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进专利>正文

眼的视力调节演示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8345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教学演示用的教具,它由被视物体部分、眼球结构部分和托板构成,被视物体部分、眼球结构部分通过连杆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需分步操作,只要移动被视物体,并通过各组传动组件连动,使眼睛看远近物体时的生理变化全部演示出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点是:1.演示效果全面、直观、明显;2.操作简单、方便,结构合理,各部件运动灵活;3.制作成本低,便于推广等。(*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教学演示用的教具。目前,眼的视力调节演示教具有挂图、投影片和用印刷品作面板的活动教具,其缺点是不够直观,缺乏动感;活动的教具可动部分较少(仅能显示睫状体、晶状体的变化),各活动部分单独控制,操作不灵,显示效果较差等。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了一种直观的、动态的、简便的和演示全面的眼的视力调节演示仪。本技术是由被视物体部分、眼球结构部分和托板13构成。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正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正面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背面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晶状体面板示意图。图5是面板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托板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模拟看近物效果示意图。参见图1~图6,本技术的被视物体部分是由被视物体1、滑槽2、稳固平行板6和滑动曲块7组成。本技术的眼球结构部分是由眼球结构底板14、虹膜和睫状体活动块3、面板15、晶状体活动块4、晶状体面板16、视网膜显像块5、主传动板8、虹膜和睫状体传动板9、转动传动块10、视网膜显像块传动板11和弹簧12组成。本技术的被视物体1与稳固平行板6紧固后镶嵌在滑槽2中,滑动曲块7的一角与托板13连接后卡在被视物体1与稳固平行板6之间的凹槽中,主传动板8的一端分别与弹簧12和转动传动块10连接、而另一端则与两块虹膜和睫状体传动板9的叠合端连接,四块晶状体活动块4相互交叠连接、其中一个连接点也与主传动板8连接,转动传动块10其它两角分别与眼球结构底板14和视网膜显像块传动板11连接,视网膜显像块传动板11的另一端则通过眼球结构底板14的方孔22与视网膜显像块5连接,视网膜显像块5的一端与眼球结构底板14连接,两块虹膜和睫状体活动块3的内端与眼球结构底板14连接,两条虹膜和睫状体传动板9的另一端通过眼球结构底板14的方孔23与虹膜和睫状体活动块3连接,面板15安装在眼球结构部分的上面,晶状体面板16放置在四块晶状体活动块4的上面,被视物体部分和眼球结构部分均安装在托板13上,滑动曲块7和主传动板8之间通过连杆17连接一起,使本技术形成一个整体。在使用本技术时,将被视物体1在滑槽2中向右移动(即演示眼看近处物体),使滑动曲块7向上转动并通过连杆17带动主传动板8向右移动,主传动板8的向右移动同时使晶状体活动块4、虹膜和睫状体活动块3和视网膜显像块5发生如下变化一、由于四块晶状体活动块4相互交叠连接、其中在眼球部分中间的一个连接点与主传动板8连接,因此,四块晶状体活动块4向两边运动,即演示晶状体曲度增加。二、使两块虹膜和睫状体传动板9向中轴合拢,迫使两条虹膜和睫状体活动块3绕与眼球结构底板14的连接点向中轴转动,使虹膜18和睫状体19向中轴靠拢,即演示眼的瞳孔20变小和睫状肌收缩。三、使转动传动块10向下转动,带动视网膜显像块传动板11向下移动,导致视网膜显像块5向下转动,箭头21露出部分增加,即演示出被视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变大。同理,需要演示眼看远处物体时,将被视物体1在滑槽2中向左移动,在弹簧12的作用下,使主传动板8复位向左移动,上述的运动的变化相反,即演示眼的晶状体曲度减小、瞳孔20变大和睫状肌舒张及视网膜上的成像变小。因此,本技术在被视物体1左右移动的过程中(即演示眼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不但能将被视物体远近的变化与眼的晶状体、睫状体的调节过程同步地显示出来,而且同时显示出瞳孔20变化和被视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大小的变化,使演示效果更为全面、直观、明显。本技术不需分步操作,只需移动被视物体1,其余部分随之联动,即可完成全部演示过程。本技术采用了分层安装的方式,即将各部件及控制机构合理地分装在不同的平面上,各部件运动灵活,相互之间连接可靠、互不干扰,避免了出现部件运动“卡住”的可能。本技术的特点是1、演示效果全面、直观、明显;2、操作简单、方便,结构合理,各部件运动灵活;3、制作成本低,便于推广等。权利要求1.一种教学演示用的眼的视力调节演示仪,其特征是由被视物体部分、眼球结构部分和托板(13)构成;被视物体部分是由被视物体(1)、滑槽(2)、稳固平行板(6)和滑动曲块(7)组成;眼球结构部分是由眼球结构底板(14)、虹膜和睫状体活动块(3)、面板(15)、晶状体活动块(4)、晶状体面板(16)、视网膜显像块(5)、主传动板(8)、虹膜和睫状体传动板(9)、转动传动块(10)、视网膜显像块传动板(11)和弹簧(12)组成;被视物体部分的被视物体(1)与稳固平行板(6)紧固后镶嵌在滑槽(2)中,滑动曲块(7)的一角与托板(13)连接后卡在被视物体(1)与稳固平行板(6)之间的凹槽中,主传动板(8)的一端分别与弹簧(12)和转动传动块(10)连接、而另一端则与两块虹膜和睫状体传动板(9)的叠合端连接,四块晶状体活动块(4)相互交叠连接、其中一个连接点也与主传动板(8)连接,转动传动块(10)其它两角分别与眼球结构底板(14)和视网膜显像块传动板(11)连接,视网膜显像块传动板(11)的另一端则通过眼球结构底板(14)的方孔(22)与视网膜显像块(5)连接,视网膜显像块(5)的一端与眼球结构底板(14)连接,两块虹膜和睫状体活动块(3)的内端与眼球结构底板(14)连接,两条虹膜和睫状体传动板(9)的另一端通过眼球结构底板(14)的方孔(23)与虹膜和睫状体活动块(3)连接,滑动曲块(7)和主传动板(8)之间通过连杆(17)连接一起。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教学演示用的教具,它由被视物体部分、眼球结构部分和托板构成,被视物体部分、眼球结构部分通过连杆连接在一起。本技术不需分步操作,只要移动被视物体,并通过各组传动组件连动,使眼睛看远近物体时的生理变化全部演示出来。本技术的特点是1.演示效果全面、直观、明显;2.操作简单、方便,结构合理,各部件运动灵活;3.制作成本低,便于推广等。文档编号G09B23/28GK2264397SQ9623677公开日1997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1996年4月4日 优先权日1996年4月4日专利技术者陈进 申请人:陈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教学演示用的眼的视力调节演示仪,其特征是由被视物体部分、眼球结构部分和托板(13)构成;被视物体部分是由被视物体(1)、滑槽(2)、稳固平行板(6)和滑动曲块(7)组成;眼球结构部分是由眼球结构底板(14)、虹膜和睫状体活动块(3)、面板(15)、晶状体活动块(4)、晶状体面板(16)、视网膜显像块(5)、主传动板(8)、虹膜和睫状体传动板(9)、转动传动块(10)、视网膜显像块传动板(11)和弹簧(12)组成;被视物体部分的被视物体(1)与稳固平行板(6)紧固后镶嵌在滑槽(2)中,滑动曲块(7)的一角与托板(13)连接后卡在被视物体(1)与稳固平行板(6)之间的凹槽中,主传动板(8)的一端分别与弹簧(12)和转动传动块(10)连接、而另一端则与两块虹膜和睫状体传动板(9)的叠合端连接,四块晶状体活动块(4)相互交叠连接、其中一个连接点也与主传动板(8)连接,转动传动块(10)其它两角分别与眼球结构底板(14)和视网膜显像块传动板(11)连接,视网膜显像块传动板(11)的另一端则通过眼球结构底板(14)的方孔(22)与视网膜显像块(5)连接,视网膜显像块(5)的一端与眼球结构底板(14)连接,两块虹膜和睫状体活动块(3)的内端与眼球结构底板(14)连接,两条虹膜和睫状体传动板(9)的另一端通过眼球结构底板(14)的方孔(23)与虹膜和睫状体活动块(3)连接,滑动曲块(7)和主传动板(8)之间通过连杆(17)连接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进
申请(专利权)人:陈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