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扶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2400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6: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座椅扶梯装置,包括后部座椅部与前部座椅部,后部座椅部与前部座椅部枢接连接;后部座椅部包括后部座椅面、后支撑部及椅背部;前部座椅部包括前部座椅面及前支撑部;后部座椅面与前部座椅面枢接,且后部座椅面与前部座椅面水平,后支撑部与前支撑部配合组成扶梯支撑部;椅背部的高度与前支撑部的高度相同。本技术方案的座椅扶梯实现座椅及扶梯两种功能,通过将靠背座椅拆分,轴连接拆分部分,实现座椅变扶梯,扶梯变座椅的机构。解决生产车间工人休息、无墙体攀爬危险作业的问题。无墙体攀爬危险作业的问题。无墙体攀爬危险作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座椅扶梯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维修辅助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座椅扶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技术对悬空装置进行维修时,使用靠墙式扶梯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靠墙扶梯立柱1和靠墙扶梯踏板2。在使用时,该类扶梯的上端必须以墙为依靠,并且需要两人操作,其中一人攀爬进行维修,另一人手扶,以防止翻倒。
[0003]随着汽车生产车间自动化的提高,悬挂式电焊机、机器人抓具等悬空装置的使用量随之增加,导致悬空设备维修的难度加大。传统技术使用的扶梯失去了墙的依靠无法攀爬,需要生产车间配备更安全的扶梯装置,以便于对悬空装置的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座椅扶梯装置,以解决现技术的扶梯需要以墙为依靠,并且需要人手扶以防止翻倒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座椅扶梯装置,包括后部座椅部与前部座椅部,所述后部座椅部与前部座椅部枢接连接;
[0007]所述后部座椅部包括后部座椅面、后支撑部及椅背部;
[0008]所述前部座椅部包括前部座椅面及前支撑部;所述后部座椅面与所述前部座椅面枢接,且后部座椅面与所述前部座椅面水平,所述后支撑部与前支撑部配合组成扶梯支撑部;
[0009]所述椅背部的高度与前支撑部的高度相同。
[0010]进一步的,所述后支撑部包括支撑底板,设置于支撑底板及后部座椅面之间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一斜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斜支撑部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斜支撑部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斜支撑部均为H型框架。
[0012]进一步的,前支撑部包括第二支撑部和第二斜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下端及第二斜支撑部的下端均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在第二连接部与前部座椅面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部。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斜支撑部均为H型框架。
[0014]进一步的,后部座椅面与所述前部座椅面水平时,第一斜支撑部与第二斜支撑部贴合。
[0015]进一步的,在第一斜支撑部和第二斜支撑部相对的表面,在第二支撑部和椅背部相对的表面上均设置有吸合装置。
[0016]进一步的,所述吸合装置为磁铁和铁板。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技术方案的座椅扶梯实现座椅及扶梯两种功能,通过将靠背座椅拆分,轴连接拆分部分,实现座椅变扶梯,扶梯变座椅的机构。解决生产车间工人休息、无墙体攀爬危险作业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原靠墙扶梯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座椅扶梯的座椅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座椅扶梯的座椅状态的分解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座椅扶梯的扶梯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座椅扶梯的扶梯状态的分解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靠墙扶梯立柱,2、靠墙扶梯踏板,3、后部座椅部,4、前部座椅部,5、轴套,6、转轴,31、后部座椅面,32、后支撑部,33、椅背部,321、支撑底板,322、第一支撑部,323、第一斜支撑部,324、第一连接部,41、前部座椅面,42、前支撑部,421、第二支撑部,422、第二斜支撑部,423、第二连接部,424、第三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通过下面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0]如图2至图5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座椅扶梯装置,包括后部座椅部3与前部座椅部4,所述后部座椅部与前部座椅部枢接连接。在本申请中,枢接连接采用轴套5和转轴6的连接方式,如图3和图5所示,在后部座椅部上设置有轴套,在前部座椅部上设置有转轴,转轴插入到轴套内并且可以转动。
[0031]后部座椅部3包括后部座椅面31、后支撑部32及椅背部33,在本申请中,后部座椅部的材质为铝合金或其它金属材质,以提高装置的强度,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后部座椅部也可以采用其它坚固材质。
[0032]所述后支撑部32包括支撑底板321,设置于支撑底板及后部座椅面之间的第一支撑部322和第一斜支撑部333,所述第一支撑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斜支撑部所在平面之
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斜支撑部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324连接。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支撑部的下端与第一斜支撑部的下端连接后与支撑底板固定连接。
[0033]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斜支撑部均为H型框架。第一支撑部的横向梁与第一斜支撑部的横向梁均能够用于踏板。
[0034]前部座椅部4包括前部座椅面41及前支撑部42;所述后部座椅面与所述前部座椅面枢接,且后部座椅面与所述前部座椅面水平,所述后支撑部与前支撑部配合组成扶梯支撑部。
[0035]前支撑部42包括第二支撑部421和第二斜支撑部422,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下端及第二斜支撑部的下端均通过第二连接部423连接,在第二连接部与前部座椅面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部424。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斜支撑部均为H型框架。第二支撑部的横向梁与第二斜支撑部的横向梁均能够用于踏板。
[0036]如图2所示,后部座椅部与前部座椅部组合成座椅结构,实现座椅功能,并且在后部座椅面与所述前部座椅面水平时,第一斜支撑部与第二斜支撑部贴合。
[0037]在第一斜支撑部和第二斜支撑部相对的表面设置有吸合装置,在本申请中,吸合装置为磁铁和铁板,防止后部座椅部与前部座椅部出现转动或移动,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0038]如图4所示,在图2的基础上,通过转动座椅状态下的座椅扶梯装置的后部座椅部,后部座椅面转动至与前部座椅面贴合,后支撑部位于装置的上方,椅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扶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后部座椅部与前部座椅部,所述后部座椅部与前部座椅部枢接连接;所述后部座椅部包括后部座椅面、后支撑部及椅背部;所述前部座椅部包括前部座椅面及前支撑部;所述后部座椅面与所述前部座椅面枢接,且后部座椅面与所述前部座椅面水平,所述后支撑部与前支撑部配合组成扶梯支撑部;所述椅背部的高度与前支撑部的高度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扶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撑部包括支撑底板,设置于支撑底板及后部座椅面之间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一斜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斜支撑部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斜支撑部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扶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海江黄星丽胡正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