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有机膜结构的防复印膜及其制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1278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防复印膜材料,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有机膜结构的防复印膜及其制备,其以双硫腙金属盐为吸光物质,其材料组成为,吸光材料、增塑剂和PVC的质量比例为1∶20~600∶10~120。在不影响阅读效果的情况下,使被本发明专利技术膜覆盖的文件起到了防复印的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防复印材料的方法简单,该方法不需要复杂的合成步骤,且对阅读效果影响不大,尤其适合于一般文字或图表性文件的防复印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复印膜材料,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有机膜结构的防复印膜 及其制备。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复印技术日臻完善,保密文件的防复印问题日益 突出。鉴于其在国防、公安等领域的重要性,许多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 和物力进行研究。防复印材料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和日本在这方 面均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国外已经将防复印技术研究发展成一门十分重要 的学科。国内近年来也有许多研究者从事类似的研究工作,但技术还不是十 分成熟。防复印原理一般是根据复印机和人眼对颜色的辨别能力,阻断被复印文 件上的字与纸张颜色的反差,其复印结果一般是呈现一片黑色或白色。当前 世界许多发达国家都对此项技术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已有防复印产品问 世,但其技术也不是十分成熟;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相比发达国家有些落后, 尚处于探索阶段,离市场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在防复印
内还需要 做大量的研究工作,如果能开发出实用性较好的防复印产品,其应用和市场 前景都将是十分广阔的。因此,我们也针对这类防复印技术进行了研究。运用吸光原理进行防复印是使得图像和文字在复印时反射光强度较弱, 使文字和文件背景反差减弱或消失,因而在复印机上复印时复印件呈黑色。日本专利日本特许公报昭61—86282介绍了将一种有色的、透明的黏性 膜材料贴在文件的正面,以降低文字、图像与纸的反差(该膜对波长400 700nm范围内光投射率小于70%),来减少文字与背景的反差,达到防复印 的目的。但可能是由于膜的稳定性问题,未见其有实际性的应用的报道。美国专利US-45229, 463249介绍了一种吸光性防复印纸,这种纸呈棕 红色,用特种颜料加入到纸浆中制成。这种纸对光的反射率极低,防复印效 果较好,但这种纸上书写或印刷文字后,阅读时需要背光反照,在一定程度 上造成了阅读困难。用上述材料制成了一种吸光膜。其对波长小于600 nm 的光反射率小于10%。这种膜多层重叠来达到防复印的要求。本方法制得的 防复印膜具有红色或棕红色,该膜为透明膜,经实际检验不影响阅读效果。 本方法制得的防复印膜材料能在不影响阅读效果的情况下起到有效的防复 印效果。实验证明,该防复印膜颜色呈红色或棕红色,可以清晰无障碍的阅读文件上内容,而当该文件拿到复印机上复印时,复印文件上却是一片黑色, 有效的起到了防复印的效果。美国专利US-5728449介绍了一种制备防复印膜的方法,该方法制备的 防复印膜一般是由几层膜复合而成的,其中至少有一层是半透明的膜,原理 是利用光的漫反射来防止文字被复印,但这种防复印膜因为多层复合,且有 一层半透明膜,这给文字阅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文献中还有一些其他类型防复印材料的报道,主要是感光变色防复印材 料。其中又以螺吡喃、螺苯并吡喃等环状有机物最为多见。但该类化合物一 般制备较为复杂,需要多步有机合成反应,且原材料较为昂贵,作为防复印 材料成本较高。此外,尽管此类化合物研究广泛,但目前尚未见有实用性的 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能够有效的保证文件着膜后具有较佳阅 读效果、又能有效防止复印的基于有机膜结构的防复印膜及其制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有机膜结构的防复印膜,其以双硫腙金属盐为吸光物质,其材料组成为,吸光材料、增塑剂和PVC的质量比例为1: 20 600: 10 120。所述增塑剂可为癸二酸异辛酯或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所述吸光物质为吸收波长通常在500-780纳米范围的双硫腙金属盐, 最好为580-680纳米范围的双硫腙金属盐。防复印膜的制备过程为将双硫腙金属盐、增塑剂、PVC与四氢呋喃按 质量比例为h 20 600: 10 120:100 900混合均匀,放于模板上,自然 挥发溶剂成膜,膜厚度为50纳米-10毫米。有机金属防复印膜中的吸光物质为有机化合物双硫腙与金属盐类的反 应产物,其可按如下过程制备,a)将有机化合物双硫腙溶于四氢呋喃中,回流5-20min,使双硫腙完 全溶解;双硫腙与四氢呋喃溶剂的重量体积比例为1:20 100; b)将可溶性金属无机盐溶于水中,配制成0. 1-0. 5M的水溶液;c) 将以上两溶液混合反应约5-25min,使反应完全;金属离子与双硫腙的摩尔比为1-2: 1;d) 将c)中反应后溶液加入约20 30体积倍数的水,沉淀产物;e) 静止6-48小时后过滤并干燥制得产物。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应用效果好。本专利技术将具有消光性的PVC材料与有机金属吸光物质有机结合制成透光性好的防复印膜,该膜为单层膜结构,避免了多层膜阅 读性能不好的缺点,能够有效的保证文件着膜后的阅读效果。同时,因该 膜可与纸质文件良好结合、不易分离,从而达到了防复印的效果。 双硫腙盐吸光膜,其所制备的膜为一种红色或红棕色透明膜,其在特定波长段有吸光特性。应用时,将制得的吸光膜贴于文件上,得到文字表 层。吸光膜材料贴于文件的文字表层,于复印机上复印,其复印结果为黑 色,与黑色文字无色差,能有效的防止文件被复印。实验结果表明本方 法制得的吸光防复印膜具有理想的防复印效果,并且不影响阅读效果。2. 原料成本低。本专利技术采用较为常见的试剂双硫腙,金属盐类为锌、 镉、铅等常见廉价的金属无机盐类,所用溶剂四氢呋喃为广泛使用的有机 溶剂。价格相对较低,具有成本低的优势。3. 制备过程简单。本专利技术防复印膜制备工艺较为简单,制备过程对反 应器及设备无特殊要求,说明该方法具有实际应用的可行性。采用双硫腙 金属盐类作为吸光材料,其制备工艺简单,避免了复杂的合成反应。4. 产品稳定性好。本专利技术制得的防复印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室温下 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未见其有明显的外形及性质变化,且具有良好的耐湿 性,说明该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总之,本专利技术是基于有机膜结构的防复印膜材料,利用一种具有防复 印效果的有机金属材料与有机膜材料结合,在不影响阅读效果的情况下对 需要保密的材料起到防止被复印的效果;该膜原材料易得,且制备工艺较为简单。 附图说明图1为铅双硫腙膜的防复印效果对比图谱,其中A为复印前,B复印后;图2为锌双硫腙膜的防复印效果对比图谱,其中A为复印前,B复印后; 图3为镉双硫腙膜的防复印效果对比图谱,其中A为复印前,B复印后; 图4为汞双硫腙膜的防复印效果对比图i普,其中A为复印前,B复印后; 图5为银双硫腙膜的防复印效果对比图谱,其中A为复印前,B复印后。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制得的吸光防复印膜材料,其颜色为红色或棕红色、结构为单色 膜材料、透明,主要依靠膜中吸光材料的吸光性能,导致复印机灯光在特 定波长内大部分被吸收,从而使得复印无法进行。本专利技术制得的吸光防复 印膜是单层结构,覆盖于文字表面的膜只有一层,依靠文件对入射光的吸 收达到防复印的目的,不需要多层膜复合,因而保证了良好的阅读效果。 本防复印膜靠材料的吸光性来达到防复印的目的,因而对于图像或黑色以 外的字迹也同样具有良好的防复印效果。因此,这种防复印膜比之前出现 的其他防复印材料具有更加广泛的用途。 实施例1双硫腙镉的制备a)将有机化合物双硫腙溶于四氢呋喃中,回流7 min,使双硫腙完全 溶解;双硫腙!四氢呋喃溶剂的重量体积比例为0. lg:10mL; b)将硝酸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有机膜结构的防复印膜,其特征在于:其以双硫腙金属盐为吸光物质,其材料组成为,吸光材料、增塑剂和PVC的质量比例为1∶20~600∶10~12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芬孙立贤刘玉胜张箭曹朝霞赵军宁张耀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