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压差气承式膜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83497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7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压差气承式膜结构,它包括呈拱形设置在底面上的内膜和外膜,内膜与底面之间形成密闭的内膜空腔,外膜、内膜和底面之间形成密闭的双层膜夹层空腔;内膜空腔和双层膜夹层空腔之间设置有连通装置,连通装置包括开设在内膜顶部的内膜通风孔和设置在双层膜夹层空腔内部的夹层通风管,夹层通风管的进风端与内膜通风孔连接,夹层通风管的出风端设置在双层膜夹层空腔的底部;内膜空腔由设置在外膜外部的风机向其供风;内膜压强大于外膜压强,且外膜压强大于外膜外部的大气压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压强差实现双层膜结构的稳定,且安装方便、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膜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压差气承式膜结构
技术介绍
膜结构是由高强度柔性薄膜材料与支撑体系相结合形成具有一定刚度、能承受一定外载荷的曲面空间结构。膜结构分为骨架式膜结构、张拉膜结构和充气式膜结构。充气式膜结构又分为气肋式膜结构和气承式膜结构。气承式膜结构是以膜材做外壳固定于基础结构上,仅依靠供风系统维持膜内一定压强成形,并且有一定的刚度以抵御外力。现有的气承式膜结构一般采用双层填充和单层两种结构,双层填充填充膜结构,在加工时两层之间必须间隔连接形成一定的填充空间,加工工艺比较复杂,而且填充物必须在膜结构安装充气成型后才能安装,安装工艺也比较复杂且需要高空作业设施与防护措施。而且由于隔热层的隔热作用与不透光性能,制冷时膜内热空气热空气不能有效排出,仅靠制冷风机循环制冷能耗比较大,供暖时也不能有效利用阳光照射产生的热量,能耗也比较大,并阻断膜材本身透光性能。因填充式双层膜结构两层之间没有缓冲空间,且一体连接,加之双层内部填充物,膜材表面附属物等,致使膜材单位面积质量较大,在外部脉动风作用较大的情况下,膜结构会产生明显的气动弹性效应(由于膜结构在风荷载下的振动幅度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层压差气承式膜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层压差气承式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呈拱形设置在底面上的内膜和外膜,外膜设置在内膜的外层,且外膜与内膜之间设置有间距,外膜和内膜的底部侧边均与底面密封连接,所述内膜和外膜形成双层膜结构;内膜与底面之间形成密闭的内膜空腔,外膜、内膜和底面之间形成密闭的双层膜夹层空腔;内膜空腔和双层膜夹层空腔之间设置有连通装置,连通装置包括开设在内膜顶部的内膜通风孔和设置在双层膜夹层空腔内部的夹层通风管,夹层通风管的进风端与内膜通风孔连接,夹层通风管的出风端设置在双层膜夹层空腔的底部;内膜空腔由设置在外膜外部的风机向其供风;内膜空腔部气体对内膜的压强为内膜压强,双层膜夹层空腔部气体对外膜的压强为外膜压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压差气承式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呈拱形设置在底面上的内膜和外膜,外膜设置在内膜的外层,且外膜与内膜之间设置有间距,外膜和内膜的底部侧边均与底面密封连接,所述内膜和外膜形成双层膜结构;内膜与底面之间形成密闭的内膜空腔,外膜、内膜和底面之间形成密闭的双层膜夹层空腔;内膜空腔和双层膜夹层空腔之间设置有连通装置,连通装置包括开设在内膜顶部的内膜通风孔和设置在双层膜夹层空腔内部的夹层通风管,夹层通风管的进风端与内膜通风孔连接,夹层通风管的出风端设置在双层膜夹层空腔的底部;内膜空腔由设置在外膜外部的风机向其供风;内膜空腔部气体对内膜的压强为内膜压强,双层膜夹层空腔部气体对外膜的压强为外膜压强,内膜压强大于外膜压强,且外膜压强大于外膜外部的大气压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压差气承式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膜夹层空腔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夹层出风口,夹层出风口处连接设置有夹层出风管,夹层出风管上设置有出风阀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压差气承式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膜结构的底部设置有出入口,出入口处配设有出入门洞,出入门洞分别与出入口处的外膜和内膜密封连接,且出入门洞上设置有可开合的门体,门体与出入门洞密封连接;所述夹层出风口设置在出入门洞上与双层膜夹层空腔对应的位置处,该夹层出风口连接的夹层出风管为弯管,弯管的一端深入至双层膜夹层空腔内部,弯管的另一端穿过出入门洞并位于所述双层膜结构的外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压差气承式膜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鹏司广华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市卧龙游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