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饱和干气中H2、C1、C2和C3的分离回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95582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饱和干气中H2、C1、C2和C3的分离回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S1、炼厂饱和干气经过气体压缩机逐级压缩到3~4.5MPag,再经气体冷却器冷却到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饱和干气中H2、C1、C2和C3的分离回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H2、C1、C2和C3的分离回收方法,具体是一种饱和干气中H2、C1、C2和C3的分离回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炼厂饱和干气主要来源于原油的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如常减压蒸馏、加氢裂化、延迟焦化、重整、歧化等过程中副产的气体,主要包含有氢气、甲烷、乙烷、丙烷等组分。目前,炼厂饱和干气大多直接用于工业或民用燃料,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乙烷、丙烷可作为乙烯裂解装置的原料,用于生产乙烯、丙烯,可以有效降低乙烯裂解原料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0003]目前炼厂饱和干气的分离方法主要有深冷分离法、中冷油吸收法、变压吸附法及浅冷油吸收法等,各种方法各具特点。深冷分离法回收率高,工艺成熟,但设备投资大,能耗较高;中冷油吸收法投资低、适应性强,但回收率较低,吸收剂循环量和损失大,能耗较高;变压吸附能耗低,操作简单,但占地面积大,吸收效果较差,产品纯度低、回收率低。
[0004]专利公告号CN106609161A提出了一种分离炼厂饱和干气的方法,该方法采用C4作为吸收剂,在主吸收塔中吸收经压缩、冷却后的饱和干气中的C2馏分及更重组分,主吸收塔的塔底物流送至解吸塔,解吸塔顶得到回收的C2浓缩气。吸收塔压力约3.0~4.5MPag,吸收塔塔顶温度约5℃~25℃,塔底温度100℃~160℃。解吸塔塔顶温度55℃~65℃,塔底温度100℃~160℃。该方法设有再吸收塔和稳定塔,采用稳定汽油作为吸收剂,吸收主吸收塔顶气体中带出的C4吸收剂,富吸收油进入稳定塔,稳定塔塔顶温度40℃~80℃,塔底温度150℃~200℃。该方法C2回收率约97%,C2和C3总回收率约94%,但吸收剂循环量及损失量大,吸收塔、解吸塔、稳定塔塔底温度高,能耗相对较高。
[0005]专利公告号CN104560194A提出了一种炼厂饱和干气回收系统及回收方法,该方法采用碳四或碳五作为吸收剂,设有凝液汽提塔,压缩机段间凝液送往凝液汽提塔,汽提后产品直接送往乙烯装置裂解炉。该方法另设有再吸收塔,再吸收剂为汽油。该方法的C2和C3总回收率约96%,但吸收剂循环量及损失量较大,吸收塔、解吸塔塔底温度均较高,能耗较高。
[0006]专利公告号CN109553504A提出了一种采用浅冷油吸收技术回收炼厂饱和干气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采用C4作为吸收剂,吸收塔塔顶温度约5℃~25℃,塔底温度100℃~160℃。解吸塔塔顶温度55℃~65℃,塔底温度100℃~160℃,解吸塔底液相大部分作为循环吸收剂返回吸收塔,小部分送至汽油稳定塔处理。再吸收塔采用稳定汽油作为吸收剂,吸收主吸收塔顶气体中带出的C4吸收剂,富吸收油进入稳定塔,稳定塔塔顶温度40℃~80℃,塔底温度120℃~150℃。该方法C2回收率约98%,C2和C3总回收率约95%,但吸收剂循环量及损失量大,吸收塔、解吸塔、稳定塔塔底温度高,能耗相对较高,且氢气无法得到回收。
[0007]综上所述,目前炼厂气体回收利用主要针对催化干气,饱和干气回收利用研究较少。现有的从饱和干气中分离C2和C3的工艺存在能耗高、设备规模大、投资大、C2和C3回收率低、氢气无法回收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饱和干气中H2、C1、C2和C3的分离回收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饱和干气中H2、C1、C2和C3的分离回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0011]S1、炼厂饱和干气经过气体压缩机逐级压缩到3~4.5MPag,再经气体冷却器冷却到10

20℃后进入除杂及干燥设备,经除杂、干燥后进入吸收塔;
[0012]S2、吸收塔采用丙烷或富含丙烷的C3馏分作为吸收剂,所述吸收剂从塔顶进入吸收塔,吸收饱和干气中的C2及C2以上组分,吸收塔的塔底物料送至解吸塔;
[0013]S3、吸收塔塔顶的气体经冷凝器冷凝后,进入塔顶分液罐;冷凝后的液体回流至吸收塔,未被冷却的气体依序进入冷箱系统,继续回收气体中未被吸收的C2组分及夹带的吸收剂;
[0014]冷箱系统分为两段,每段均为多级换热器串联冷却,在两段之间设置一台膨胀机;气体自塔顶分液罐的罐顶出来,进入冷箱第一段冷却至

45~

40℃后,再进入冷箱第二段继续冷却到

165~

160℃;分离出甲烷、高纯氢气;冷箱第二段出口的高纯氢气再进入膨胀机,膨胀至0.2~0.8MPag,温度

125~

115℃,再作为冷量返回第二段冷箱的级间继续换热;从冷箱系统出来的甲烷燃料气、高纯氢换热后温度>0℃,氢气加压后进入后续处理设施,甲烷燃料气并入炼厂燃料气管网;
[0015]其中,在冷箱系统的每一级间均设有气液分离设备,气相进入下一级冷箱继续冷却,而液相经节流膨胀后返回至上一级作为冷量回收;
[0016]S4、所述吸收塔的塔底物料进入解吸塔,解吸塔的塔顶得到乙烷、丙烷混合组分;解吸塔的塔底C3+组分进入脱丙烷塔继续分离;
[0017]S5、脱丙烷塔的塔顶分离得到高纯度丙烷,一部分作为循环吸收剂返回吸收塔,另一部分作为丙烷产品分出装置,塔底得到C4+液相送入后续装置处理。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在步骤S1中,炼厂饱和干气采用3~4段逐级压缩。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吸收塔的理论塔盘20~70层,进料位置10~40层,塔顶压力为3~4.5MPag,塔顶温度为10~25℃,塔底温度60~90℃。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吸收塔的塔顶气相进入塔顶冷却器,经过冷媒水或丙烯冷却至5~15℃后进入塔顶分液罐,分离出的气相进入冷箱系统,分离出的液相返回吸收塔。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解吸塔的理论塔盘20~80层,进料位置10~45层,塔顶压力为1.5~3MPag,塔顶温度为15~30℃,塔底温度60~85℃。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脱丙烷塔的理论塔盘20~80层,进料位置10~50层,塔顶压力为0.8~1.5MPag,塔顶温度为30~45℃,塔底温度90~110℃。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1、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炼厂饱和干气中C2、C3分离过程中存在的能耗高、投资大、回收率低及氢气无法回收等问题,提出了一种H2、C1、C2和C3的分离方法。该方法以丙烷作为吸收剂,不使用乙烯机和再吸收塔,采用冷媒水和丙烯机提供冷量,膨胀机和冷箱回收冷量。本专利技术在提高乙烷、丙烷回收率的同时,可回收得到纯度较高的氢气,解决了现有炼厂
饱和干气C2、C3分离过程中存在的能耗高、投资大、回收率低及氢气未回收等问题。
[0025]2、本专利技术以丙烷或富含丙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饱和干气中H2、C1、C2和C3的分离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S1、炼厂饱和干气经过气体压缩机逐级压缩到3~4.5MPag,再经气体冷却器冷却到10

20℃后进入除杂及干燥设施,经除杂、干燥后进入吸收塔;S2、吸收塔采用丙烷或富含丙烷的C3馏分作为吸收剂,所述吸收剂从塔顶进入吸收塔,吸收饱和干气中的C2及C2以上组分,吸收塔的塔底物料送至解吸塔;S3、吸收塔塔顶的气体经冷凝器冷凝后,进入塔顶分液罐;冷凝后的液体回流至吸收塔,未被冷却的气体进入冷箱系统,继续回收气体中未被吸收的C2组分及夹带的吸收剂;冷箱系统分为两段,每段均为多级换热器串联冷却,在两段之间设置一台膨胀机;气体自塔顶分液罐的罐顶出来,进入冷箱第一段冷却至

45~

40℃后,再进入冷箱第二段继续冷却到

165~

160℃,分离出甲烷、高纯氢气;冷箱第二段出口的高纯氢气再进入膨胀机,膨胀至0.2~0.8MPag,温度

125~

115℃,再作为冷量返回第二段冷箱的级间继续换热;从冷箱系统出来的甲烷燃料气、高纯氢换热后温度>0℃,氢气加压后进入后续处理设施,甲烷燃料气并入炼厂燃料气管网;其中,在冷箱系统的每一级间均设有气液分离设备,气相进入下一级冷箱继续冷却,而液相经节流膨胀后返回至上一级作为冷量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存彪练弢蒋波练泽平娄永峰高春杰成慧禹焦伟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欧谊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