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97697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1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电机、发动机、驱动电机、离合器、同步器、差速器、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第三输入轴、中间轴、输出轴、齿轮组。第一输入轴,与发电机连接。第二输入轴,通过离合器与发动机连接,所述发电机、发动机通过齿轮副连接,第二输入轴上安装有同步器。第三输入轴,与驱动电机连接。中间轴,与第二输入轴可通过齿轮副连接,与第二输入轴通过同步器结合与断开,所述中间轴与第三输入轴通过齿轮副连接。差速器,连接有输出轴,所述差速器与中间轴通过齿轮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成本较低,控制逻辑简单,能够实现多种控制模式,纯电动工况下可以实现双电机驱动,汽车动力性更好。汽车动力性更好。汽车动力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混合动力变速箱
,具体涉及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混合动力汽车是指车辆驱动系统由两个或多个能同时运转的单个驱动系统联合组成的车辆,车辆的行驶功率依据实际的车辆行驶状态由单个驱动系统单独或共同提供。通常所说的混合动力汽车,一般是指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即采用传统的内燃机,常用的是汽油发动机和电动机作为动力源。随着世界各国环境保护的措施越来越严格,混合动力车辆由于其节能、低排放等特点成为汽车研究与开发的一个重点,并已经开始商业化。
[0003]传统的混合动力变速器,包括发电机输入轴、发动机输入轴、离合器传动轴路、驱动电机输入轴、驱动电机传动轴、差速器输出轴六个轴系,实现多种驱动模式的同时,占用空间较大,控制逻辑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采用新型传动方式,解决现有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占用空间较大,控制逻辑较为复杂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电机、发动机、驱动电机、离合器、同步器、差速器、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第三输入轴、中间轴、输出轴、齿轮组,
[0006]第一输入轴,与发电机连接,
[0007]第二输入轴,通过离合器与发动机连接,所述发电机、发动机通过齿轮副连接,第二输入轴上安装有同步器,
[0008]第三输入轴,与驱动电机连接,
[0009]中间轴,与第二输入轴可通过齿轮副连接,与第二输入轴通过同步器结合与断开,所述中间轴与第三输入轴通过齿轮副连接,
[0010]差速器,连接有输出轴,所述差速器与中间轴通过齿轮副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发电机为ISG电机,为启动、发电一体电机。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入轴上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输入轴上安装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二输入轴上还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在同步器结合时由第二输入轴驱动。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输入轴上安装有第六齿轮,所述中间轴上安装有第四齿轮、第五齿轮,所述差速器、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七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第六齿轮啮合,所述第五齿轮与第七齿轮啮合。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所述的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结构紧凑,成本较低,控制逻辑简单,能够实现多种控制模式,纯电动工况下可以实现双电机驱动,汽车动力性更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在纯电模式下的动力传递路线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在双电机模式的动力传递路线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在串联增程模式下的动力传递路线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在并联模式的动力传递路线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所述的五轴混合动力变速机在发动机直驱模式的动力传递路线示意图。
[0022]图中:1、发电机;2、发动机;3、同步器;4、驱动电机;5、差速器;6、第一输入轴;7、第二输入轴;8、中间轴;9、齿轮组;901、第一齿轮;902、第二齿轮;903、第三齿轮;904、第四齿轮;905、第五齿轮;906、第六齿轮; 907、第七齿轮;10、输出轴;11、第三输入轴;12、离合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4]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电机 1、发动机2、驱动电机4、离合器12、同步器3、差速器5、第一输入轴6、第二输入轴7、第三输入轴11、中间轴8、输出轴10、齿轮组9,
[0025]第一输入轴6,与发电机1连接,
[0026]第二输入轴7,通过离合器12与发动机2连接,所述发电机1、发动机2 通过齿轮副连接,第二输入轴7上安装有同步器3,
[0027]第三输入轴11,与驱动电机4连接,
[0028]中间轴8,与第二输入轴7可通过齿轮副连接,与第二输入轴7通过同步器 3结合与断开,所述中间轴8与第三输入轴11通过齿轮副连接,
[0029]差速器5,连接有输出轴10,所述差速器5与中间轴8通过齿轮副连接。
[0030]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发电机1为ISG电机,为启动、发电一体电机。
[0031]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输入轴6上安装有第一齿轮901,所述第二输入轴 7上安装有第二齿轮902,第二齿轮902与第一齿轮901啮合,所述第二输入轴 7上还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三齿轮903,所述第三齿轮903在同步器3结合时由第二输入轴7驱动。
[0032]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三输入轴11上安装有第六齿轮906,所述中间轴8 上安装有第四齿轮904、第五齿轮905,所述差速器5、输出轴10上安装有第七齿轮907,所述第四齿轮904与第六齿轮906啮合,所述第五齿轮905与第七齿轮907啮合。
[003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
[0034]本结构共五根轴系:发电机1轴、发动机2轴、中间轴8、驱动电机4轴、差速器5轴/输出轴10,包含一个离合器12、一个同步器3、7个齿轮、10个轴承。发动机2轴通过第一齿轮901、第二齿轮902啮合和发电机1轴连接,第三齿轮903通过同步器3传递扭矩至中间轴8,离合器12用于切断发动机2扭矩,方便同步器3挂挡。中间轴8上第四齿轮904同时与第三齿轮903和第六齿轮 906啮合,传递发动机2轴和驱动电机4轴传递来的扭矩。第五齿轮905和第七齿轮907啮合,第七齿轮907连接差速器5,最终将扭矩传递至车轮。
[0035]本技术的各档位动力传递路线:
[0036]如图2所示,离合器12分离,发动机2和发电机1不提供功率,驱动电机4单独驱动,此时功率流由驱动电机4、中间轴8传递至车轮,此时为纯电模式;
[0037]如图3所示,离合器12分离,同步器3结合,发动机2不提供功率,驱动电机4和发电机1共同驱动,此时为双电机模式;
[0038]如图4所示,离合器12结合,同步器3断开,发动机2带动发电机1发电,一部分给电池充电,一部分给驱动电机4供电,驱动电机4单独驱动车辆。该模式主要用于电池电量低或急加速需求扭矩大的工况,为串联增程模式;
[0039]如图5所示,离合器12结合,同步器3结合,发动机2和驱动电机4共同驱动车辆,第二输入轴7通过第三齿轮903和第四齿轮904啮合驱动中间轴8、输出轴10,此时为并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电机(1)、发动机(2)、驱动电机(4)、离合器(12)、同步器(3)、差速器(5)、第一输入轴(6)、第二输入轴(7)、第三输入轴(11)、中间轴(8)、输出轴(10)、齿轮组(9),第一输入轴(6),与发电机(1)连接,第二输入轴(7),通过离合器(12)与发动机(2)连接,所述发电机(1)、发动机(2)通过齿轮副连接,第二输入轴(7)上安装有同步器(3),第三输入轴(11),与驱动电机(4)连接,中间轴(8),与第二输入轴(7)可通过齿轮副连接,与第二输入轴(7)通过同步器(3)结合与断开,所述中间轴(8)与第三输入轴(11)通过齿轮副连接,差速器(5),连接有输出轴(10),所述差速器(5)与中间轴(8)通过齿轮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海林邹大庆夏乐春陈长辉石放辉陈才郭育成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