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挡四驱扭矩管理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96752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两挡四驱扭矩管理系统及车辆,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该两挡四驱扭矩管理系统包括壳体、输入轴、行星齿轮机构、制动机构、输出轴、扭矩调节机构和动力机构。输入轴穿设在壳体上。行星轮安装在行星架上且啮合在太阳轮和齿圈之间,太阳轮与输入轴连接。制动机构设在壳体内,制动机构能够可选择地将齿圈锁紧在壳体上或将齿圈锁紧在行星架上。输出轴与行星架连接,输出轴通过扭矩调节机构与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连接,扭矩调节机构用于调节输出轴传递至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的扭矩。动力机构设在壳体上,动力机构用于控制制动机构和所述扭矩调节机构。其能够提高车辆的扭矩分配能力,提高车辆的运行稳定性。提高车辆的运行稳定性。提高车辆的运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挡四驱扭矩管理系统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两挡四驱扭矩管理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乘用车四驱系统应用领域广泛。乘用车驱动形式可分为两驱、适时四驱、全时四驱。适时四驱系统利用电子控制系统,结合驾驶员意图、路况及车况,综合判断合理时机,分配前后轴动力,具有响应快,控制准确等特点,最终改善整车动力性、操纵稳定性、整车通过性,同时整车经济性也优于全时四驱。
[0003]现有的四驱系统所用的分动器多为单一挡位构型,为了增大分动器传扭范围,分动器被设计成两挡结构,市场现有两挡分动器的执行系统换挡执行多为直流电机控制,这种方案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成本高。同时现有的四驱系统的车辆在面对恶劣工况和突发转向情况时,往往难以满足传扭范围需求和整车稳定性需求。
[0004]因此,亟需一种两挡四驱扭矩管理系统及车辆,能够实现两挡速比传递并降低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同时提高传扭调节效果,提高整车运动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两挡四驱扭矩管理系统,能够实现两挡速比传递并降低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同时提高传扭调节效果,提高整车运动稳定性。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能够提高车辆的扭矩分配能力,提高车辆的运行稳定性。
[0007]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两挡四驱扭矩管理系统,包括:壳体;输入轴,所述输入轴穿设在所述壳体上;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太阳轮、行星轮、行星架和齿圈,所述行星轮安装在所述行星架上且啮合在所述太阳轮和所述齿圈之间,所述太阳轮与所述输入轴连接;制动机构,所述制动机构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制动机构能够可选择地将所述齿圈锁紧在所述壳体上或将所述齿圈锁紧在所述行星架上;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行星架连接,所述输出轴通过扭矩调节机构与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连接,所述扭矩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输出轴传递至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的扭矩;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动力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制动机构和所述扭矩调节机构。
[0009]进一步地,所述制动机构包括:换挡制动器,所述换挡制动器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换挡制动器的主动端与所述齿圈连接,所述换挡制动器的从动端与所述壳体连接;换挡离合器,所述换挡离合器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换挡离合器的主动端与所述齿圈连接,所述换挡离合器的从动端与所述行星架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换向阀、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所述换向阀具有第一状态、中间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换向阀具有第一油口、第二油口、进油口和回油口,所述进油口用于连通第一输入油路,所述第一油缸的输出端与所述换挡制动器的主动端连接,所
述第二油缸的输出端与所述换挡离合器的主动端连接,所述第一油缸与所述第一油口连通,所述第二油缸与所述第二油口连通,所述换向阀位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换向阀的进油口与第一油口连通,所述第二油口与所述回油口连通,所述换向阀位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进油口与所述第二油口连通,所述第一油口与所述回油口连通,所述换向阀位于所述中间状态时,所述第一油口和所述第二油口均与所述回油口连通。
[0011]进一步地,所述扭矩调节机构包括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一离合器的主动端与所述第二离合器的主动端连接,所述第一离合器的主动端还能够与所述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离合器的从动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轴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器的从动端与所述第二传动轴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油缸和第四油缸,所述第一控制阀具有第一切换位和第二切换位,所述第一控制阀具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所述第一阀口用于连通第二输入油路,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三油缸连通,所述第三油缸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离合器的主动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阀位于所述第一切换位时,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位于所述第二切换位时,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具有第三切换位和第四切换位,所述第二控制阀具有第四阀口、第五阀口和第六阀口,所述第四阀口用于连通所述第二输入油路,所述第五阀口与所述第四油缸连通,所述第四油缸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离合器的主动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阀位于所述第三切换位时,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五阀口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位于所述第四切换位时,所述第五阀口与所述第六阀口连通。
[0013]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机构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在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三油缸之间,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阀口输入至所述第三油缸的油压;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设在所述第五阀口与所述第四油缸之间,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五阀口输入至所述第四油缸的油压。
[0014]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油箱、机械泵和辅助油泵,所述机械泵和所述辅助油泵分别通过单向阀与输出油路连通,所述机械泵和所述辅助油泵用于向所述输出油路输出高压油,所述输出油路用于通过控制阀控制所述制动机构和所述输出轴切换。
[0015]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机构还包括安全阀和限压阀,所述安全阀和所述限压阀的一端与所述输出油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安全阀具有安全压力限值,所述限压阀具有常用压力限值,所述常用压力限值大于所述输出油路的工作压力,所述安全压力限值大于所述常用压力限值,所述安全阀被配置为当所述输出油路的工作压力大于所述安全压力限值时打开。
[0016]进一步地,所述机械泵和所述辅助油泵均通过吸滤器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吸滤器用于清洁所述高压油。
[0017]一种车辆,包括前文所述的两挡四驱扭矩管理系统。
[0018]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有益效果为:通过制动机构调整输入轴、行星齿轮机构和输出轴的配合关系,即可较为可靠地实现两个速比的输出,从而实现两挡分动和提高分动器的传扭范围,较好地保证整车的扭矩分配要求。同时通过行星齿轮机构和制动机构实现换挡,相对现有的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结构更为简单,并能降低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扭矩调节机构能够调节由输出轴输出至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的驱动力,从而能够较好地实现对第一传
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的动态驱动力分配管理。在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分别与车辆的左右车轮连接时,如整车遇到转向失稳情况,通过扭矩调节机构能够额外对左右车轮提供动力,从而实现主动偏航角度的控制,改善整车的转向角度,提高整车的过弯性能,使车辆运动更为顺畅,较好地改善了整车的运行稳定性。动力机构能够对制动机构和扭矩调节机构起到控制效果,从而能够同时实现两挡分动器和对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的扭矩分配管理,使得两挡四驱扭矩管理系统具有较高的集成度,进而能够节约成本。
[0019]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有益效果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由于具有前文所述的两挡四驱扭矩管理系统,能够提高车辆的扭矩分配能力,提高车辆的运行稳定性。
[0020]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挡四驱扭矩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输入轴(2),所述输入轴(2)穿设在所述壳体(1)上;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太阳轮(31)、行星轮(32)、行星架(33)和齿圈(34),所述行星轮(32)安装在所述行星架(33)上且啮合在所述太阳轮(31)和所述齿圈(34)之间,所述太阳轮(31)与所述输入轴(2)连接;制动机构,所述制动机构设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制动机构能够可选择地将所述齿圈(34)锁紧在所述壳体(1)上或将所述齿圈(34)锁紧在所述行星架(33)上;输出轴(41),所述输出轴(41)与所述行星架(33)连接,所述输出轴(41)通过扭矩调节机构与第一传动轴(42)和第二传动轴(43)连接,所述扭矩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输出轴(41)传递至所述第一传动轴(42)和所述第二传动轴(43)的扭矩;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设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动力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制动机构和所述扭矩调节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挡四驱扭矩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机构包括:换挡制动器(51),所述换挡制动器(51)设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换挡制动器(51)的主动端与所述齿圈(34)连接,所述换挡制动器(51)的从动端与所述壳体(1)连接;换挡离合器(52),所述换挡离合器(52)设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换挡离合器(52)的主动端与所述齿圈(34)连接,所述换挡离合器(52)的从动端与所述行星架(3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挡四驱扭矩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换向阀(61)、第一油缸(62)和第二油缸(63),所述换向阀(61)具有第一状态、中间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换向阀(61)具有第一油口(611)、第二油口(612)、进油口(613)和回油口(614),所述进油口(613)用于连通第一输入油路,所述第一油缸(62)的输出端与所述换挡制动器(51)的主动端连接,所述第二油缸(63)的输出端与所述换挡离合器(52)的主动端连接,所述第一油缸(62)与所述第一油口(611)连通,所述第二油缸(63)与所述第二油口(612)连通,所述换向阀(61)位于第一状态时,所述进油口(613)与所述第一油口(611)连通,所述第二油口(612)与所述回油口(614)连通,所述换向阀(61)位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进油口(613)与所述第二油口(612)连通,所述第一油口(611)与所述回油口(614)连通,所述换向阀(61)位于所述中间状态时,所述第一油口(611)和所述第二油口(612)均与所述回油口(614)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挡四驱扭矩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矩调节机构包括第一离合器(71)和第二离合器(72),所述第一离合器(71)的主动端与所述第二离合器(72)的主动端连接,所述第一离合器(71)的主动端还能够与所述输出轴(41)连接,所述第一离合器(71)的从动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轴(42)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器(72)的从动端与所述第二传动轴(43)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挡四驱扭矩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占刘振宇屠有余陈建勋叶珂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