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封装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5531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53
提供一种即使在上下方向上重叠两个蓄电池壳体时,也能够抑制上下方向上的大型化的蓄电池封装体。蓄电池封装体(1)具备:第一蓄电池模块(11);第一蓄电池壳体(10A),其收容第一蓄电池模块(11);第二蓄电池模块(21);以及第二蓄电池壳体(20A),其在第一蓄电池壳体(10A)的上方重叠配置,且收容第二蓄电池模块(21)。第二蓄电池模块(21)固定到紧固连结部(60),该紧固连结部(60)在第二蓄电池壳体(20A)的底座板(23)上形成且向下方鼓出,第一蓄电池壳体(10A)的第一壳体罩(13)中,在从上方观察时与紧固连结部(60)重叠的位置,设置有收容紧固连结部(60)的孔部(132)。结部(60)的孔部(132)。结部(60)的孔部(13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电池封装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搭载于电动车辆等中的蓄电池封装体。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代替仅搭载发动机作为驱动源的汽油车,已知将马达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动车、将发动机及蓄电池作为驱动源的混合动力机动车等电动车辆。在这些电动车辆中,搭载有向马达供给电力的蓄电池。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车辆中,在地板下搭载有收容了多个蓄电池的蓄电池壳体。
[0003]在这种电动车辆中,为了延长能够用马达行驶的行驶距离,需要搭载更多的蓄电池。为了搭载更多的蓄电池,考虑到如下内容,即例如,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蓄电池封装体那样,通过使两个蓄电池模块夹着板部在上下方向上重叠固定,构成一个蓄电池封装体。
[0004]在先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

88312号公报
[0006]然而,当在上下方向上重叠两个蓄电池模块时,除非将上下方向上的尺寸控制得小,否则可能会降低车室内的高度且可能会损害乘员的舒适性。尤其,当在上下方向上重叠分别收容蓄电池的两个蓄电池壳体时,在温度调节和操作性方面是有利的,但是上下方向上的尺寸趋于变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即使在上下方向上重叠两个蓄电池壳体时,也能够抑制上下方向上的大型化的蓄电池封装体。
[0008]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蓄电池封装体,其具备:
[0009]第一蓄电池模块;
[0010]第一蓄电池壳体,其收容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
[0011]第二蓄电池模块;以及
[0012]第二蓄电池壳体,其在所述第一蓄电池壳体的上方重叠配置,且收容所述第二蓄电池模块,
[0013]其中,
[0014]所述第二蓄电池模块固定到紧固连结部,该紧固连结部在所述第二蓄电池壳体的底面上形成且向下方鼓出,
[0015]所述第一蓄电池壳体的上表面中,在从上方观察时与所述紧固连结部重叠的位置,设置有收容所述紧固连结部的孔部。
[0016]专利技术效果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抑制蓄电池封装体在上下方向上的大型化。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搭载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蓄电池封装体的车辆的概略侧视图。
[0019]图2是图1的蓄电池封装体的立体图。
[0020]图3是图1的蓄电池封装体的分解立体图。
[0021]图4是表示第一蓄电池模块的冷却介质流路的图。
[0022]图5是表示第二蓄电池模块的冷却介质流路的图。
[0023]图6是表示蓄电池封装体整体的冷却介质流路的图。
[0024]图7是表示第二蓄电池壳体的上表面的俯视图。
[0025]图8是图2及图7的A

A线剖视图。
[0026]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蓄电池模块的固定结构的图,是图8的B部分的放大图。
[0027]图10是表示比较例的第二蓄电池模块的固定结构的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
蓄电池封装体;
[0030]11 第一蓄电池模块;
[0031]10A
ꢀꢀ
第一蓄电池壳体;
[0032]13
ꢀꢀ
第一壳体罩(第一蓄电池壳体的上表面);
[0033]20A
ꢀꢀ
第二蓄电池壳体;
[0034]21
ꢀꢀ
第二蓄电池模块;
[0035]23
ꢀꢀ
底座板(第二蓄电池壳体的底面);
[0036]41C
ꢀꢀ
上部流路部(温度调节流路);
[0037]60
ꢀꢀ
紧固连结部;
[0038]63
ꢀꢀ
密封构件;
[0039]132
ꢀꢀ
孔部;
[0040]133
ꢀꢀ
密封槽(槽部);
[0041]135
ꢀꢀ
槽部;
[0042]W
ꢀꢀ
冷却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以下,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蓄电池封装体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附图中,将蓄电池封装体的前方示为Fr,将后方示为Rr,将左侧示为L,将右侧示为R,将上方示为U,将下方示为D。需要说明的是,该蓄电池封装体的前后左右上下与搭载有蓄电池封装体的车辆的前后左右上下无关。
[0044]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V例如是电动车辆,在车室2的前方的前室3中搭载有电动机4,电动机4与在底板5的下方搭载的蓄电池封装体1电连接。在车室2中,配置有前部座位6及后部座位7,蓄电池封装体1配置于比后部座位7的下方的底板5更靠下方的位置。
[0045]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池封装体1具备第一蓄电池封装体10、以及配置于第一蓄电池封装体10的上部的第二蓄电池封装体20。
[0046]第一蓄电池封装体10具备多个(在该例子中为四个)蓄电池模块(以下,称为“第一
蓄电池模块”)11、收容第一蓄电池模块11的第一蓄电池壳体10A、以及对第一蓄电池模块11进行冷却的第一冷却机构40A(参照图6)。第一蓄电池壳体10A由第一壳体主体12、以及堵塞第一壳体主体12的上方的开口部的第一壳体罩13构成。
[0047]如图3所示,第一蓄电池模块11具备通过在前后方向上层叠多个蓄电池单体11a而构成的下单体层叠体14、以及配置于下单体层叠体14的前后方向(层叠方向)的两侧的一对端板15。第一蓄电池模块11中,下单体层叠体14和一对端板15通过未图示的固定杆一体组装。第一蓄电池模块11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
[0048]如图2及图3所示,第二蓄电池封装体20具备两个蓄电池模块(以下,称为“第二蓄电池模块”)21、收容第二蓄电池模块21的第二蓄电池壳体20A、以及对第二蓄电池模块21进行冷却的第二冷却机构40B(参照图6)。第二蓄电池壳体20A具备设置有两个第二蓄电池模块21的底座板23、覆盖底座板23的第二壳体罩24。
[0049]第二蓄电池模块21具备通过分别在左右方向上层叠多个蓄电池单体21a而构成的上单体层叠体25、以及配置于上单体层叠体25的左右方向(层叠方向)的两侧的一对端板26。第二蓄电池模块21中,上单体层叠体25和一对端板26通过未图示的固定杆一体组装。第二蓄电池模块21在与蓄电池单体21a的层叠方向相同的方向即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
[0050]第二蓄电池壳体20A在第一蓄电池壳体10A的上方重叠配置,从而第二蓄电池封装体20配置于第一蓄电池封装体10的上部。另外,第二蓄电池封装体20配置于第一蓄电池封装体10的前方。因此,如图1所示,蓄电池封装体1的高度在前方高,在后方低,且沿着后部座位7的座椅面而成。由此,能够在不损害乘员的舒适性的情况下将蓄电池封装体1配置于车辆的座位下方。
[0051]如图3所示,在第一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电池封装体,其具备:第一蓄电池模块;第一蓄电池壳体,其收容所述第一蓄电池模块;第二蓄电池模块;以及第二蓄电池壳体,其在所述第一蓄电池壳体的上方重叠配置,且收容所述第二蓄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第二蓄电池模块固定到紧固连结部,该紧固连结部在所述第二蓄电池壳体的底面上形成且向下方鼓出,所述第一蓄电池壳体的上表面中,在从上方观察时与所述紧固连结部重叠的位置,设置有收容所述紧固连结部的孔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封装体,其中,所述孔部是贯通所述第一蓄电池壳体的所述上表面的贯通孔,在所述第一蓄电池壳体的所述上表面上设置有围绕所述孔部的环状槽部,在所述槽部配置有与所述第二蓄电池壳体的所述底面抵接的密封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池封装体,其中,在所述第一蓄电池壳体的所述上表面与所述第二蓄电池壳体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田知之市川充郎安田知史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