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重节流液体静压转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9177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重节流液体静压转台,包括止推板、台阶轴、轴套和底座,轴套设于台阶轴的小径轴上,止推板设于台阶轴顶部,底座设于台阶轴底部,还包括节流器;底座和轴套内设有多组输油通道,每组输油通道均包括相互连通的一个底座输油通道和一个轴套输油通道,轴套侧面设有多个油腔,多个油腔均位于轴套与台阶轴之间和轴套与止推板之间,每组输油通道均和一个油腔连通,每个油腔均用于向轴套与台阶轴之间和轴套与止推板之间输油,用于形成支承油膜;每个底座输油通道上均设有节流器,每个轴套输油通道上均设有节流器。采用本方案,能通过安装在各油腔油路上两个节流器的双重节流作用实现支承油膜压力随外部载荷变化的自适应调节。化的自适应调节。化的自适应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重节流液体静压转台


[0001]本技术涉及流体静压支承
,具体涉及一种双重节流液体静压转台。

技术介绍

[0002]液体静压转台通过液压供应装置向转动副间隙供给一定静压力的液体,形成的液体薄膜将相对转动部件完全分离,通过液体静压力实现无固体直接接触的低摩擦支承。液体静压转台具有摩擦阻力小、运动精度高、承载特性好、可靠性高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精密测量、航空、航天、天文和电力等领域。
[0003]恒压供油是液体静压转台的常用供油方式,其中节流器可随外部载荷变化自动调节油膜压力,使得液体静压转台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和刚度,是恒压供油液体静压转台的关键器件。小孔节流器和毛细管节流器是液体静压转台常用的节流器,小孔节流器结构简单,但动态特性差,毛细管节流器动态特性更好,但需要更大的安装空间。
[0004]目前液体静压转台的油膜压力普遍通过一个节流器进行调节,为提高承载力和刚度,需要对小孔节流器的孔径和毛细管节流器的长径比等节流器关键尺寸进行严格控制,常出现节流器制造困难、安装所需空间大或容易堵塞等问题。液体静压转台的油膜压力在油源脉动、环境扰动和动态载荷等因素的影响下产生不可忽略的波动,单个节流器对油膜压力波动的抑制能力较弱,导致液体静压转台的动态特性难以进一步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双重节流液体静压转台,采用本方案,能通过安装在各油腔油路上两个节流器的双重节流作用实现油膜压力随外部载荷变化的自适应调节,并在轴套内圆柱面和上下表面形成支承油膜,限制转台运动部分的径向运动和轴向窜动,进而实现转台运动部分沿其轴线的高精度回转运动。本技术不但可以提高液体静压转台的动态特性,而且能够降低节流器制造难度。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重节流液体静压转台,包括止推板、台阶轴、轴套和底座,所述轴套设于台阶轴的小径轴上,所述止推板设于台阶轴顶部,所述底座设于台阶轴底部,还包括节流器;所述底座和轴套内设有多组输油通道,每组所述输油通道均包括相互连通的一个底座输油通道和一个轴套输油通道,所述轴套侧面设有多个油腔,多个所述油腔均位于轴套与台阶轴之间和轴套与止推板之间,每组所述输油通道均和一个油腔连通,所述轴套与台阶轴之间和轴套与止推板之间设有油膜间隙,每个所述油腔均向所述油膜间隙输油,用于形成支承油膜;每个所述底座输油通道上均设有节流器,每个所述轴套输油通道上均设有节流器。
[0007]本方案具体运作时,其中台阶轴为T型转轴,T型转轴包括转轴段和支承板,止推板设于台阶轴顶部,底座设于台阶轴下方,轴套套设在台阶轴的小径轴上,即套设于转轴段上,台阶轴可绕自身轴线旋转,并带动止推板一起旋转,台阶轴、止推板和底座同一中轴线设置;轴套和底座外侧端部均超出台阶轴端部,并在轴套内设置多个轴套输油通道,在底座
内设置多个底座输油通道,而底座输油通道在轴套和底座超出台阶轴端部部分处和轴套输油通道连通,并将润滑油输送到轴套输油通道内,其中一个底座输油通道匹配一个轴套输油通道,以组成一个输油通道,输油通道有多个;轴套侧面还设有多个油腔,多个油腔均位于轴套与台阶轴之间和轴套与止推板之间,每条输油通道连通一个油腔;润滑油经过底座输油通道和轴套输油通道并进入到多个油腔内,而轴套的高度比转轴段的高度尺寸稍小,以此使轴套上端、下端、内侧分别和止推板与台阶轴之间形成油膜间隙,润滑油流入油膜间隙中,便能形成支承油膜,支承油膜能限制转台运动部分的径向运动和轴向窜动,进而实现转台运动部分沿其轴线的高精度回转运动;
[0008]在每个底座输油通道上均设有节流器,每个轴套输油通道上均设有节流器,此时一个底座输油通道和一个轴套输油通道组成的一个输油通道内便含有两个节流器,两个节流器的双重节流作用实现油膜压力随外部载荷变化的自适应调节,能提高液体静压转台的动态特性,而且能够降低节流器制造难度。
[0009]进一步优化,所述节流器端部带有圆锥外螺纹,所述底座输油通道和轴套输油通道内均设有用于安装节流器的圆锥螺纹孔。
[0010]本方案具体运作时,为稳定安装节流器,在底座输油通道和轴套输油通道内均设有用于安装节流器的圆锥螺纹孔,并使节流器端部带有圆锥外螺纹,其中节流器可选用一端带圆锥外螺纹的小孔节流器、毛细管节流器、缝隙节流器或者其他带圆锥外螺纹的一种或者两种节流器的组合。
[0011]进一步优化,多个所述油腔包括多个径向油腔、上油腔和下油腔,多个所述径向油腔均设于轴套内侧,并沿轴套周向均布;多个所述上油腔均设于轴套顶部,并沿轴套周向均布;多个所述下油腔均设于轴套底部,并沿轴套周向均布。
[0012]本方案具体运作时,其中多个所述油腔包括多个径向油腔、多个上油腔和多个下油腔,多个径向油腔设于轴套内侧,并与转轴段外侧相对布置,且沿轴套周向方向均布4个相同的径向油腔,在轴套的内圆柱面和转轴段的外圆柱面间留有润滑油流过的油膜间隙,润滑油流入油膜间隙中形成支承油膜,用于限制台阶轴旋转时的径向运动;多个上油腔均设置于轴套上表面,并和止推板的下表面相对布置,且沿轴套周向方向均布有4个相同的上油腔,多个下油腔均设置于轴套下表面,并和台阶轴的支承板上表面相对布置,且沿轴套周向方向均布有4个相同的下油腔,润滑油经过上油腔与下油腔处的油膜间隙,形成的支承油膜限制台阶轴旋转时的轴向窜动。
[0013]进一步优化,还包括转接芯轴,所述底座中部开有通孔,所述转接芯轴设于底座中部通孔处,所述转接芯轴上端面和台阶轴下端面连接。
[0014]本方案具体运作时,底座中部开通孔,并在通孔处放入转接芯轴,转接芯轴上端面和台阶轴下端面连接,并带动台阶轴旋转。
[0015]进一步优化,还包括环形回油板,所述环形回油板设于底座内侧,所述底座内侧从下到上依次设有底座第一沟槽、环形通油槽和底座第二沟槽,所述底座第一沟槽和底座第二沟槽内均设有O型密封圈,所述环形通油槽、环形回油板外侧和两个O型密封圈之间形成储油腔,多个所述输油通道均和储油腔连通;
[0016]所述轴套上还设有多个轴套回油槽和多个轴套回油孔,所述环形回油板上还设有回油板沟槽,所述轴套回油槽和轴套回油孔均与回油板沟槽连通,所述油膜间隙中流过的
油能通过轴套回油槽或轴套回油孔进入回油板沟槽内。
[0017]本方案具体运作时,在底座内侧还设有环形回油板,在底座内侧从下到上依次设有底座第一沟槽、环形通油槽、底座第二沟槽,其中环形回油板圆柱外侧面的上下两端均超过底座第一沟槽和底座第二沟槽,并在底座第一沟槽和底座第二沟槽上均设置O型密封圈,上下两个O型密封圈和环形回油板圆柱外侧面之间形成储油腔,其中环形通油槽一端和底座输油通道连通,另一端和储油腔连通,用于将底座输入的润滑油输入到储油腔内,再从储油腔输送到各个输油通道内,最终形成支承油膜;
[0018]在轴套上还设有多个轴套回油槽和多个轴套回油孔,其中轴套回油槽包括轴套轴向回油槽、轴套上回油槽、轴套周向回油槽和轴套下回油槽,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重节流液体静压转台,包括止推板(2)、台阶轴(3)、轴套(14)和底座(12),所述轴套(14)设于台阶轴(3)的小径轴上,所述止推板(2)设于台阶轴(3)顶部,所述底座(12)设于台阶轴(3)底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节流器;所述底座(12)和轴套(14)内设有多组输油通道,每组所述输油通道均包括相互连通的一个底座输油通道和一个轴套输油通道,所述轴套(14)侧面设有多个油腔,多个所述油腔均位于轴套(14)与台阶轴(3)之间和轴套(14)与止推板(2)之间,每组所述输油通道均和一个油腔连通,所述轴套(14)与台阶轴(3)之间和轴套(14)与止推板(2)之间设有油膜间隙,每个所述油腔均向所述油膜间隙输油,用于形成支承油膜;每个所述底座输油通道上均设有节流器,每个所述轴套输油通道上均设有节流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重节流液体静压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器端部带有圆锥外螺纹,所述底座(12)输油通道和轴套(14)输油通道内均设有用于安装节流器的圆锥螺纹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重节流液体静压转台,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油腔包括多个径向油腔(144)、上油腔(148)和下油腔(149),多个所述径向油腔(144)均设于轴套(14)内侧,并沿轴套(14)周向均布;多个所述上油腔(148)均设于轴套(14)顶部,并沿轴套(14)周向均布;多个所述下油腔(149)均设于轴套(14)底部,并沿轴套(14)周向均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重节流液体静压转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接芯轴(4),所述底座(12)中部开有通孔,所述转接芯轴(4)设于底座(12)中部通孔处,所述转接芯轴(4)上端面和台阶轴(3)下端面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重节流液体静压转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形回油板(13),所述环形回油板(13)设于底座(12)内侧,所述底座(12)内侧从下到上依次设有底座第一沟槽(1212)、环形通油槽(123)和底座第二沟槽(1213),所述底座第一沟槽(1212)和底座第二沟槽(1213)内均设有O型密封圈,所述环形通油槽(123)、环形回油板(13)外侧和两个O型密封圈之间形成储油腔,多个所述输油通道均和储油腔连通;所述轴套(14)上还设有多个轴套回油槽和多个轴套回油孔(1416),所述环形回油板(13)上还设有回油板沟槽(13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刚利阳红刘有海尹承真姜忠李星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