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梯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23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式梯椅,它由前脚1、后脚2、活动座3、靠背26、扶手管等组成。活动座3为一曲柄摇杆机构,能使前座板与后座板迅速合拢成一椅座或分离为两个梯级。靠紧其下有一个梯级4,前脚1下部装有另一个梯级5。本梯椅不需拆卸或重新组合就能方便迅速地变换成椅子、梯子及折叠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紧凑、造型美观、刚性好的优点。(*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家具
,特别是一种折叠式梯椅。已有的家具以单一功能者居多。如折叠椅,只有坐的功能。也有一些多功能椅出现,这种椅,能坐、能靠、能躺卧,但不能组合成梯子。中国专利申请号为88218542.X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梯椅,它通过铰点、插销来改变梯椅几部分基本构架的空间位置即构成坐椅、斜靠椅、躺椅、梯子等。欲将该梯椅变为梯子时,要将坐垫、扶手取下,将各杆拉开呈一水平面,并在各杆连接铰点旁边插上销固定形成一梯子。这种结构及变换方式复杂、烦琐,需经装拆、重新组装加固才能变换成梯子。从该专利申请文件中可以看出,该一字形的梯子有八级,高度应超过2M,故其整体刚性不好,对其实用价值是值得怀疑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上述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具有椅、梯功能的相互转换迅速的折叠式梯椅。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折叠式梯椅由前脚、后脚、活动坐、靠背构成,其特征在于铰接支承在梯椅前脚、后脚中部的活动坐为一个四杆式曲柄摇杆机构,它可以成为一块平面椅坐,亦可以变换为上、下二层梯级;紧靠活动坐下面有一个梯级,它支承在前脚中部横梁上;所述的前脚下部还有一个梯级。所述的活动坐其活动架通过活动铰链与后脚相连接,前坐板金属框与后坐板金属框之间通过连杆活动铰接,前、后坐板金属框分别通过活动铰链与活动架相连接,前、后坐板分别镶嵌在前、后坐板金属框内。紧靠活动坐下面的梯级,其U形摆杆穿过金属框后部小孔后,其两端与前脚中部活动铰接,金属框后端部与后脚活动铰接,垫板镶嵌在金属框内。位于前脚下部的梯级,其金属管两端部分别与前脚下部活动铰接,铰接点附近焊有一条限位销,镶嵌着板的金属框水平固定在金属管上面。构成前脚的两条直管上端后部冲有一小孔,扶手管一侧有冲压沟槽,扶手管下部内装有弹簧片及弹子,弹子固定在弹簧片中部并部分露出于扶手管外面。将前、后坐板合拢即成为坐椅。将活动坐绕后脚支点向上转动时,前、后坐板即形成两级相互平行的平面,连同梯椅中、下部已有的两个梯级,即形成一把四梯级梯子,再将扶手从前脚中拉出并固定,就成为一把完整的梯子。本技术由于其活动坐为一曲柄摇杆机构,使前坐板与后坐板能迅速合拢成为椅座或分离为两梯级,因而本折叠式梯椅具有结构简单、紧凑、造型美观,椅、梯转换迅速方便、刚性好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椅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梯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活动坐立体图;图4是图1所示A-A剖视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扶手管主视图;图6是本技术活动坐四杆式曲柄摇杆机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椅状态时活动坐曲柄摇杆机构示意图8是本技术梯状态时活动坐曲柄摇杆机构示意图。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阐述。参照图1、图2所示,折叠式梯椅由前脚(1)、后脚(2)、活动坐(3)、靠背(26)、梯级(4)、梯级(5)、推拉式扶手管(6)构成。用圆钢管制造成前脚(1)、后脚(2)。用两根方钢管弯曲并截取所需尺寸后,焊接在前脚(1)顶部形成靠背(26)。活动架(7)用圆钢管焊接成“∏”型,将其以活动铰链(支点为M)与后脚(2)上部相连接。参见图3所示,将前坐板(9)、后坐板(8)分别镶嵌在前坐板金属框(11)、后坐板金属框(25),然后将其装入活动架(7)内,前、后坐板金属框(11、25)的前端分别与活动架(7)活动铰接(支点为A、C),前、后坐板金属框(11、25)之间通过连杆(10)活动铰接,构成一个完整的活动坐(3)。此时,整个活动坐(3)即成为一个四杆式曲柄摇杆机构,其示意图见图6所示。此时,活动架(7)为固定件,代表前坐板(9)的AB为曲柄,代表后坐板(8)的CD为摇杆,连杆(10)为BD。当该四杆位于同一直线上时,参见图7所示,此时,前、后坐板(9、8)位于同一水平位置,成为椅的坐板,参见图1所示。当活动坐(3)绕后脚支点(M)向上转动时,前、后坐板金属框(11、25)可绕自身转轴(支点A、C)转动,以形成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参见图8所示,镶嵌着前坐板(9)的前坐板金属框(11)搭在前脚(1)的靠背(26)顶上,并用安装在前坐板金属框(11)两侧上的小钩(12)钩牢,以防止其向后滑脱。活动坐(3)经过这样的变化就成为第三、第四级梯级。前脚(1)的两条直管内各装有一支推拉式扶手管(6),前脚(1)的直管上端后部冲有一小孔(1-1),扶手管(6)一侧有一条冲压沟槽(6-1),扶手管(6)下部内装有一弹簧片(17)及弹子(18),弹子(18)固定在弹簧片(17)中部并穿过小孔露于扶手管之外,参见图4、图5所示。此时,将扶手管(6)从前脚(1)的直管中向上拉出,直至弹子(18)从前脚(1)的直管上端小孔(1-1)弹出,使其与前脚(1)的直管相对固定,即形成一把完整的梯子,参见图2所示。紧靠活动坐(3)下面有一个第二级梯级(4),参见图2所示,垫板(15)镶嵌在金属框(13)内,U形摆杆(14)穿过金属框(13)后部小孔后,其两端与前脚(1)中部活动铰接,金属框(13)后端部与后脚(2)活动铰接。本梯椅从折叠状态张开时,摆杆(14)与金属框(13)限定了前、后脚(1、2)的张角并使垫板(15)搭在前脚(1)中部的横梁(16)上,使第二级梯级(4)在椅子状态时可作为活动坐(3)的辅助支承物,而在梯子状态时,可作为第二级梯级(4)。折叠时用手抬起第二级梯级(4),此时,梯椅前、后脚(1、2)合拢,变为折叠状态。需要梯子变换为椅子时,则只要用手按回弹子(18),向下推动扶手管(6),使其藏入前脚(1)管中,不影响坐椅的外形美观。此外,在扶手上端装有盖帽(19),其作用一是作拉出扶手管(6)时的用力点,二是作装饰物。前、后脚(1、2)下端部均装有塑料垫脚(20)。前脚(1)下部装有第一级梯级(5),金属管(22)两端分别与前脚(1)下部活动铰接,铰接点下方焊有一限位销(21),镶嵌着板(24)的金属框(23)水平固定在金属管(22)上面。折叠时,梯级(5)可向上收拢,以减少占空位置。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式梯椅,由前脚(1)、后脚(2)、活动坐(3)、靠背(26)构成,其特征在于a、铰接支承在梯椅前脚(1)、后脚(2)中部的活动坐(3)为一个四杆式曲柄摇杆机构,它可以成为一块平面椅坐,亦可以变换为上、下二层梯级。b、紧靠活动坐(3)下面有一个梯级(4),它支承在前脚(1)中部横梁(16)上。c、所述的前脚(1)下部还有一个梯级(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梯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坐(3)其活动架(7)通过活动铰链(M)与后脚(2)相连接,前坐板金属框(11)与后坐板金属框(25)之间通过连杆(10)活动铰接,前、后坐板金属框(11、25)分别通过活动铰链(A、C)与活动架(7)相连接,前、后坐板(9、8)分别镶嵌在前、后坐板金属框(11、25)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梯椅,其特征在于梯级(4)的U形摆杆(14)穿过金属框(13)后部小孔后,其两端与前脚(1)中部活动铰接,金属框(13)后端部与后脚(2)活动铰接,垫板(15)镶嵌在金属框(13)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梯椅,其特征在于梯级(5)的金属管(22)两端部分别与前脚(1)下部活动铰接,其铰接点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梯椅,由前脚(1)、后脚(2)、活动坐(3)、靠背(26)构成,其特征在于:a、铰接支承在梯椅前脚(1)、后脚(2)中部的活动坐(3)为一个四杆式曲柄摇杆机构,它可以成为一块平面椅坐,亦可以变换为上、下二层梯级。b、紧靠活 动坐(3)下面有一个梯级(4),它支承在前脚(1)中部横梁(16)上。c、所述的前脚(1)下部还有一个梯级(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铭彬麦志深
申请(专利权)人:南海县二轻五金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