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智能无人机机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8421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1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智能无人机机场,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停机平台中部设置有机架夹持组件和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两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两第一限位部分设于停机平台一相对的两侧,第一限位部沿停机平台宽度方向延伸,两第一限位部由第一同步驱动组件驱动相对远离或靠拢;两第二限位部分设于停机平台另一相对的两侧,第二限位部沿停机平台长度方向延伸,两第二限位部由第二同步驱动组件驱动相对远离或靠拢;停机平台下端一相对的两侧分设有第一减震部和第二减震部并与升降机构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自动的将无人固定在车载机场上,以避免无人机在运输过程中侧滑或跌落,也能在运输车移动过程中实现无人机的起飞和降落,机动性好。机动性好。机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智能无人机机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
,具体涉及一种车载智能无人机机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无线通信技术、航空遥感测绘技术、GPS导航定位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发展迅速,广泛应用于基础建设规划、线路巡查、应急响应、地形测量等多个领域,也在军用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用车载无人机平台搭载无人机的方式,可以满足无人机的自由起飞和降落。
[0003]现有的车载起降平台一般安装至车体上,而车载起降平台在无人机降落后,由于缺乏有效的自动固定结构,使得无人机降落至车载起降平台上后,需要人工固定,不仅操作麻烦,而且容易被忘记固定,进而使得无人机侧滑或跌落而损坏无人机。同时,现有的车载起降平台在固定无人机或解除无人机的固定时,需要在搭载车载无人机机场的运输车停止移动,无人机的机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车载无人机机场不能自动固定无人机和不能在运输车移动过程中起飞和停靠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智能无人机机场,在无人机停靠后能够自动的将无人固定在车载机场上,以避免无人机在运输过程中侧滑或跌落,防止无人机在运输过程中造成损坏,也能在运输车移动过程中实现无人机的起飞和降落,机动性好。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车载智能无人机机场,包括停机平台,所述停机平台中部设置有机架夹持组件和定位组件,所述机架夹持组件用于固定无人机机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两第一限位部和两第二限位部,两所述第一限位部分设于所述停机平台一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限位部沿所述停机平台宽度方向延伸,两所述第一限位部由第一同步驱动组件驱动相对远离或靠拢;两所述第二限位部分设于所述停机平台另一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限位部沿所述停机平台长度方向延伸,两所述第二限位部由第二同步驱动组件驱动相对远离或靠拢;所述停机平台下端一相对的两侧分设有第一减震部和第二减震部,所述第一减震部和所述第二减震部下端均与升降机构固定连接。
[0007]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将无人机停靠在停机平台上,使无人机机架位于机架夹持组件的夹持空间内;然后通过第一同步驱动组件驱动两第一限位部相对靠拢,能够使无人机位于所述停机平台宽度方向的中部;再通过第二同步驱动组件驱动两第二限位部相对靠拢,以使无人机位于所述停机平台的中心;此时通过所机架夹持组件夹持无人机机架,以将无人机机架固定在所述停机平台上,从而自动完成无人机的固定,而不需人为操作,避免无人机在运输过程中侧滑或跌落,防止无人机在运输过程中造成损坏,也能在运输车移动过程中实现无人机的起飞和降落,机动性好。
[0008]其中,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限位部沿停机平台宽度方向延伸、第二限位部沿停机平台长
度方向移动,以通过两第一限位部的相对靠拢、两第二限位部的相对靠拢将无人机移动至停机平台的中部,从而使得无人机固定在停机平台的中心。第一方面,能够避免无人机在经机架夹持组件夹持固定时歪斜,而夹持不到位或损坏无人机机架;第二方面,能够防止无人机在固定后机翼或其他结构接触车载无人机机舱侧壁,避免无人机在运输过程中因运输车的振动和而与车载无人机机舱侧壁产生碰撞,进一步避免无人机在运输过程中造成损坏;第三方面,将无人机固定在停机平台的中心,能够精确的对无人机定位,便于自动更换无人机电池等维护操作,满足运输车在移动过程更换电池的要求。
[0009]另外,在停机平台下端一相对的两侧分设有第一减震部和第二减震部,并通过第一减震部和第二减震部与升降机构对应的端部相连,能够通过第一减震部和第二减震部吸收无人机机场平台升降时和移动时产生的震动,以防止无人机运输车和剪叉升降机构的震动传递给停机平台,确保在运输车移动的过程中,无人机能够正常的起飞、降落和进行电池的更换。
[0010]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同步驱动组件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和第二直线驱动机构,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由第一旋转驱动器驱动同步动作,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的移动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的移动端固定连接。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和第二直线驱动机构由第一旋转驱动器驱动同步动作,能够确保第一限位部的两端同步移动,避免第一限位部两侧受力不均匀和存在额外的平面旋转力矩,以防止第一限位部在移动过程中卡滞。
[0011]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均为同步带轮机构,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为双头电机,且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一输出端与第一直线驱动机构的主动轮驱动连接,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另一输出端与第二直线驱动机构的主动轮驱动连接。采用同步带轮机构驱动第一限位部移动,能够快速的驱动第一限位部移动,以提高无人机固定的效率。
[0012]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同步驱动组件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三直线驱动机构和第四直线驱动机构,所述第三直线驱动机构和所述第四直线驱动机构由第二旋转驱动器驱动同步动作,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直线驱动机构的移动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直线驱动机构的移动端固定连接。第三直线驱动机构和第四直线驱动机构由第二旋转驱动器驱动同步动作,能够确保第二限位部的两端同步移动,避免第二限位部两侧受力不均匀和存在额外的平面旋转力矩,以防止第二限位部在移动过程中卡滞。
[0013]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机架夹持组件包括关于所述停机平台宽度方向对称设置的两卡爪,所述卡爪与所述停机平台铰接,两所述卡爪由第三旋转驱动器驱动旋转而相对远离或靠拢。相对于采用相向直线移动的卡爪固定无人机机架,能够避免机架夹持组件在夹持的过程中损坏无人机机架。
[0014]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为剪叉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减震部下端与剪叉升降机构上端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减震部下端固定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剪叉升降机构上端另一侧滑动连接。通过剪叉升降机构升降停机平台,可根据所需的上升高度选择折叠杆的数量,以获得较高的升降比,相对于采用丝杠升降机构,能够提高无人
机机场平台的升降比。同时剪叉升降机构的驱动机构和导向机构为一体,不存在单独驱动机构和单独导向机构之间的安装精度要求,并且升降机构零部件之间的安装精度不受机架变形的影响,长时间使用不也不会产生卡滞,能适应运输和颠簸情况下使用,确保无人在运输车移动过程中,能够正常起飞和降落。
[0015]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剪叉升降机构下端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下方设置有剪叉安装座,所述第二滑轨和所述剪叉安装座之间设置有第三减震部,所述第三减震部的劲度系数大于所述第一减震部和所述第二减震的劲度系数。以通过第三减震部吸收高频和小振幅的振动,并配合第一减震部和第二减震部吸收低频和大振幅的振动,使得无人机机场平台能够吸收高频、低频、大振幅和小振幅的震动。
[0016]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车载舱,所述停机平台通过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车载舱内,所述车载舱设置有第一舱门和第二舱门,还包括平行间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智能无人机机场,包括停机平台(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停机平台(100)中部设置有机架夹持组件(200)和定位组件(300),所述机架夹持组件(200)用于固定无人机机架;所述定位组件(300)包括两第一限位部(310)和两第二限位部(320),两所述第一限位部(310)分设于所述停机平台(100)一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限位部(310)沿所述停机平台(100)宽度方向延伸,两所述第一限位部(310)由第一同步驱动组件(330)驱动相对远离或靠拢;两所述第二限位部(320)分设于所述停机平台(100)另一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限位部(320)沿所述停机平台(100)长度方向延伸,两所述第二限位部(320)由第二同步驱动组件(340)驱动相对远离或靠拢;所述停机平台(100)下端一相对的两侧分设有第一减震部(401)和第二减震部(402),所述第一减震部(401)和所述第二减震部(402)下端均与升降机构(410)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智能无人机机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驱动组件(330)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直线驱动机构(331)和第二直线驱动机构(332),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331)和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332)由第一旋转驱动器(333)驱动同步动作,所述第一限位部(3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331)的移动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31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332)的移动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智能无人机机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331)和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332)均为同步带(506)轮机构,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333)为双头电机,且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333)一输出端与第一直线驱动机构(331)的主动轮驱动连接,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333)另一输出端与第二直线驱动机构(332)的主动轮驱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智能无人机机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同步驱动组件(340)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三直线驱动机构(341)和第四直线驱动机构(342),所述第三直线驱动机构(341)和所述第四直线驱动机构(342)由第二旋转驱动器(343)驱动同步动作,所述第二限位部(320)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直线驱动机构(341)的移动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部(32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直线驱动机构(342)的移动端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智能无人机机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夹持组件(200)包括关于所述停机平台(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和鹏彭彦平张万宁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时代星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