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1578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显示板。液晶显示板1包括有源矩阵基板10、对峙基板30、液晶层20和密封环40。对峙基板30与有源矩阵基板10对着设置。液晶层20设置在有源矩阵基板10与对峙基板30之间。密封环40围绕液晶层20设置在有源矩阵基板10与对峙基板30之间,粘结有源矩阵基板10与对峙基板30且密封液晶层20。有源矩阵基板10中的位于液晶显示板1周缘的部分的液晶层20侧的表面是平坦的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板
技术介绍
代表液晶显示板的平面型显示板包括周缘由密封环贴合在一起 的一对基板、和注入到由一对基板与密封环形成的单元(cell)中的显示媒体 层(例如,液晶层)。在这样的平面型显示板的制造中,特别是在较小型平 面型显示板的制造中,从实现较高的制造效率的观点出发, 一般采用在大 张母玻璃基板上制作多个单元(构成单位),接着,在母玻璃基板上形成单 独切断所制作的多个单元的切割线,利用该切割线来单独切断每个单元(构 成单位)的制造工序(例如,专利文献l、 2等)。 但是,在专利文献1、 2所公开的那样的以往的切割方法中,存 在有在玻璃基板上产生碎片和裂纹,使良品率下降的问题。换句话说,存 在有以往的平面型显示板的制造效率(良品率)不够高的问题。特别是随着 近年来的平面型显示板的薄型化发展,所使用的玻璃基板也越发趋向于薄 型化,造成上述问题在使用了这样的薄型玻璃基板(例如,0.5mm以下, 甚至于0.4mm以下的玻璃基板)的平面型显示板中变得更加显著。专利文献1特开2003—222904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4—212690号公报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用较高的制造效率制造的显 示板。 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第一显示板包括第一基板;与第一基板对着设 置的第二基板;设置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显示媒体层;和围绕显 示媒体层设置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粘结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且密 封显示媒体层的密封环。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第一显示板中,第一基板中的位于显示板周缘的部分的显示媒体层侧的表面是平坦的表面。最好第一基 板的位于显示板周缘的部分的两个表面(显示媒体层侧表面、及与显示媒体 层相反一侧的表面)是平坦的表面,如果这两个表面既平坦,又平滑的话, 则更好。 第一基板也可以是具有第一基板主体、和覆盖第一基板主体中 的至少位于显示板周缘的部分的显示媒体层侧的整个表面的平坦化膜的基 板。平坦化膜也可以是树脂膜。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树脂膜"是指含有 有机树脂和硅树脂的膜。并且,"显示媒体层"是指由彼此对着的电极之间 的电位差来调制透光率或光反射率的层,或者是指通过流过彼此对着的电 极之间的电流来自发光的层。作为显示媒体层的具体例子,例如,能够举 出液晶层、无机或有机场致发光层、发光气体层、电移动层、电致变色显 示层等。因此,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第一显示板也可以是液晶显示板、无机或 有机场致发光层显示板等。 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平坦"是指表面的无限小位移量在0.3 ^m以下的意思。另外,能够用KLA—Tencor公司制的触针式段差表面 粗燥形状测定装置P—15来测定表面的无限小位移量。 并且,第一基板也可以是有源矩阵基板。即,第一基板也可以 具有设置在第一基板主体上的多个薄膜晶体管元件、设置在多个薄膜晶体 管元件上且形成了在多个薄膜晶体管元件开口的多个贯穿孔的层间绝缘 膜、和设置在层间绝缘膜之上且各自经由多个贯穿孔电连接在薄膜晶体管 上的多个像素电极。此时,最好层间绝缘膜作为平坦化膜,设置在第一基 板主体中的位于显示板周缘的整个部分之上。 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第一显示板中,最好第二基板中的位于显示 板周缘的部分的显示媒体层侧的表面是平坦的表面。最好第二基板中的位 于显示板周缘的部分的两个表面(显示媒体层侧表面、及与显示媒体层相反 一侧的表面)是平坦的表面,如果这两个表面既平坦,又平滑的话,则更好。 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第二显示板包括设置有多个导电部件的第一基 板;与该第一基板对着设置的第二基板;设置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 的显示媒体层;和围绕显示媒体层设置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粘结 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且密封显示媒体层的密封环。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第二显示板中,在第一基板中的位于显示板周缘的部分形成有由与多个导电部件中最薄的导电部件相同的膜构成的一个或多个切割标记(scribe mark)。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导电部件"是指在稳定状态下具有10SS/m以上 的电导率的部件。另外,能够用四端法等来测定电导率。 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第二显示板中,第一基板也可以是有源矩阵 基板。即,第一基板也可以具有相互并行延伸的多条栅极线、与多条栅极 线延伸的方向形成一个角度相互并行延伸的多条源极线、各自连接在多条 栅极线和多条源极线这两者上的开关元件、设置在开关元件上且形成有在 开关元件开口的多个贯穿孔的层间绝缘膜、和经由多层层间绝缘膜电连接 在开关元件上的多个像素电极。此时,多个导电部件包括多条栅极线、多 条源极线和多个像素电极。也可以形成由与多条栅极线、多条源极线和多 个像素电极中最薄的导电部件相同的膜构成的一个或多个切割标记。 并且,也可以是多个像素电极实际上由导电性氧化物构成,一 个或多个切割标记由与多个像素电极相同的膜形成。另外,作为导电性氧 化物,能够举出例如铟锡氧化物(ITO:Indium Tin Oxides)、铟锌氧化物 (IZO)、氧化锡(SnO)等。 —个或多个切割标记也可以是实际上由金属构成的标记。例如, 一个或多个切割标记也可以由与设置在第一基板的实际上由金属构成的电 极线相同的膜形成。 最好将一个或多个切割标记设置为与第一基板的端边分离开。 —个或多个切割标记也可以形成为在平面上, 一个边与第一基 板的端边共通的平面多角形。此时,最好一个或多个切割标记具有在平面 上垂直接触于第一基板的端边的至少一个端边。 —个或多个切割标记也可以是实际上由导电性氧化物构成的标 记。附图的简单说明 附图说明图1为本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液晶显示板1的立体图。图2为用图1中的切割线II一II切出的部分的概要剖面图。 图3为液晶显示板1的部分剖面图。图4为用图1中的IV表示的部分的放大图,详细地说,图4(a) 为用图1中的IV表示的部分的放大平面图,图4(b)为放大立体图。图5为表示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液晶显示板1的制造工序的平面图。图6为用图5中的VI围绕的部分的结构的放大平面图。图7为表示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液晶显示板1的制造工序的平面图。图8为以往的基板结构体80的部分平面图。 图9为用图8中的切割线IX—IX切出的部分的概要剖面图。 图10为用图6中的切割线X—X切出的部分的概要剖面图。 图11为说明形成了层厚较厚的切割标记50时的切割工序的概要剖面图。图12为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切割工序的用图6中的切割线XII一XII切出的部分的概要剖面图。图13为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液晶显示板的部分平面图。图14为将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液晶显示板的一部分放大之后的概要平面图。图15为表示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液晶显示板的制造工序的平面图。图16为表示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液晶显示板2的结构的概要平面图。图17为表示本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液晶显示板2的制造工序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图1 图4表示本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液晶显示板1。 本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液晶显示板1包括作为第一基板的有源 矩阵基板10、作为第二基板的对峙基板30、和设置在有源矩阵基板10与对峙基板30之间的作为显示媒体层的液晶层20。另外,为了便于说明, 在图4(b)中没有画出对峙基板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板,包括:第一基板,与该第一基板对着设置的第二基板,设置在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的显示媒体层,和围绕着该显示媒体层设置在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粘结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且密封该显示媒体层的密封环,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基板中的位于上述显示板周缘的部分的上述显示媒体层侧的表面是平坦的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西宪明藤川阳介富冈博昭儿岛宏明田草康伸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