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04853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晶6密封在像素基片4与对立基片5之间的液晶显示器1,像素基片4的像素电极10包括反射光的反射电极42和发射光的透明电极41,对立基片5具有与像素电极10相对的对立电极23。液晶显示器1显示图像,同时受从反射电极42反射的光或通过透明电极41发射的光照明。像素基片4具有着色层43和多隙部44,前者形成在反射电极42顶部对光添色并具有位于反射电极42上方的开口43a,后者连续形成着色层43顶部与开口43a内使反射电极42上方的液晶6的厚度变窄。透明电极41敷设在多隙部44和着色层43上。透明电极41与反射电极42通过形成在开口43a边沿内多隙部44里的接触孔44a相互导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非临时申请根据35U.S.C.§119(a)对分别于2004年6月14日和2005年2月22日在日本提交的专利申请No.2004-175362和2005-044972提出优先权要求,所述申请的整个内容通过引用包括在这里。
技术介绍
1.专利
本专利技术涉及,所述液晶显示器具有反射电极与透明电极,并受发射与反射光照明。2.相关技术说明在个人计算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笔记本电脑与蜂窝电话等个人数字辅助设备及配摄像机的盒带录像机等及其它设备里,轻薄而省电的液晶显示器有着广泛的应用。液晶显示器可分成透射型与反射型,前者把诸如由ITO构成的透明导电膜用作像素电极,后者把诸如金属构成的反射电极用作像素电极。透射型液晶显示器在显示的同时被背光照明,优点是显示明亮、反差高,缺点是功耗大。相比之下,反射型液晶显示器受环境光照明,不需要背光,有利于减小功耗,但反差低,取决于环境亮度。为此,半透射型液晶显示器进入入实用,它可用反射的环境光与来自背光的光照明。日本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No.2000-111902揭示了一种半透射型液晶显示器,图21是其剖视图。附图说明图1在显示面板2背面设置了背光3,显示面板2的液晶6密封在像素基片4与对立基片5之间,像素基片4具有形成在玻璃基片31上的基部涂层膜32。在基部涂层膜32上形成半导体膜33,用作具有栅G、源S与漏D的TFT元件。在半导体层33顶部形成栅绝缘膜35,再在栅绝缘膜35上形成栅电极36。在栅电极36上形成层间绝缘膜37。形成的源电极38和漏电极39分别对源S和漏D通过形成在层间绝缘膜37内的接触孔37a导通。在层间绝缘膜37上形成透明树脂层40,再在其上形成透明电极41。透明电极41例如由ITO构成,通过形成在透明树脂层40里的接触孔40a导向漏电极39。在透明电极41上的预定位置形成例如由铝构成的反射电极42,透明电极41和反射电极42一起构成像素电极10。在整个液晶显示器1内,按矩阵排列了大量像素电极10,因此像素电极10具有反射部10a和透射部10b,前者由反射电极42构成,后者由位于反射部10a以外地方的透明电极41部分构成。对立基片5具有形成在玻璃基片21上的着色层22,用作滤色器对光添色。着色层22顶部形成例如由ITO构成的对立电极23。透明电极41和对立电极23上形成对准液晶6的对准膜(未示出)。在上述结构的液晶显示器1中,当背光3发亮时,背光3发出的光通过透射部10b传播并照明显示面板2。背光3关闭时,环境光进入显示面板2,再在反射部10a上反射而照明显示板2。这样,可舒适地看到显示的图像。在其与反射部10a对立的部分内,着色层22有一开口22a,当通过反射实现照明时,开口22a帮助获得足够亮度。然而,上述普通液晶显示器1有以下缺点。由于使用了越来越高分辨率的显示面板2,当玻璃基片21和31在制造加工中遭受的热与隔膜应力的影响下收缩时,变得越来越难以相对于形成在对立基片4上的着色层22精密地定位形成在像素基片4上的像素电极10,降低了液晶显示器1的孔径比与成品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该液晶显示器便于使较高的分辨率与增强的孔径比和成品率相结合。为实现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一个方面,液晶显示器包括具有像素电极的像素基片,像素电极由反射光的反射电极与发射光的透明电极组成,具有与像素电极相对设置的对立电极的对立基片,和密封在像素基片与对立基片之间的液晶,而且该液晶显示器在显示图像,同时被从反射电极反射的光或通过透明电极发射的光照明,像素基片设置了形成在反射电极顶部对光添色并且具有形成在反射电极上方的开口的着色层, 连续形成在着色层顶部和开口内的多隙部,该多隙部减窄了反射电极上方液晶的厚度,和形成在开口边沿内多隙部里的接触孔,该接触孔允许位于多隙部内和着色层与反射电极上的透明电极相互导通。在本专利技术另一个方面,一种液晶显示器制造方法,该液晶显示器包括具有像素电极的像素基片,该像素电极由反射光的反射电极与发射光的透明电极组成,具有与像素电极相对的对立电极的对立基片,和密封在像素基片与对立基片之间的液晶,而且显示图像,同时被从反射电极反射的光或通过透明电极发射的光照明,所述方法包括反射电极形成步骤在像素基片上形成反射电极,着色层形成步骤在反射电极顶部形成对光添色的着色层,在反射电极上方形成开口,多隙部形成步骤在着色层顶部和开口内连续形成多隙部,以减窄反射电极上方液晶的厚度,和透明电极形成步骤在多隙部与着色层顶部形成透明电极。这里在多隙形成步骤中,形成在开口边沿的多隙部里且允许透明电极与反射电极相互导通的接触孔,与多隙部一起形成。附图简介图1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器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器的平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器制造工艺中透明树脂层形成步骤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器制造工艺中透明树脂层形成步骤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器制造工艺中反射电极形成步骤的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器制造工艺中反射电极形成步骤的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器反射电极细节的剖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器另一例反射电极细节的剖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器又一例反射电极细节的剖视图; 图10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器制造工艺中着色层形成步骤的剖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器制造工艺中着色层形成步骤的剖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器制造工艺中多隙部形成步骤的剖视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器制造工艺中多隙部形成步骤的剖视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器制造工艺中透明电极形成步骤的剖视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器制造工艺中隔光片形成步骤的剖视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器制造工艺中透明电极形成步骤的剖视图;图17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器的优点;图18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器的优点;图19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器的优点;图20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器的色度图;和图21是普通液晶显示器的剖视图。较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诸实施例。图1和图2是侧剖视图与平面图,分别示出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器的主要部分。为方便起见,在前述图21中普通实例作为对应物的这些部分,以同样的标号标识。液晶显示器1的背光3设置在显示面板2的背面,显示面板2的液晶6密封在像素基片4与对立基片5之间,像素基片4的基部涂层膜32形成在例如由硼硅酸盐玻璃构成的玻璃基片31上。在基部涂层膜32上形成半导体层33,作为具有栅G、源S和漏D的TFT元件。半导体层33顶上形成栅绝缘膜35,再在其顶部形成栅电极36。在栅电极36上形成层间绝缘膜37,在该绝缘膜37里形成接触孔37a,而形成的源电极38和漏电极39通过接触孔37a分别通到源S和漏D。在层间绝缘膜37上形成透明树脂层40,并在透明树脂层40上的预定位置形成反射电极42。透明树脂层40位于触及反射电极42底侧的部分,形成细微表面不规则的不平部40b,使光在预定角度范围内散射,以有效地利用环境光。反射电极42由反光导电材料如铝构成,经形成在透明树脂层40里的接触孔40a通到漏电极39。在反射电极42顶上形成着色层43,它由光敏着色树脂构成,作为对光添色的滤色器。着色层43里形成的开口43a恰好在反射电极42上方,有助于在反射照明时得到足够的亮度。在着色层43顶上形成由树脂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像素电极的像素基片,所述像素电极包括反射光的反射电极和发射光的透明电极;具有对立电极的对立基片,所述对立电极设置成与像素电极相对;和密封在像素基片与对立基片之间的液晶,所述 液晶显示器显示图像,同时被从反射电极反射的光或通过透明电极发射的光照明,其中像素基片包括:形成在反射电极顶部对光添色并具有形成在反射电极上方的开口的着色层;连续形成在着色层顶部和开口内的多隙部,所述多隙部使反射电极上 方液晶的厚度变窄;和形成在开口边沿内多隙部里的接触孔,所述接触孔让透明电极敷设在多隙部内和着色层上,使反射电极相互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植誠石田壮史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