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恢复时间短的FRD二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4032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向恢复时间短的FRD二极管,包括N型硅衬底层(1),N型硅衬底层(1)表面分布有若干沟槽(2),沟槽(2)内侧设有P+衬底结构(3),N型硅衬底层(1)的外部设有N型硅外延层(4),N型硅外延层(4)的内侧将沟槽(2)完全填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N型硅衬底层表面形成的沟槽和P+衬底结构的配合,能够有效提高FRD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时间和高温可靠性,并避免对产线造成的污染;同时,沟槽的设置还能够提高FRD二极管的电流密度,从而在提高性能的基础上弥补因工艺造成的正向导通压降增大问题,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时具有反向恢复时间短、无产线污染和正向导通压降小的特点。产线污染和正向导通压降小的特点。产线污染和正向导通压降小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向恢复时间短的FRD二极管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FRD二极管,特别是一种反向恢复时间短的FRD二极管。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FRD材料是N型衬底材料上直接生长一层N型外延材料,形成制造FRD的原材料,然后通过光刻、刻蚀、注入和退火工艺形成整个半导体器件结构。而为了加快FRD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时间和提高FRD二极管的高温稳定性,目前的FRD二极管在成型后还会采取扩Pt或电子辐照工艺。其中经电子辐照工艺处理后的FRD二极管恢复时间为12~30ns,高温可靠性达到125℃;经扩Pt工艺处理后的FRD二极管则能达到恢复时间5~20ns,高温可靠性150℃。
[0003]但采取扩Pt工艺的缺陷在于,由于Pt属于重金属,会对半导体其他产品造成污染,从而限制了半导体产线加工其他产品的能力,通用性较差。而采用电子辐照工艺的改善效果由于在性能指标上均弱于扩Pt工艺,又无法满足厂家的性能需求,从而使两者处理工艺均存在一定的缺陷。
[0004]此外,由于FRD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时间和其正向导通压降是矛盾的关系,即反向恢复时间在缩短后会造成正向导通压降的增大,从而增加FRD二极管的整流损耗。这就使得扩Pt或电子辐照工艺处理会增加FRD二极管的正向导通压降,从另一方面降低了FRD二极管的性能指标。目前经扩Pt或电子辐照工艺处理后的FRD二极管的正向导通压降普遍为1.6~1.8V。
[0005]因此,现有的FRD二极管无法同时具有反向恢复时间短、无产线污染和正向导通压降大的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向恢复时间短的FRD二极管。它能够同时具有反向恢复时间短、无产线污染和正向导通压降小的特点。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反向恢复时间短的FRD二极管,包括N型硅衬底层,N型硅衬底层表面分布有若干沟槽,沟槽内侧设有P+衬底结构,N型硅衬底层的外部设有N型硅外延层,N型硅外延层的内侧将沟槽完全填充。
[0008]前述的反向恢复时间短的FRD二极管中,所述沟槽包括底平面,底平面的四周设有倾斜的侧壁,侧壁的截面外形为V型,侧壁的斜度为45
°

[0009]前述的反向恢复时间短的FRD二极管中,所述底平面的深度为0.5um,所述沟槽的宽度为1~3um。
[0010]前述的反向恢复时间短的FRD二极管中,所述P+衬底结构的注入离子类型为B型,P+衬底结构的掺杂浓度为1E15~6E15,P+衬底结构的深度为0.8~1um,P+衬底结构的宽度大于沟槽宽度0.4~0.6um。
[0011]前述的反向恢复时间短的FRD二极管中,所述N型硅外延层的表面设有P

衬底结
构,N型硅外延层的外部设有Ti/AL金属叠层;N型硅外延层和Ti/AL金属叠层在连接处部分填充有SiO2层。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0013](1)本技术通过在N型硅衬底层表面注入形成的P+衬底结构,能够有效减少FRD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时间,使本申请二极管的恢复时间能够达到5~20ns,高温可靠性达到150℃,与现有经扩Pt工艺处理后的FRD二极管的性能相同,且优于电子辐照工艺的改善效果;同时,P+衬底结构在加工时相比扩Pt工艺还能够有效避免对半导体产线造成的污染,提高本技术的通用性;
[0014](2)通过在N型硅衬底层表面形成的沟槽,则能够提高FRD二极管的电流密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将沟槽的侧壁斜度设置为45
°
则能够进一步增加电流流通面积,使二极管的电流密度由原有的130~160A/cm提高至190A/cm;而二极管的电流密度在提高后则能够起到降低正向导通压降的效果,使本申请的正向导通压降降至1.5V,与现有未经扩Pt工艺或电子辐照工艺处理的二极管正向导通压降相近;
[0015]所以,本技术能够同时具有反向恢复时间短、无产线污染和正向导通压降小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沟槽和P+衬底结构的放大图;
[0018]图3是现有FRD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的工艺流程图。
[0020]附图中的标记为:1

N型硅衬底层,2

沟槽,3

P+衬底结构,4

N型硅外延层,5

P

衬底结构,6

Ti/AL金属叠层,7

SiO2层,201

底平面,202

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
[0022]实施例。反向恢复时间短的FRD二极管,构成如图1

2所示,包括N型硅衬底层1,N型硅衬底层1表面分布有若干沟槽2,沟槽2内侧设有P+衬底结构3,N型硅衬底层1的外部设有N型硅外延层4,N型硅外延层4的内侧将沟槽2完全填充。
[0023]所述沟槽2包括底平面201,底平面201的四周设有倾斜的侧壁202,侧壁202的截面外形为V型,侧壁202的斜度α为45
°

[0024]所述底平面201的深度H为0.5um,所述沟槽2的宽度I为1~3um。
[0025]所述P+衬底结构3的注入离子类型为B型,P+衬底结构3的掺杂浓度为1E15~6E15,P+衬底结构3的深度J为0.8~1um,P+衬底结构3的宽度K大于沟槽2宽度I 0.4~0.6um。
[0026]所述N型硅外延层4的表面设有P

衬底结构5,N型硅外延层4的外部设有Ti/AL金属叠层6;N型硅外延层4和Ti/AL金属叠层6在连接处部分填充有SiO2层7。
[0027]所述反向恢复时间短的FRD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0028]①
在N型硅衬底层表面依次通过光刻和刻蚀工艺形成若干沟槽,得A品;
[0029]②
对A品在沟槽位置依次进行光刻、刻蚀、注入和高温推进工艺,形成P+衬底结构,得B品;
[0030]③
在B品表面生长形成N型硅外延层,并使N型硅外延层将沟槽完全填充,得C品;
[0031]④
对C品表面依次进行光刻、刻蚀和注入工艺,形成P

衬底结构,得D品;
[0032]⑤
对D品表面依次进行光刻、刻蚀、注入和退火工艺,形成SiO2层和Ti/AL金属叠层,得成品。
[0033]现有的FRD二极管的结构如图3所示,其加工工艺是先在N型硅衬底层1的表面生长形成N型硅外延层4,然后在N型硅外延层4的表面经光刻、刻蚀和注入工艺形成P

衬底结构5,再经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反向恢复时间短的FRD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N型硅衬底层(1),N型硅衬底层(1)表面分布有若干沟槽(2),沟槽(2)内侧设有P+衬底结构(3),N型硅衬底层(1)的外部设有N型硅外延层(4),N型硅外延层(4)的内侧将沟槽(2)完全填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向恢复时间短的FRD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2)包括底平面(201),底平面(201)的四周设有倾斜的侧壁(202),侧壁(202)的截面外形为V型,侧壁(202)的斜度为45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向恢复时间短的FRD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平面(201)的深度为0.5u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中郝建勇俞鑫罡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中瑞宏芯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