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进专利>正文

一种动静脉内瘘术后多用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0219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静脉内瘘术后多用枕,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上枕体,所述上枕体底端转动有下枕体,所述下枕体内壁滑动有两组第二尼龙带,所述下枕体内壁转动有收卷筒,所述第二尼龙带一端固定有外贴条,所述上枕体内壁滑动有两组第一尼龙带,所述第一尼龙带一端固定有内贴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承接板、转盘、第一挤压块、第二挤压块、传动杆以及限位护板的设置,解决了解决现有动静脉内痿术后用枕头手动对上肢固定存在不便性的问题,将上臂放置于承接板顶端的同时,可使得两组限位护板端部逐渐靠近,并与上臂相贴合,从而达到便捷的作用,其好处在于可不通过外力情况下将上臂固定,防止在放置过程中上臂滑落导致二次伤害的发生。的发生。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静脉内瘘术后多用枕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为一种动静脉内瘘术后多用枕。

技术介绍

[0002]动静脉内瘘主要用于血液透析治疗,是指将邻近的动脉、静脉血管,通过外科手术吻合起来建立的血流通道,经过这个通道动脉血流至静脉内,静脉由于血流量增加,压力增高,静脉血管扩张,形成动脉化的血管,动静脉内瘘的血管能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充足的血液,为透析治疗的充分性提供保障。
[0003]患者在进行动静脉内痿成形术后,肢体部分部位容易出现肿胀,现有的枕头其功能较为单一,当需要用于日常透析治疗时,则需要更换不同形状的枕头,并且现有枕头在进行动静脉内痿成形术后,需要将大臂抬高并放置于枕头顶端,在此过程中需要对患者上肢进行固定防止滑落,而现有固定方式通常以医护人员手动进行固定,导致费时费力的问题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静脉内瘘术后多用枕,以解决现有动静脉内痿术后用枕头无法适应不同治疗需求以及手动对上肢固定存在不便性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动静脉内瘘术后多用枕,包括上枕体,所述上枕体底端转动有下枕体,所述下枕体内壁滑动有两组第二尼龙带,所述下枕体内壁转动有收卷筒,所述第二尼龙带一端固定有外贴条,所述上枕体内壁滑动有两组第一尼龙带,所述第一尼龙带一端固定有内贴条,所述上枕体顶端滑动有承接板,所述上枕体内部滑动有传动杆所述上枕体内部转动有转盘,所述转盘一端固定有与承接板底端相接触的第一挤压块,所述转盘另一端固定有与传动杆底端相接触的第二挤压块,所述上枕体内部转动连接有延伸至外壁的限位护板,且限位护板底端与传动杆顶端相接触。
[000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贴条端部固定有第一魔术贴,所述第一尼龙带另一端固定有插扣,所述外贴条端部固定有第二魔术贴,且第二魔术贴与第一魔术贴相贴合,所述第二尼龙带另一端固定有卡扣,且卡扣与插扣相卡合,所述第一尼龙带缠绕于收卷筒外壁,所述第二尼龙带缠绕于收卷筒外壁。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枕体底端设置有拉链,所述下枕体底端固定有摩擦层,且摩擦层套接于拉链外壁。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接板与上枕体之间固定有两组复位弹簧,所述承接板顶端设置有海绵垫。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挤压块与传动杆底端之间固定有一对相互吸附的第一磁块,所述传动杆顶端与限位护板之间固定有一对相互吸附的第一磁块。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盘与上枕体之间固定有第一扭力扭簧,所述收卷筒与下枕体内壁之间固定有第二扭力扭簧。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枕体与下枕体端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上枕体与下枕体外壁为塑胶材质,所述下枕体与上枕体端部设置为海绵材质。
[0012]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通过插扣、卡扣、第一尼龙带、第二尼龙条、内贴条、第一魔术贴、收卷筒、外贴条以及第二魔术贴的设置,解决了现有动静脉内痿术后用枕头无法适应不同治疗需求需求的问题,当需要进行日常透析治疗时,转动上枕体,将患者整个上臂放置于枕上,将第一魔术贴与第二魔术贴相贴合即可对上臂进行固定,当需要抬高患者上臂以达到促进内痿早成熟的作用时,反向转动上枕体,将上臂放置于承接板顶端,而需要将枕体进行收纳折叠时,使得上枕体与下枕体相贴合,将插扣与卡扣相卡合即可对其进行收纳折叠;
[0014]2、本技术通过承接板、转盘、第一挤压块、第二挤压块、传动杆以及限位护板的设置,解决了解决现有动静脉内痿术后用枕头手动对上肢固定存在不便性的问题,将上臂放置于承接板顶端的同时,可使得两组限位护板端部逐渐靠近,并与上臂相贴合,从而达到便捷的作用,其好处在于可不通过外力情况下将上臂固定,防止在放置过程中上臂滑落导致二次伤害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多用枕立体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多用枕正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内贴条与外贴条连接立体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尼龙带与第二尼龙带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承接板与限位护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的转盘立体图。
[0021]图中:1、上枕体;2、下枕体;3、摩擦层;4、插扣;5、卡扣;6、第一尼龙带;61、第二尼龙带;7、内贴条;71、第一魔术贴;8、收卷筒;9、外贴条;91、第二魔术贴;10、承接板;11、转盘;111、第一挤压块;112、第二挤压块;12、传动杆;13、限位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下面根据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0024]一种动静脉内瘘术后多用枕,如图1

6所示,包括上枕体1,上枕体1底端转动有下枕体2,下枕体2内壁滑动有两组第二尼龙带61,下枕体2内壁转动有收卷筒8,第二尼龙带61一端固定有外贴条9,上枕体1内壁滑动有两组第一尼龙带6,第一尼龙带6一端固定有内贴条7,上枕体1顶端滑动有承接板10,上枕体1内部滑动有传动杆12上枕体1内部转动有转盘11,转盘11一端固定有与承接板10底端相接触的第一挤压块111,转盘11另一端固定有与传动杆12底端相接触的第二挤压块112,上枕体1内部转动连接有延伸至外壁的限位护板13,且限位护板13底端与传动杆12顶端相接触。
[0025]请参阅图4,内贴条7端部固定有第一魔术贴71,第一尼龙带6另一端固定有插扣4,
外贴条9端部固定有第二魔术贴91,且第二魔术贴91与第一魔术贴71相贴合,第二尼龙带61另一端固定有卡扣5,且卡扣5与插扣4相卡合,第一尼龙带6缠绕于收卷筒8外壁,第二尼龙带61缠绕于收卷筒8外壁,下枕体2底端设置有拉链,下枕体2底端固定有摩擦层3,且摩擦层3套接于拉链外壁。
[0026]具体实施时,当需要进行日常透析治疗时,转动上枕体1,使得上枕体1 顶端与下枕体2底端处于同于水平位置,将患者整个上臂放置于上枕体1与下枕体2端部,将拉动内贴条7与外贴条9,使得收卷筒8转动,继而使得第一魔术贴71与第二魔术贴91相贴合即可对上臂进行固定,当需要抬高患者上臂以达到促进内痿早成熟作用时,反向转动上枕体1,使得上枕体1与下枕体2相贴合,将上臂放置于承接板10顶端,而放置的同时摩擦层3与接触面相摩擦,可防止枕体滑动,当需要将枕体进行收纳折叠时,使得上枕体1与下枕体2相贴合,将插扣4与卡扣5相卡合即可对其进行收纳折叠。
[0027]请参阅图5,承接板10与上枕体1之间固定有两组复位弹簧,承接板10 顶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静脉内瘘术后多用枕,包括上枕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枕体(1)底端转动有下枕体(2),所述下枕体(2)内壁滑动有两组第二尼龙带(61),所述下枕体(2)内壁转动有收卷筒(8),所述第二尼龙带(61)一端固定有外贴条(9),所述上枕体(1)内壁滑动有两组第一尼龙带(6),所述第一尼龙带(6)一端固定有内贴条(7),所述上枕体(1)顶端滑动有承接板(10),所述上枕体(1)内部滑动有传动杆(12)所述上枕体(1)内部转动有转盘(11),所述转盘(11)一端固定有与承接板(10)底端相接触的第一挤压块(111),所述转盘(11)另一端固定有与传动杆(12)底端相接触的第二挤压块(112),所述上枕体(1)内部转动连接有延伸至外壁的限位护板(13),且限位护板(13)底端与传动杆(12)顶端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静脉内瘘术后多用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贴条(7)端部固定有第一魔术贴(71),所述第一尼龙带(6)另一端固定有插扣(4),所述外贴条(9)端部固定有第二魔术贴(91),且第二魔术贴(91)与第一魔术贴(71)相贴合,所述第二尼龙带(61)另一端固定有卡扣(5),且卡扣(5)与插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俐王小红张莉易永林颜丽
申请(专利权)人:陈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