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志南专利>正文

多功能椅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808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功能椅子,包含一个前脚架、一个后脚架及一个椅板,该前脚架由两个前侧板连接一个前横杆所组成,两前侧板间固接一个横板,该后脚架由两个后侧板连接一个后横杆所组成,两后侧板后侧向上延设有一个椅背,两后侧板前侧与前侧板后侧是呈互补形式相靠合枢接,两后侧板间分别固接有上、下横板,该椅板设在该前、后脚架间的顶面处,其特征在于: 两前侧板间靠近顶端处固接一个桌板,该桌板前侧枢接一个可盖合于该桌板顶面或延伸于该桌板前方的接板; 两后侧板后侧靠近顶端处各设有一个穿孔,该穿孔中穿置一个穿杆; 该上横板与该横板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 该椅板两侧相对于该穿孔处设有一个滑道,该穿杆穿置于该滑道中。(*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椅子,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座椅、梯架及儿童用椅三种功用的椅子。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是以往的一种梯椅两用的椅子,该两用椅由一个前脚架1及一个后脚架2组成,该前脚架2由一个前端坐垫3及两个两侧向下延伸的A型侧板4所组成,两A型侧板4间设有一个脚踏板5,该后脚架2由一个后端坐垫6、两个接合于两侧向下延伸的倒A型侧板7及一个向上延伸的靠背8所组成,两倒A型侧板7间设有一个脚踏板9。当前脚架1及后脚架2并合时可形成一个坐椅10,当后脚架2翻转后,如图2所示,该两用椅就形成一个梯架20。此种椅子虽然具有两用的功能,如图1所示,其坐压处是由前端坐垫3及后端坐垫6所组成,两者以两个铰链11相连接(如图2所示),而且,前端坐垫3及后端坐垫6间必须有适当的空隙,供活动翻转所须的移动空间。当人体臀部坐压时,容易因为被此空隙夹住而受伤,裤子也往往被铰链11勾破。而且,如图2所示,此种椅子无论是以木材、金属或其他材质制成,因为翻转成梯架20时,后端坐垫6是压靠于前端坐垫3顶面,为了使梯架20稳固,该前端坐垫3及后端坐垫6顶面必须是平面,因此,只能是坚硬的平面坐椅10,无法使用软质具有弧度的坐垫。本技术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多功能椅子,是具有座椅、梯架及儿童用椅三种功用的三用椅子,并能提供舒适的坐与靠。本技术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达到的一种多功能椅子,包含一个前脚架、一个后脚架及一个椅板,该前脚架由两个前侧板连接一个前横杆所组成,两前侧板间固接一个横板,该后脚架由两个后侧板连接一个后横杆所组成,两后侧板后侧向上延设有一个椅背,两后侧板前侧与前侧板后侧是呈互补形式相靠合枢接,两后侧板间分别固接有上、下横板,该椅板设在该前、后脚架间的顶面处,其特征在于两前侧板间靠近顶端处固接一个桌板,该桌板前侧枢接一个可盖合于该桌板顶面或延伸于该桌板前方的接板;两后侧板后侧靠近顶端处各设有一个穿孔,该穿孔中穿置一个穿杆;该上横板与该横板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该椅板两侧相对于该穿孔处设有一个滑道,该穿杆穿置于该滑道中。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如下方式达到所述的多功能椅子,其特征在于该桌板与接板是以两个铰链相枢接。所述的多功能椅子,其特征在于该上横板靠近后侧顶面处设有一个凹槽。所述的多功能椅子,其特征在于该滑道两端各向上凹设有一个定位孔。所述的多功能椅子,其特征在于两后侧板的内面分别固设有一个凸柱,两前侧板的内面相对位置处分别枢设一个钩片,每个钩片具有一个可钩置于该凸柱的凹口。所述的多功能椅子,其特征在于两后侧板前侧与两前侧板后侧于邻接面的顶端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凹槽,每个凹槽内分别枢设有一个连接片,该凹槽相对于该后侧板与前侧板的邻接面及顶面是透空的,相邻的连接片间以铆钉枢接。本技术的效果在于该椅子的前脚架与后脚架除了可以翻转形成一个梯架外,该前脚架的两前侧板间固接一个桌板,该桌板前侧枢接一个接板,该接板可展开而延伸于桌板的前方,也可盖合于桌板顶面,供一个椅板底面压靠,该椅板两侧相对后脚架的两后侧板后侧的穿孔处分别设有一个滑道,供穿孔中的穿杆穿置,如此可将椅面沿滑道向后拉,再向下置放于两后侧板间的上横板上,而形成靠背板,由上横板及两前侧板间的横板形成生板,变化成一个儿童用椅,所以,具有座椅、梯架及儿童用椅三种功用,且椅面可以活动,能置换不同型式的椅面,使坐、靠更舒适。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多功能椅子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以往两用椅子的坐椅示意图。图2是以往两用椅子的梯架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形成坐椅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椅面动作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形成儿童用椅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形成梯架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部分分解立体图。图10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技术的多功能椅子包含一个前脚架30、一个后脚架40及一个椅板50。该前脚架30由两个A型前侧板31连接一个前横杆32所组成,两前侧板31间固接一个横板33,两前侧板31间靠近顶端处固接一个矩形桌板34,该桌板34前侧以铰链35枢接一个尺寸相似的接板36,该接板36可盖合于桌板34顶面,或展开而延伸于桌板34的前方。该后脚架40由两个倒A型后侧板41连接一个后横杆42所组成,两后侧板41后侧向上延伸有一个椅背43,且两后侧板41前侧与前侧板31后侧以互补的形式相靠合,并于邻接面的顶端处以两个铰链60相连接,两后侧板41间固接两个上、下横板44、45,两后侧板41后侧靠近顶端处各设有一个穿孔411,该穿孔411中穿置一个穿杆46(本实施例以螺栓为例),上横板44与横板33位于同一个平面上,上横板44靠近后侧顶面处设有一个适当深度的凹槽441。该椅板50置于前、后脚架30、40间的顶面处,该椅板50前端底面压靠于接板36上(此时接板36盖合于桌板34顶面),后底面则压靠于后横杆42上,椅板50两侧相对穿孔411处设有一个滑道51,供该穿杆46穿置,滑道51两端各向上凹设有一个定位孔511、512。以上是本技术的基本构造及其相关位置,本技术的特征部分说明如下,如图3所示,将前、后侧板31、41邻接面的顶端处分别以两铰链60相连接,再将接板36以铰链35固接在桌板34前侧,然后,将椅板50前底面压靠于接板36上,后底面压靠于椅背43的横杆42上,再将穿杆46置入穿孔411中,使穿杆46穿入椅板50两侧的滑道51末端的定位孔511中定位椅板50,使椅板50不会前后滑移,就完成了本技术的组装,如图4所示,形成供坐靠的坐椅70。如图3、5所示,将椅板50稍微向上撑起,使椅板50脱离定位孔511,再向后沿滑道51抽离,并向下翻转适当角度,继续沿滑道51移动,使穿杆46位于定位孔512内(提供定位作用),椅板50前端置入上横板44的凹槽441内,最后,将接板36翻开,就变化成如图6所示的儿童用椅80的形状,椅板50则成为背板81,上横板44及两前侧板30间的横板33形成坐板82,桌板34及接板36形成的板块83可供儿童用餐的桌面、置放玩具或奶瓶、碗筷等食用器具。如图6、7所示,将接板36翻回原位(不翻转也可以),再将后脚架40以铰链60为支点向上翻转,使两后侧板41顶部的两横杆412叠置于两前侧板31顶部的两横杆311顶面,就形成如图8所示,具有六支脚(两前侧板31具有四支脚,椅背43具有两支脚)的梯架90,并且具有由下而上,两前侧板31间的横板33形成的第一踏板91、桌板34与接板36形成第二踏板92、两后侧板41间的上横板44形成第三踏板93,及下横板45形成的第四踏板94。如图3所示,两后侧板41的内面分别固设有一个凸柱100,前侧板31的内面相对位置处则分别枢设一个具有凹口111的钩片110,如图4、6所示,当组成坐椅70或儿童用椅80时,可将钩片110转动而钩置于凸柱100上,搬移时,就不会产生前脚架30与后脚架40相互开合摆动的现象,方便搬动,如果要变化成梯架90(如图8所示),只要松开钩片110就可以了。如图9所示,是本技术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南
申请(专利权)人:陈志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