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烧制陶瓷器的节能环保龙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5497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烧制陶瓷器的节能环保龙窑,包括本体、烧制架、壳体、螺栓和卡块,所述本体的两端侧壁设有火架,所述本体开设有烧制腔,所述本体的内壁设有滑槽,所述本体内壁设有弯块,所述烧制架的下表面设有多个轮子,所述本体的上表面设有螺槽。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烧制腔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滑槽,滑槽便于烧制架底部的轮子滑动,为了对烧制架的位置进行限制,烧制腔的底部设有对称的弯块,弯块与烧制架的端部相卡合,此时烧制架底部的轮子正好处于滑槽内,推动烧制架可以使其稳定的移动到最佳的烧制地点,在轮子与弯块的作用下推动烧制架更为方便,不必过于关注烧制架移动的位置是否合适。不必过于关注烧制架移动的位置是否合适。不必过于关注烧制架移动的位置是否合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烧制陶瓷器的节能环保龙窑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龙窑
,尤其涉及用于烧制陶瓷器的节能环保龙窑。

技术介绍

[0002]龙窑又称长窑,一种半连续式陶瓷烧成窑,它依一定的坡度建筑,以斜卧似龙而得名。龙窑出现于商代,这个时期的龙窑既烧制印纹硬陶,又烧制原始青瓷,即通常所说的“陶瓷同窑合烧”,至东汉晚期结束了陶瓷同窑合烧的状况,出现了专烧瓷器的龙窑。浙江上虞东汉窑址出土的青瓷碎片,经过化学分析和物理测定,已达到瓷器标准。东汉瓷器的出现与龙窑的改进有直接关系。早期龙窑一般长十几米到二十几米,到了宋代龙窑长达五六十米,个别地区甚至达到七八十米,一次可装烧二万件瓷器,对当时瓷器的发展起很大作用。龙窑逐渐增长,各朝的倾斜度和结构也不断改进,使龙窑烧成效果不断完善,宋、元时期的龙窑出现了一种在窑室内砌筑多道挡火墙,将其分成若干小室,挡火墙下部设烟火孔,使室与室之间相通,即所谓的“分室龙窑”。直至当今,南方有的地区仍然在使用龙窑烧制陶瓷器。龙窑自商代至明清时期南方地区多有砌筑。明代以前,南方各产瓷区,如江苏、浙江、广东、福建、江西和湖南等地均广泛采用。到2013年为止中国长江以南及东南亚部分地区仍保留有少数龙窑。
[0003]窑室分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多依山建筑示意图建筑示意图坡或土堆倾斜建造成一长隧道形窑炉,约与地平线构成10~20
°
角。窑头角度较大,约20
°
,中部约15
°
,后部约11
°
。窑头有预热室,窑尾通常不设烟囱或设置很矮小的烟囱,因龙窑本身就起着烟囱的作用。窑长约20~80米,陶窑可达100米,宽约1.5~2.5米,高约1.6~2米。横断面积以窑头最小,便于烧窑开始时热量集中,利于燃烧,中部最大,窑尾大于窑头而小于中部。拱顶成弧形,两侧上部或窑顶有多排直径约0.15米的投柴孔,窑身两侧有两个窑门。全窑结构简单,建筑费用较低,不需尺寸严格的拱砖。龙窑作业时,在窑室内码装坯体后,将所有窑门封闭。先烧窑头,由前向后依次投柴,逐排烧成。烧成温度最高达1300℃,并可控制还原焰。
[0004]龙窑内的烧制架放入较为费力,烧制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气体,有些气体散发到空气中会污染大气,因此需要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用于烧制陶瓷器的节能环保龙窑。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用于烧制陶瓷器的节能环保龙窑,包括本体、烧制架、壳体、螺栓和卡块,所述本体的两端侧壁设有火架,所述本体开设有烧制腔,所述本体的内壁设有滑槽,所述本体内壁设有弯块,所述烧制架的下表面设有多个轮子,所述本体的上表面设有螺槽,所述本体上设有气口,所述壳体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气口相贴合,所述壳体上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贯穿橡胶垫,所述壳体的两侧侧壁开设有对称的通槽,所述壳体的内壁设有对称的固定杆,
所述固定杆上套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上设有限位块二,所述滑杆贯穿弯杆,所述卡块的侧壁开设有凹槽一,所述卡块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二,所述卡块的上表面设有拉块,所述卡块的侧壁设有滤网,所述壳体的上表面抵接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上贯穿有拉杆,所述转动板的上表面设有拉手,所述转动板的端部设有凸块,所述壳体的端部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设有垫片。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所述烧制架的两端与弯块相卡合。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所述烧制架的底部设有轮子。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所述固定杆上套设有弹簧一,所述固定杆上设有限位块一。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所述滑杆一上套设有弹簧二。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7]所述滑杆一的端部设有限位块三。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9]所述转动板上贯穿有拉杆,所述拉杆的端部设有限位块四,所述拉杆上套设有弹簧三。
[0020]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1、本专利技术中,烧制腔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滑槽,滑槽便于烧制架底部的轮子滑动,为了对烧制架的位置进行限制,烧制腔的底部设有对称的弯块,弯块与烧制架的端部相卡合,此时烧制架底部的轮子正好处于滑槽内,推动烧制架可以使其稳定的移动到最佳的烧制地点,在轮子与弯块的作用下推动烧制架更为方便,不必过于关注烧制架移动的位置是否合适。
[0022]2、本专利技术中,滤网固定在卡块上,卡块向下推动到预定的位置,卡块的凹槽二与壳体上的固定块相卡合,能有效使窑内散发出来的有害气体通过滤网的过滤再排放至空气中,更加的环保。
[0023]3、本专利技术中,卡块与橡胶垫抵接能实现较好的密封性,防止窑内产生的有害气体从壳体缝隙散发到空气中使滤网的过滤效果大大降低,弹簧一对连接块的力使卡块能够稳定的与橡胶垫抵接。
[0024]4、本专利技术中,卡块与滤网的更换较为方便,只需将壳体两侧的滑杆向远离壳体的方向沿水平拉动即可使弯杆解除对卡块的限制作用,提起拉块即可将滤网取出进行更换,操作简单,容易上手,能够节省大量时间。
[0025]5、本专利技术中,壳体上表面的出气孔有转动板将其覆盖,在窑无需使用的时候向上拉动拉杆即可通过拉手将转动板提起使转动板的凸块与卡槽卡合,转动板防止外界对壳体内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烧制陶瓷器的节能环保龙窑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烧制陶瓷器的节能环保龙窑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烧制陶瓷器的节能环保龙窑的A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烧制陶瓷器的节能环保龙窑的A-A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烧制陶瓷器的节能环保龙窑的壳体上表面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例说明:
[0032]1、本体;2、火架;3、烧制腔;4、弯块;5、滑槽;6、烧制架;7、轮子;8、螺槽;9、壳体;10、螺栓;11、气口;12、开口;13、橡胶垫;14、固定块;15、通槽;16、固定杆;17、限位块一;18、弹簧一;19、滑杆;20、连接块;21、弹簧二;22、限位块二;23、限位块三;24、弯杆;25、凹槽一;26、凹槽二;27、拉块;28、滤网;29、转动板;30、拉杆;31、弹簧三;32、限位块四;33、拉手;34、凸块;35、卡槽;36、垫片;37、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烧制陶瓷器的节能环保龙窑,包括本体(1)、烧制架(6)、壳体(9)、螺栓(10)和卡块(37),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两端侧壁设有火架(2),所述本体(1)开设有烧制腔(3),所述本体(1)的内壁设有滑槽(5),所述本体(1)内壁设有弯块(4),所述烧制架(6)的下表面设有多个轮子(7),所述本体(1)的上表面设有螺槽(8),所述本体(1)上设有气口(11),所述壳体(9)上设有开口(12),所述开口(12)与气口(11)相贴合,所述壳体(9)上设有固定块(14),所述固定块(14)贯穿橡胶垫(13),所述壳体(9)的两侧侧壁开设有对称的通槽(15),所述壳体(9)的内壁设有对称的固定杆(16),所述固定杆(16)上套设有连接块(20),所述连接块(20)滑动连接有滑杆(19),所述滑杆(19)上设有限位块二(22),所述滑杆(19)贯穿弯杆(24),所述卡块(37)的侧壁开设有凹槽一(25),所述卡块(37)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二(26),所述卡块(37)的上表面设有拉块(27),所述卡块(37)的侧壁设有滤网(28),所述壳体(9)的上表面抵接转动板(29),所述转动板(29)上贯穿有拉杆(30),所述转动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玉兰谢开美
申请(专利权)人:辰溪县乾隆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