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可变教学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5253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械制图可变教学模型,其包括底座,以及设于底座上支撑件,支撑件上设有第一模具件和第二模具件,且沿支撑件的高度方向,第一模具件位于第二模具件的下方,第一模具件和第二模具件之间被配置为角度可调,并于第一模具件和第二模具件上分别设有于高度方向上位置可调的第三模具件。该教学模型还包括安装部,安装部包括设于第二模具件底部的环第二模具件轴向布置的环状第一凸沿,以及对应于第一凸沿,内凹成型于第一模具件顶部的第一承接沿,且第一凸沿可适配的插入第一承接沿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机械制图可变教学模型,能够实现自身便捷拆卸及自身角度调节,便于教学演示,值得推广使用。值得推广使用。值得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械制图可变教学模型


[0001]本技术机械制图教学教具涉及
,特别涉及一种机械制图可变教学模型。

技术介绍

[0002]机械结构的表达,通常经过绘制结构图形的右视图、俯视图和断面图(旧称剖面图)等来实现,在进行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作为基础,学会绘制结构图形尤为重要。所以,在学员初学阶段一般都是先学习绘制基本模型,教员为了便于教学,会通过展示教具模型来帮助学员理解,以及绘制图形,然而现有的教具模型一般都是单一不可变换形状的,需要大量不同的教具模型来进行拼接来改变不同形状,使用起来比较繁琐。
[0003]中国专利CN208607836U公开了一种机械制图可变教具模型,其主要包括支撑座、放置板、转动杆、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和第三固定杆。通过螺接设置,使得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之间的连接角度可调,并使得第三固定杆在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上的位置可调,以使该模型显示出不同角度的视图,便于该模型投影出不同角度的视图,从而解决了教具模型的单一性和使用繁琐的问题。
[0004]但是,上述的可变教具模型在教学使用过程中,由于全部采用螺接方式,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之间的调节和拆卸,以及第三固定杆在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上的调节及拆卸,不够便捷,往往在操作过程中占用了大量时间,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率;尤其是,为教学演示需要,使用多个相同组成构件进行组装时,会显得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机械制图可变教学模型,可实现自身便捷拆卸及自身角度调节,便于教学演示。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机械制图可变教学模型,包括底座,所述教学模型还包括:
[0008]支撑件,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撑件上设有第一模具件和第二模具件,且沿所述支撑件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模具件位于所述第二模具件的下方,于所述第一模具件和所述第二模具件上分别设有于高度方向上位置可调的第三模具件;
[0009]安装部,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模具件底部的环所述第二模具件轴向布置的环状第一凸沿,以及对应于所述第一凸沿,内凹成型于所述第一模具件顶部的第一承接沿,且所述第一凸沿可适配的插入所述第一承接沿内;所述第一凸沿外壁上设有沿所述第一凸沿径向对称布置的两个第一凸起,并对应的,于所述承接沿的内壁上开设有可供两所述第一凸起导向滑动的异形槽,所述异形槽具有可供两所述第一凸起滑入或滑出的直行槽,以及与两所述直行槽槽底相连通的曲形槽,且所述曲形槽沿所述第一承接沿周向的展开图为具有多个波峰和波谷的波浪形;
[0010]所述第二模具件因两所述第一凸起滑至所述曲形槽内的其一所述波谷处,而构成
与所述第一模具件的固定相连,且所述第二模具件可因两所述第一凸起于其一所述波谷滑至另一所述波谷,而构成与所述第一模具件之间的角度调节。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沿朝向所述第一承接沿的一端设置有倒角。
[0012]进一步的,相对于所述第一凸沿,于所述第二模具件的顶部内凹成型有与所述第一凸沿相适配的第二承接沿。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模具件的一端设有随形于所述第一凸沿的第二凸沿,并对应于所述第二凸沿,于所述第一模具件和所述第二模具件的外壁上,分别内凹成型有沿所述支撑件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三承接沿,且所述第三承接沿与所述第二凸沿相适配。
[0014]进一步的,相对于所述第二凸沿,于所述第三模具件的另一端上内凹成型有与所述第二凸沿相适配的第四承接沿。
[0015]进一步的,于所述第二凸沿和所述第三承接沿之间设有压缩弹簧。
[00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17](1)本技术所述的机械制图可变教学模型,通过配合设置第一凸沿和第一承接沿,可实现第一模具件和第二模具件之间的便捷拆装,以及两者之间角度的调节,同时,第三模具件于第一模具件和第二模具件上沿高度方向位置可调设置,可实现装置自身整体角度的多样化调节,装置实用性强,便于教学演示。其中,第一凸起和异形槽的配合使用,利于实现第一模具件和第二模具件之间的便捷拆装,以及两者之间角度的调节。
[0018](2)第一凸沿朝向第一承接沿的一端上设置倒角,便于第一凸沿插入第一承接沿内,即利于第一模具件和第二模具件之间的便捷拆装。
[0019](3)于第二模具件的顶部设置与第一凸沿相适配的第二承接沿,可实现多个模具之间的拼装,并可利于在教学演示中展示多种几何组合角度,从而有效提高装置使用效果。
[0020](4)通过设置第二凸沿和第三承接沿,利于实现第三模具件与第一模具件和第二模具件之间的便捷拆装,以及位置可调,进而利于第三模具件与第一模具件和第二模具件之间所组成的几何图形的变换,提高装置演示效果。
[0021](5)设置第四承接沿,便于实现多个第三模具件的叠加,进而利于增强装置整体图形变化的多样性。
[0022](6)于第二凸沿和第三承接沿之间设置压缩弹簧,以在自然状态下,可通过弹簧的释能伸展而于第二凸沿和第三承接沿之间形成顶推力,提高第二凸沿和第三承接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3]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机械制图可变教学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机械制图可变教学模型的主视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机械制图可变教学模型的俯视图;
[002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异形槽沿第一承接沿周向的展开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底座;2、支撑件;3、第一模具件;300、第一承接沿;301、异形槽;3011、直行槽;3012、曲形槽;3013、波峰;3014、波谷;
[0031]4、第二模具件;401、第一凸沿;4010、第一凸起;402、第二承接沿;403、第三承接沿;
[0032]5、第三模具件;501、第二凸沿;502、第四承接沿。
具体实施方式
[003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背”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5]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制图可变教学模型,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教学模型还包括:支撑件(2),设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支撑件(2)上设有第一模具件(3)和第二模具件(4),且沿所述支撑件(2)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模具件(3)位于所述第二模具件(4)的下方,于所述第一模具件(3)和所述第二模具件(4)上分别设有于高度方向上位置可调的第三模具件(5);安装部,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模具件(4)底部的环所述第二模具件(4)轴向布置的环状第一凸沿(401),以及对应于所述第一凸沿(401),内凹成型于所述第一模具件(3)顶部的第一承接沿(300),且所述第一凸沿(401)可适配的插入所述第一承接沿(300)内;所述第一凸沿(401)外壁上设有沿所述第一凸沿(401)径向对称布置的两个第一凸起(4010),并对应的,于所述承接沿的内壁上开设有可供两所述第一凸起(4010)导向滑动的异形槽(301),所述异形槽(301)具有可供两所述第一凸起(4010)滑入或滑出的直行槽(3011),以及与两所述直行槽(3011)槽底相连通的曲形槽(3012),且所述曲形槽(3012)沿所述第一承接沿(300)周向的展开图为具有多个波峰(3013)和波谷(3014)的波浪形;所述第二模具件(4)因两所述第一凸起(4010)滑至所述曲形槽(3012)内的其一所述波谷(3014)处,而构成与所述第一模具件(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京华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