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5-5PH奥氏体晶粒度的腐蚀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041369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15

5PH奥氏体晶粒度的腐蚀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15

5PH奥氏体晶粒度的腐蚀领域,具体为一种15

5PH奥氏体晶粒度的腐蚀方法。

技术介绍

[0002]15

5PH沉淀硬化型不锈钢为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又称为控制相变不锈钢。固溶处理后为不稳定的奥氏体组织,有良好的塑韧性和加工性,经过调整,使奥氏体析出碳化物候成分发生变化,再经过马氏体转变处理,大部分组织转变为韧性较好的低碳回火马氏体,这种状态为钢的使用状态,有良好的中温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优于一般马氏体不锈钢;15

5PH沉淀硬化型不锈钢具有很好的表面光滑性和尺寸稳定性。加工工艺性好,力学性能优良,耐一般腐蚀环境该钢种强度好,韧性和延展性横向、硬度和耐腐蚀性能与304不锈钢。15

5PH沉淀硬化钢可能用于解决或热处理条件获得治疗各种性能。
[0003]15

5PH主要应用于具有高强度、良好韧性又要求有良好的耐蚀服役环境,如高强度锻件,高压系统阀门部件,飞机部件等,但目前的腐蚀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为,对该钢种的传统腐蚀方法腐蚀晶界不清晰,不完整,溶液气味大,而且需要加热及电解,过程复杂。腐蚀时间长,而且需要一定的热处理,溶液不能够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15

5PH奥氏体晶粒度的腐蚀方法,以解决上述过程中所提到的问题。<br/>[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15

5PH奥氏体晶粒度的腐蚀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准备原料,原料有氯化铜、氢氟酸与水,另外准备一块制备好的固溶态试样,并且氯化铜为分析纯,水是蒸馏水,氢氟酸浓度为45%;步骤二:根据原料的配比制造腐蚀液,其中小天平称取氯化铜3

5g,量筒量氢氟酸10ml、水100ml,则氯化铜:氢氟酸:水为3

5g:10ml:100ml,在原料的加入过程中,首先向容器中加入氯化铜,其次加入水,最后在加入氢氟酸;步骤三:搅拌,利用玻璃棒对氯化铜、氢氟酸与水进行搅拌,在搅拌过程中,保持容器的稳定性,同时玻璃棒贴着容器的内部进行搅拌,并且间歇性的进行正反搅拌,随后用玻璃棒搅拌至氯化铜溶化;步骤四:加入固溶态试样,将制备好的固溶态试样沿着容器的内部缓缓滑进室温腐蚀液中,并且使得固溶态试样抛光面朝上,随后把固溶态试样在腐蚀溶液的内部腐蚀2

6分钟;步骤五:取样,将腐蚀好的固溶态试样从腐蚀溶液的内部取出,并且让固溶态试样在腐蚀溶液容器的正上方停滞一分钟,进一步的利用脱脂棉蘸取10%的草酸水溶液擦拭固溶态试样腐蚀面,反复利用草酸水溶液擦拭擦拭固溶态试样腐蚀面并使得腐蚀面红色痕迹
被擦净;步骤六:清洗,首先用水对固溶态试样进行冲洗,随后利用无水乙醇对固溶态试样进行冲洗,随后对固溶态试样进行吹干即可。
[0006]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固溶态试样的大小为10*10*20mm,且水在运输过程中处于密封状态。
[0007]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氯化铜放入到玻璃皿中,且小天平对玻璃皿进行称重作业,所述氯化铜的重量为氯化铜与玻璃皿的重量和减去玻璃皿的重量。
[0008]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玻璃棒的长度是腐蚀液容器高度的两倍,且氯化铜溶化后玻璃棒持续搅拌腐蚀液一分钟。
[0009]优选的,所述步骤四中腐蚀溶液在容器内部的高度是固溶态试样高度的两倍,且固溶态试样时保证容器内部的腐蚀溶液处于静置状态。
[0010]优选的,所述固溶态试样在腐蚀过程中处于空调房中,且空调房内部的温度为二十五摄氏度。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产品交货态为固溶态采用本溶液直接进行腐蚀,不需要进行时效热处理,减少了热处理成本和节省了时间;2、腐蚀在室温下进行,不需要进行加热及电解,挥发刺激性气体少,节约环保;3、腐蚀晶界比较清晰完整,而且溶液可以重复再利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3]实施例一步骤一:准备原料,原料有氯化铜、氢氟酸与水,另外准备一块制备好的固溶态试样,并且氯化铜为分析纯,水是蒸馏水,氢氟酸浓度为45%;步骤二:根据原料的配比制造腐蚀液,其中小天平称取氯化铜3g,量筒量氢氟酸10ml、水100ml,则氯化铜:氢氟酸:水为3g:10ml:100ml,在原料的加入过程中,首先向容器中加入氯化铜,其次加入水,最后在加入氢氟酸;步骤三:搅拌,利用玻璃棒对氯化铜、氢氟酸与水进行搅拌,在搅拌过程中,保持容器的稳定性,同时玻璃棒贴着容器的内部进行搅拌,并且间歇性的进行正反搅拌,随后用玻璃棒搅拌至氯化铜溶化;步骤四:加入固溶态试样,将制备好的固溶态试样沿着容器的内部缓缓滑进室温腐蚀液中,并且使得固溶态试样抛光面朝上,随后把固溶态试样在腐蚀溶液的内部腐蚀3分钟;步骤五:取样,将腐蚀好的固溶态试样从腐蚀溶液的内部取出,并且让固溶态试样在腐蚀溶液容器的正上方停滞一分钟,进一步的利用脱脂棉蘸取10%的草酸水溶液擦拭固溶态试样腐蚀面,反复利用草酸水溶液擦拭擦拭固溶态试样腐蚀面并使得腐蚀面红色痕迹被擦净;
步骤六:清洗,首先用水对固溶态试样进行冲洗,随后利用无水乙醇对固溶态试样进行冲洗,随后对固溶态试样进行吹干即可。
[0014]步骤一中固溶态试样的大小为10*10*20mm,且水在运输过程中处于密封状态。
[0015]步骤二中氯化铜放入到玻璃皿中,且小天平对玻璃皿进行称重作业,氯化铜的重量为氯化铜与玻璃皿的重量和减去玻璃皿的重量。
[0016]步骤三中玻璃棒的长度是腐蚀液容器高度的两倍,且氯化铜溶化后玻璃棒持续搅拌腐蚀液一分钟。
[0017]步骤四中腐蚀溶液在容器内部的高度是固溶态试样高度的两倍,且固溶态试样时保证容器内部的腐蚀溶液处于静置状态。
[0018]固溶态试样在腐蚀过程中处于空调房中,且空调房内部的温度为二十五摄氏度。
[0019]实施例二步骤一:准备原料,原料有氯化铜、氢氟酸与水,另外准备一块制备好的固溶态试样,并且氯化铜为分析纯,水是蒸馏水,氢氟酸浓度为45%;步骤二:根据原料的配比制造腐蚀液,其中小天平称取氯化铜4g,量筒量氢氟酸10ml、水100ml,则氯化铜:氢氟酸:水为4g:10ml:100ml,在原料的加入过程中,首先向容器中加入氯化铜,其次加入水,最后在加入氢氟酸;步骤三:搅拌,利用玻璃棒对氯化铜、氢氟酸与水进行搅拌,在搅拌过程中,保持容器的稳定性,同时玻璃棒贴着容器的内部进行搅拌,并且间歇性的进行正反搅拌,随后用玻璃棒搅拌至氯化铜溶化;步骤四:加入固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15

5PH奥氏体晶粒度的腐蚀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准备原料,原料有氯化铜、氢氟酸与水,另外准备一块制备好的固溶态试样,并且氯化铜为分析纯,水是蒸馏水,氢氟酸浓度为45%;步骤二:根据原料的配比制造腐蚀液,其中小天平称取氯化铜3

5g,量筒量氢氟酸10ml、水100ml,则氯化铜:氢氟酸:水为3

5g:10ml:100ml,在原料的加入过程中,首先向容器中加入氯化铜,其次加入水,最后在加入氢氟酸;步骤三:搅拌,利用玻璃棒对氯化铜、氢氟酸与水进行搅拌,在搅拌过程中,保持容器的稳定性,同时玻璃棒贴着容器的内部进行搅拌,并且间歇性的进行正反搅拌,随后用玻璃棒搅拌至氯化铜溶化;步骤四:加入固溶态试样,将制备好的固溶态试样沿着容器的内部缓缓滑进室温腐蚀液中,并且使得固溶态试样抛光面朝上,随后把固溶态试样在腐蚀溶液的内部腐蚀2

6分钟;步骤五:取样,将腐蚀好的固溶态试样从腐蚀溶液的内部取出,并且让固溶态试样在腐蚀溶液容器的正上方停滞一分钟,进一步的利用脱脂棉蘸取10%的草酸水溶液擦拭固溶态试样腐蚀面,反复利用草酸水溶液擦拭擦拭固溶态试样腐蚀面并使得腐蚀面红色痕迹被擦净;步骤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伟常松孙信阳周长申郑诗晓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上大高温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