压接黏合,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填充粒子在作用上与前述US 6,210,795B1中粒子借由提供粗糙度来预防黏合并不相同,且当控制本专利技术填充粒子的粒径而使其是被埋于该热封性树脂层2中时,本专利技术的该热封性树脂层2表面是平滑精致的,不论在视觉或触感上都较佳。又另一方面,因本专利技术的组成物具有摇变性质,使其适合用涂布与刷纹的方式来加工制成膜内标签,因此,本专利技术亦提供一种用于制备上述膜内标签的方法,包含步骤为(i)提供一具摇变性的热封性树脂组成物,其静态黏度与动态黏度的比值是介于1.5至2.5之间,且包含下列组份50%重量至70%重量的含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组份;10%重量至12%重量的含丙烯酸树脂组份;12%重量至18%重量的含聚胺基甲酸酯树脂组份;3%重量至10%重量的含C5石油树脂组份;5%重量至10%重量的用以降低回黏性的填充粒子;(ii)将该热封性树脂组成物涂布至一热塑性树脂基材上;(iii)于该热封性树脂组成物表面进行刷纹(rubbing),而获得一表面具刷纹的双层湿膜;以及(iv)将该双层湿膜予以干燥,即可制得该膜内标签。由于本专利技术的热封性组成物是借由互不相溶的各组份所制得,故其动态与静态黏度的特殊比值关系会使其展现出异于现有热封树脂的摇变特性,因此特别适合以涂布方式涂覆至一热塑性基材上,并继而以刷纹的方式制成一表面具有导气沟渠的膜内标签,而不需以操作不易且成本较高的共押出方式进行制备,且由于本专利技术组成物中添加有降低黏度的填充粒子,使得本专利技术的膜内标签本身较不易发生回黏现象,且拥有极佳的平滑触感,当被膜内贴至譬如塑料瓶后,并不会有以往粗糙不平及残留气泡的缺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一示意图,说明本专利技术膜内标签具有二层结构的态样;及图2是一示意图,说明本专利技术膜内标签具有三层结构的态样。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为改善一般以共押出技术制造膜内标签的缺点,因此首先发展出一种适于利用涂布与刷纹方式进行加工的具摇变性的组成物,利用各种本身黏稠度不高的组份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丙烯酸树脂、聚胺基甲酸酯树脂以及C5石油树脂间不互溶的特性,而获致一在动态下黏度较低(易涂布与刷纹),但在静态下黏度较高(刷纹后不易流平)的组成物。另,为制造一种表面平滑且黏度较低的膜内标签,以改善前述现有膜内标签易回黏与表面粗糙的缺点,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组成物中更添加有复数用以降低黏度的填充粒子。因此,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一种具摇变性的热封性树脂组成物,其静态黏度与动态黏度的比值是介于1.5至2.5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摇变性的热封性树脂组成物,其特征在于:其静态黏度与动态黏度的比值是介于1.5至2.5之间,且包含下列组份:50%重量至70%重量的含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组份;10%重量至12%重量的含丙烯酸树脂组份;12%重量至 18%重量的含聚胺基甲酸酯树脂组份;3%重量至10%重量的含C5石油树脂组份;以及5%重量至10%重量的用以降低回黏性的填充粒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嘉佑,
申请(专利权)人:岱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