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具间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6409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9:28
载具间隔装置,属于输送系统技术领域,包括分隔轨道、设置在分隔轨道上的放置槽、若干个同向排列在放置槽内的间隔件、设置在放置槽位于运输方向尽头一侧的出轨装置。间隔件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阻挡板、朝向出轨装置设置的下压板。阻挡板与下压板之间设有安装孔。阻挡板的上端面与下压板的上端面呈钝角连接。阻挡板的体积大于下压板的体积。在无载具时,所有间隔件的阻挡板的上端面朝向载具运输来的方向的一端不高于放置槽上端,下压板朝向斜上方。在载具运输经过阻挡板到达下压板时,下压板下降,载具往前运输到下一个间隔件,直到出轨装置处,该间隔件的阻挡板上端翘起形成阻挡部。本发明专利技术不需要驱动即可间隔载具并保证载具正常运输,成本低。成本低。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载具间隔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输送系统
,尤其是涉及载具间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输送系统是一种用于运输物品的智慧化系统。特别是应用在服装的吊挂系统和应用在商超中的运输系统。在实际使用中会有这样的应用场景,载具悬挂衣物运输在工作站处理时,通过进站装置进入工作站后暂时等待,以及出站装置前等待出站时,载具会紧密堆积在一起,而载具悬挂的若是衣物,则相互之间会产生摩擦碰撞。纯棉制品、西装生产中,在衣物烫熨后,摩擦碰撞会使得衣物面料重新褶皱。若载具悬挂的是商超产品,容易导致货品碰撞损坏。因此在载具停留处需要一个将载具间隔开的装置。
[0003]例如,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6013660U,公告日2017年3月15日,名称为衣物间隔传输装置,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衣物间隔传输机构,输送条和挂架之间均匀设置有若干间隔传输件;间隔传输件包括悬挂臂和活动臂,悬挂臂和活动臂铰接构成铰接端,悬挂臂相对活动臂的另端与输送链条固定连接;活动臂包括导入段和分隔段,导入段呈弧形设置连接分隔段和悬挂,分隔段呈线性设置且与悬挂臂上下相对,分隔段相对导入段的另一端开设有用于容置衣架的卡口,卡口朝向与衣物传输方向相反:一个衣架处于两个相邻间隔传输件之间时,卡口与衣架卡钩联动:至少两个衣架处于两个相间隔传输件之间时,最后一个经过分隔段的衣架与卡口卡钩联动。该种机构能够将衣槊间隔的传输至下工位,衣物被有序的唯一的传送至下一加工工位,后续的加工更加方便。但是衣架运输时需要轨道带动,不适用于衣架暂时停留处。

技术实现思路
<br/>[0004]本专利技术克服了载具悬挂的物品在暂时等待处容易摩擦碰撞,衣物重新变得褶皱,货品人员损坏,而现有间隔装置不适用于载具暂时停留处的问题,提供了不需要驱动即可间隔载具并保证载具正常运输的载具间隔装置。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载具间隔装置,包括分隔轨道、设置在分隔轨道上的放置槽、若干个同向排列在放置槽内的间隔件、设置在放置槽位于运输方向尽头一侧的出轨装置;所述间隔件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阻挡板、下压板;所述下压板均朝向出轨装置设置;所述阻挡板与下压板之间设有安装孔,并通过安装孔转动设置在放置槽内;所述阻挡板的上端面与下压板的上端面呈钝角连接;所述阻挡板的体积大于下压板的体积;在无载具运输时,所有间隔件的阻挡板的上端面朝向载具运输来的方向的一端不高于放置槽上端,下压板朝向斜上方;在载具运输经过阻挡板的上端面到达下压板的上端面时,下压板下降,载具往前运输到下一个间隔件,直到出轨装置处间隔件的下压板靠近出轨装置的一端,该间隔件的阻挡板上端翘起形成阻挡部,阻挡部用于阻挡分隔下一个载具;所述载具通过出轨装置离开分隔轨道后,下压板上升,阻挡部下降,下一个载具进入该间隔件。
[0006]在无载具运输时,因为阻挡板的体积大于下压板的体积,在重力作用下,所有间隔件的阻挡板的上端面朝向载具运输来的方向的一端不高于放置槽,下压板朝向斜上方,这样在载具运输过来时,可以顺利进入间隔件。在载具运输经过阻挡板的上端面到达下压板的上端面时,在载具重力作用下令下压板下降,载具往前运输到下一个间隔件,会经过若干个间隔件,然后到达出轨装置处间隔件的下压板靠近出轨装置的一端,被出轨装置挡住。而因为阻挡板的上端面与下压板的上端面呈钝角连接,所以该间隔件的阻挡板上端翘起形成阻挡部,阻挡部阻挡下一个载具进入该间隔件,保证了载具有间隔。整体保证了载具的间隔,防止载具上的衣物摩擦碰撞使得衣物面料重新褶皱。而且间隔件结构简单的同时实现所需功能,利用重力实现载具分隔,不需要额外的动力,成本低且拆装方便。
[0007]作为优选,所述阻挡板的上端面两侧均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超出放置槽两侧设置。
[0008]限位块的设置使得阻挡板不会因为重力而低于放置槽上端,避免下压板斜向上角度过大而导致载具无法正常运输。
[0009]作为优选,所述下压板朝向出轨装置的一端在下压板下降后,与其相邻的间隔件的阻挡部的间距小于载具的最小宽度;所述出轨装置处间隔件的下压板靠近出轨装置的一端,与出轨装置的间距小于载具在分隔轨道运输方向上的最小宽度。
[0010]这样有效防止载具无法正常进入下一个间隔件,以及使得出轨装置未松开时,载具会压住出轨装置处间隔件的下压板,出轨装置处间隔件进入两个以上的载具。
[0011]作为优选,所述下压板朝向出轨装置的一端的平面为斜面;所述斜面在下压板下降后与其相邻的阻挡部外侧面贴合。
[0012]这样进一步保证了运输的稳定性。
[0013]作为优选,所述阻挡板的的下端面与下压板的下端面呈钝角连接。
[0014]这样设置使得间隔件的重心偏向于阻挡板,便于载具运输过后,阻挡板的上端面朝向载具运输来的方向的一端可以快速回到不高于放置槽上端的位置。
[0015]作为优选,所述阻挡板的上端面与下压板的上端面呈140
°‑
160
°
连接;阻挡板的的下端面与下压板的下端面呈110
°‑
130
°
连接。
[0016]作为优选,所述下压板的上端面的长度为6cm

10cm。
[0017]这样保证了载具承载的衣物或货品之间有足够的间距防止摩擦碰撞。
[0018]作为优选,所述阻挡板的上端面与阻挡板的外侧面圆弧连接设置。
[0019]这样设置便于载具经过一个个间隔件,防止运输堵塞。
[0020]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孔设置在阻挡板与下压板之间的下端处。
[0021]这样设置使得间隔件整体重心偏下,更便于阻挡板在无载具运输时维持状态,以及载具经过后的及时回位,同时有效防止间隔件使用时间长后在安装孔处发生断裂。
[0022]作为优选,所述放置槽包括若干个阻挡板槽、若干个下压板槽;单个阻挡板槽与单个下压板槽连接为一组,沿分隔轨道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阻挡板槽贯穿分隔轨道,所述下压板槽未贯穿分隔轨道。
[0023]这样设置使得阻挡板可以灵活转动,而在下压板槽支撑下,下压板不会因为转动而反转方向。
[0024]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
(1)本专利技术通过间隔件在重力和压力作用下,实现载具稳定运输和足够的间隔,防止载具上的衣物摩擦碰撞使得衣物面料重新褶皱。
[0025](2)间隔件结构简单的同时实现所需功能,不需要额外设置动力驱动载具前进,成本低,而且拆装方便。
[0026](3)在无载具运输时,因为阻挡板的体积大于下压板的体积,在重力作用下,以及限位块的限定下,所有间隔件的阻挡板的上端面朝向载具运输来的方向的一端不高于放置槽上端,下压板朝向斜上方,这样在载具运输过来时,可以顺利进入间隔件。
[0027](4)阻挡板的上端面与下压板的上端面呈钝角连接,令间隔件在载具运输来后会在阻挡板上端翘起形成阻挡部,阻挡部阻挡下一个载具进入该间隔件,保证了一个间隔件只有一个载具,间隔效果好。
[0028](5)放置槽包括间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载具间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隔轨道(2)、设置在分隔轨道(2)上的放置槽(21)、若干个同向排列在放置槽(21)内的间隔件、设置在放置槽(21)位于运输方向尽头一侧的出轨装置(4);所述间隔件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阻挡板(11)、下压板(12);所述下压板(12)均朝向出轨装置(4)设置;所述阻挡板(11)与下压板(12)之间设有安装孔(13),并通过安装孔(13)转动设置在放置槽(21)内;所述阻挡板的上端面(112)与下压板的上端面(121)呈钝角连接;所述阻挡板(11)的体积大于下压板(12)的体积;在无载具(3)运输时,所有间隔件的阻挡板的上端面(112)朝向载具运输来的方向的一端不高于放置槽(21)上端,下压板(12)朝向斜上方;在载具(3)运输经过阻挡板的上端面(112)到达下压板的上端面(121)时,下压板(12)下降,载具(3)往前运输到下一个间隔件,直到出轨装置(4)处间隔件的下压板(12)靠近出轨装置(4)的一端,该间隔件的阻挡板(11)上端翘起形成阻挡部(111),阻挡部(111)用于阻挡分隔下一个载具(3);所述载具(3)通过出轨装置(4)离开分隔轨道(2)后,下压板(12)上升,阻挡部(111)下降,下一个载具(3)进入该间隔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具间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板的上端面(112)两侧均设有限位块(114),所述限位块(114)超出放置槽(21)两侧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具间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板(12)朝向出轨装置(4)的一端在下压板(12)下降后,与其相邻的间隔件的阻挡部(111)的间距小于载具(3)的最小宽度;所述出轨装置(4)处间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端文褚如昶吕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衣拿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