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路面调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道路改造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路面调坡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所述的路面调坡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市道路行车数量也与日俱增,这对城市道路的品质和功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旧城区的老路改造日益增多。由于城市发展和规划调整,部分道路的功能定位发生变化,往往存在着路幅宽度调整的情况。受城市用地或其他因素限制,道路改造时,经常需要对现状机动车道进行单侧拼宽或两侧不对称拓宽,有时也会压缩现状机动车道宽度以拓展慢行系统空间,这些情况将造成路中线在道路改造前后发生偏移。而城市道路一般应采用由路中线向两侧的双向路拱横坡,在改造前后新老路中线之间的部分,就需要对路面结构进行调坡。现行规范中,未见对这种情况的有关规定。路面加铺改造的相关研究,往往侧重老路路面病害问题处理,也未见对这种情况的有关报道。道路改造实践中,也往往忽略这一问题,直接进行整体铣刨或加铺。
[0003]因此,开发一种在道路改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面调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新建道路路面(2)、新建路中线(4)和调坡结构;调坡结构位于现状道路路面(1)以上、且位于新建道路路面(2)以下;现状道路路面(1)、调坡结构和新建道路路面(2)组成一个整体结构,现状路中线(3)、新建路中线(4)分别位于所述整体结构两侧;现状道路路面(1)与新建道路路面(2)的坡向相反;调坡结构与新建道路路面(2)的坡向相同;调坡结构包括多层调坡结构层(5);多层调坡结构层(5)自下而上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调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当现状道路路面(1)为水泥路面时,调坡结构层(5)为级配碎石;当现状道路路面(1)为沥青路面时,调坡结构层(5)为沥青碎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面调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当现状道路路面(1)为水泥路面时,调坡结构层(5)的每层厚度为10cm~20c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面调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当现状道路路面(1)为沥青路面时,各层调坡结构层(5)的厚度均小于或等于10c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路面调坡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底层上方的各层调坡结构层(5)的厚度均为10cm。6.根据权利要求1
‑
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路面调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施工时首先对现状道路路面(1)清洗干净;步骤二:自下而上按照各层调坡结构层(5)的宽度和厚度,分层铺筑调坡结构层(5)并碾压密实,形成调坡结构,至符合要求;步骤三:在已铺筑的调坡结构上方进行新建道路路面(2)施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路面调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现状道路路面(1)的横坡为i0,新建道路路面(2)的横坡为i1;i1与i0的坡向相反;调坡结构层(5)的横坡与新建道路路面(2)的横坡相同,均为i1;现状路中线(3)与新建路中线(4)的间距为B。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路面调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现状道路路面为水泥路面时,调坡结构层(5)采用压实厚度为10cm~20cm的级配碎石;新建路中线(4)处,调坡结构的总厚度为ΔH=B
×
(i0+i1),层调坡结构层(5)的层数),层调坡结构层(5)的层数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祖超,贾瑞雨,彭圣华,李亮,汪鹏福,田洋,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