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转子中置电机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9400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内转子中置电机组件,包括电机本体、传动单元和主轴;传动单元配合设置在电机本体的动力输出端和主轴之间;传动单元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套设在电机本体的动力输出端;第二齿轮套设在主轴外围;第二齿轮两侧配合设置有第一轴承;齿轮表面同心连接设置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与主轴配合;第二轴承位于主轴靠近第二齿轮的一端;主轴远离第二齿轮的动力输出端配合设置有第三轴承;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同心设置;利用多组的轴承结构实现了第二齿轮与主轴和机壳结构的对中,显著提升了运行稳定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转子中置电机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车配件
,尤其涉及内转子中置电机组件。

技术介绍

[0002]中置电机主要运用在两轮电动车、两轮电动助力车及电动三轮车上。由于实际使用的环境及现有电控技术的局限,中置电机常常会出现:电机绕组烧坏,电机控制器烧坏等一系列的问题。无论中置电机那处损坏都需要将中置电机从车架上拆除才可以进行维修。在维修的过程中还需要拆开电机才可以更换电机的机芯和控制器,维修是非常大的麻烦。所以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拆装方便、工作稳定性好的内转子中置电机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拆装方便、工作稳定性好的内转子中置电机组件。
[0004]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内转子中置电机组件,包括电机本体、传动单元和主轴;所述传动单元配合设置在所述电机本体的动力输出端和所述主轴之间;所述传动单元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套设在所述电机本体的动力输出端;所述第二齿轮套设在所述主轴外围;所述第二齿轮两侧配合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齿轮表面同心连接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主轴配合;所述第二轴承位于主轴靠近所述第二齿轮的一端;所述主轴远离所述第二齿轮的动力输出端配合设置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和所述第三轴承同心设置。
[0005]进一步地,还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将所述电机本体和所述传动单元笼罩在内;所述主轴的动力输出端贯穿延伸至所述机壳的外部;所述第三轴承固定安装在所述机壳表面。
[0006]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控箱和接线盒;所述接线盒连接设置在所述电控箱和所述电机本体之间;所述电机本体的相线与所述电控箱的相关线束在所述接线盒内部对应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电机本体的相线在所述机壳外部的部分覆盖有防水橡胶件。
[0008]进一步地,所述接线盒表面设置有布线孔;所述布线孔内密封设置有束线管;所述电机本体的相线和所述电控箱的相关线束均穿设在所述束线管内部。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主轴与所述第二齿轮之间通过棘轮连接。
[0010]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内转子中置电机组件,包括电机本体、传动单元和主轴;所述传动单元配合设置在所述电机本体的动力输出端和所述主轴之间;所述传动单元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套设在所述电机本体的动力输出端;所述第二齿轮套设在所述主轴外围;利用多组轴承结构实现了第二齿轮与主轴和机壳结构的对中,显著提升了运行稳定性;通过在电控箱和电机本体之间设置接线盒,就可以实现对于线束连接的统一管理,便于维修和排查故障。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电机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电机组件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主轴安装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0015]内转子中置电机组件,如图1所示,包括电机本体1、传动单元2和主轴3;所述传动单元2配合设置在所述电机本体1的动力输出端和所述主轴3之间;所述传动单元2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21和第二齿轮22;所述第一齿轮21套设在所述电机本体1的动力输出端;所述第二齿轮22套设在所述主轴3外围;所述第二齿轮22两侧配合设置有第一轴承201;所述齿轮22表面同心连接设置有第二轴承202;所述第二轴承202与所述主轴3配合;所述第二轴承202位于主轴3靠近所述第二齿轮22的一端;所述主轴3远离所述第二齿轮22的动力输出端配合设置有第三轴承203;所述第一轴承201、所述第二轴承202和所述第三轴承203同心设置;
[0016]第一齿轮21的轮径小于第二齿轮22,有利于输出更大的扭矩;第一轴承201的作用在于稳固第二齿轮22自身的装配位置,第二轴承202的作用在于让主轴3和第二齿轮22实现对中,而第三轴承203的作用则在于稳固主轴3自身的装配位置;通过三类轴承相互配合,可以实现了传动单元2和主轴3之间稳定的配合,且轴孔配合的方式也有利于实现快速拆装。
[0017]所述主轴3与所述第二齿轮22之间通过棘轮31连接,可以实现主轴3的单向动力输出。
[0018]如图2所示,该电机组件还包括机壳4;所述机壳4将所述电机本体1和所述传动单元2笼罩在内;所述主轴3的动力输出端贯穿延伸至所述机壳4的外部;所述第三轴承203固定安装在所述机壳4表面;第三轴承203可以让主轴3的转动中心与机壳4的对应开孔中心对准,从而显著提高传动效率,降低装配难度。
[0019]该电机组件还包括电控箱5和接线盒6;所述接线盒6连接设置在所述电控箱5和所述电机本体1之间;所述电机本体1的相线与所述电控箱5的相关线束在所述接线盒6内部对应连接;通过将电控箱5、电机本体1的相关线路结构引入接线盒6内,就可以实现对于线束连接的统一管理,便于维修和排查故障;电控箱5向外还连接了速度传感器501和力矩传感器502,用来对主轴3的工作情况进行监测。
[0020]所述电机本体1的相线在所述机壳4外部的部分覆盖有防水橡胶件,可以显著降低电路受潮遇水后的短路概率,提高运行可靠性。
[0021]所述接线盒6表面设置有布线孔61;所述布线孔61内密封设置有束线管62;所述电机本体1的相线和所述电控箱5的相关线束均穿设在所述束线管62内部;线束管62的作用在于可以将多股线束统一约束在一起,从而简化布线,提高维修效率,减少其它部件安装更换时受到的干扰。
[0022]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内转子中置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本体(1)、传动单元(2)和主轴(3);所述传动单元(2)配合设置在所述电机本体(1)的动力输出端和所述主轴(3)之间;所述传动单元(2)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21)和第二齿轮(22);所述第一齿轮(21)套设在所述电机本体(1)的动力输出端;所述第二齿轮(22)套设在所述主轴(3)外围;所述第二齿轮(22)两侧配合设置有第一轴承(201);所述齿轮(22)表面同心连接设置有第二轴承(202);所述第二轴承(202)与所述主轴(3)配合;所述第二轴承(202)位于主轴(3)靠近所述第二齿轮(22)的一端;所述主轴(3)远离所述第二齿轮(22)的动力输出端配合设置有第三轴承(203);所述第一轴承(201)、所述第二轴承(202)和所述第三轴承(203)同心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转子中置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壳(4);所述机壳(4)将所述电机本体(1)和所述传动单元(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奇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洪记两轮智能交通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