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车座管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52020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行车车座管柱,车座管柱的底端插入至车架的套管内,车座管柱的底端设有第一限位部,套管内设有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相配合,对车座管柱与套管在圆周方向进行限位,且第一限位部可在第二限位部内沿套管轴向滑动,所述车座管柱表面设有外螺纹,套管顶端设有一螺套,螺套内壁的内螺纹与车座管柱表面的外螺纹相适配,使得车座管柱与螺套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座管柱与车架套管之间通过螺套连接,使得在调节车座管柱的伸出长度时,通过转动螺套即可实现,具有更加省力的优点。更加省力的优点。更加省力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行车车座管柱


[0001]本技术涉及自行车
,尤其涉及一种自行车车座管柱。

技术介绍

[0002]车座管柱是自行车车架的主要构件之一,其主要是配合车架上的套管支撑车座,并通过在套管内伸缩调节,实现对车座高度的调节,目前,现有的车座管柱与车架套管之间的伸出调节过程主要依赖于人手部拔插实现,在自行车使用较长时间之后,受到雨水的侵蚀,车座管柱与车座套管之间容易生锈,以及自行车使用过程中造成的车座管柱或者车架套管的形变,均会直接影响到车座管柱与车架套管之间的灵活性,导致车座管柱的拔插十分费力,因此,需要对车座管柱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车座管柱,旨在使得车座管柱调节更加方便,且不易受车座管柱与车架套管之间变形以及生锈的影响,解决现有技术中,依靠人力拔插车座管柱较为费力,尤其是车座管柱与车架套管之间生锈后难以拔插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自行车车座管柱,车座管柱的底端插入至车架的套管内,车座管柱的底端设有第一限位部,套管内设有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相配合,对车座管柱与套管在圆周方向进行限位,且第一限位部可在第二限位部内沿套管轴向滑动,所述车座管柱表面设有外螺纹,套管顶端设有一螺套,螺套内壁的内螺纹与车座管柱表面的外螺纹相适配,使得车座管柱与螺套螺纹连接。
[0005]优选地,所述螺套的底端插入套管内,且螺套外表面设有第三限位部,套管内壁设有第四限位部,第三限位部与第四限位部相配合,对螺套与套管在轴向进行限位,并使得螺套可相对套管转动。
[0006]优选地,所述螺套的顶端具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底面支撑在套管顶部。
[0007]优选地,所述支撑部的一侧铰接有可在竖直面转动的操作杆,所述操作杆与支撑部的转动连接处设有一回转扭簧,所述套管表面设有多个与操作杆相适配的限位槽。
[0008]优选地,所述操作杆与支撑部的连接端设有卡口,支撑部上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紧固螺栓的螺纹端与卡口尺寸相适配。
[0009]本申请的自行车车座管柱,通过在车座管柱与车架的套管之间设置螺套,并使得车座管柱与螺套之间螺纹配合,同时结合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限位作用,使得转动螺套即可调节车座管柱从套管内伸出的长度,进而达到调节车座高度的效果,同时,利用转动发力的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直接拔插车座管柱的方式,本申请的操作更加方便,且在转动螺套过程中,车座管柱呈连续移动的方式,具有微调的效果,同时,车座管柱与螺套的螺纹连接方式,使得车座高度调节完毕之后,即可实现对车座的固定,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更加方便、有效。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自行车车座管柱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自行车车座管柱的剖视图。
[0012]图3为本技术自行车车座管柱的拆分示意图。
[0013]图4为本技术自行车车座管柱的图2中A部放大图。
[0014]图5为本技术自行车车座管柱的图3中B部放大图。
[0015]附图标号说明:
[0016]1、车座管柱;2、套管;3、第一限位部;4、第二限位部;5、螺套;6、第三限位部;7、第四限位部;8、支撑部;9、操作杆;10、回转扭簧;11、限位槽;12、卡口;13、紧固螺栓。
[0017]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出一种自行车车座管柱1,车座管柱1的底端插入至车架的套管2内,车座管柱1的底端设有第一限位部3,套管2内设有第二限位部4,第一限位部3与第二限位部4相配合,对车座管柱1与套管2在圆周方向进行限位,且第一限位部3可在第二限位部4内沿套管2轴向滑动,车座管柱1表面设有外螺纹,套管2顶端设有一螺套5,螺套5内壁的内螺纹与车座管柱1表面的外螺纹相适配,使得车座管柱1与螺套5螺纹连接。
[0020]具体的,第一限位部3为形成与车座管柱1底端呈长方体状结构,第二限位部4为形成于套管2内呈与第一限位部3相适配的长方体空腔,第一限位部3在第二限位部4内可沿轴向滑动,但是无法转动,以使得,转动螺套5时,可调节车座管柱1的伸出长度。
[0021]螺套5的底端插入套管2内,且螺套5外表面设有第三限位部6,套管2内壁设有第四限位部7,第三限位部6与第四限位部7相配合,对螺套5与套管2在轴向进行限位,并使得螺套5可相对套管2转动,具体的,第三限位部6可以是套在螺套5表面的滑环,第四限位部7为开设在套管2内壁的环形槽,滑环设置在环形槽内与其配合,同时,在轴向对螺套5进行限位。
[0022]本申请的自行车车座管柱1,采用上述方案之后,通过转动螺套5即可调节车座管柱1在套管2内的伸出长度,进而,调节车座的高度,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调节车座管柱1在套管2内的伸出长度主要依靠人力拔插车座管柱1的方式而言,本申请的方案,操作更加省力且方便,尤其是,在自行车使用长时间之后,受到雨水的侵蚀,车座管柱1与套管2之间容易生锈,而拔插时主要依靠手握车座套管2操作,使得拔插十分费力,而本方案通过设计螺套5的顶端呈外六角结构,可借用扳手旋转螺套5,即使发生车座管柱1与套管2之间生锈的情况,也能够转动螺套5。
[0023]螺套5的顶端具有支撑部8,支撑部8呈外六角结构,支撑部8的底面支撑在套管2顶部,支撑部8的一侧铰接有可在竖直面转动的操作杆9,操作杆9与支撑部8的转动连接处设
有一回转扭簧10,套管2表面设有多个与操作杆9相适配的限位槽11,向上转动操作杆9使得其呈水平状态,可通过操作杆9转动螺套5,更加方便,操作杆9在回转扭簧10的作用下回复至竖直状态,并位于限位槽11内,实现对螺套5的固定,进而,在车座的高度调节完毕之后,辅助螺套5对车座进行固定,同时,操作杆9呈竖直状态时,其与支撑部8的连接端收纳于支撑部8内。
[0024]操作杆9与支撑部8的连接端设有卡口12,支撑部8上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13,紧固螺栓13的螺纹端与卡口12尺寸相适配,在操作杆9呈竖直状态并位于限位槽11内时,旋进紧固螺栓13,使得其螺纹端进入卡口12内,此时,紧固螺栓13实现对操作杆9的固定,进一步提高螺套5的固定效果,从而增强车座调节后的稳定性。
[0025]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技术的构思下,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车座管柱,其特征在于,车座管柱(1)的底端插入至车架的套管(2)内,车座管柱(1)的底端设有第一限位部(3),套管(2)内设有第二限位部(4),第一限位部(3)与第二限位部(4)相配合,对车座管柱(1)与套管(2)在圆周方向进行限位,且第一限位部(3)可在第二限位部(4)内沿套管(2)轴向滑动,所述车座管柱(1)表面设有外螺纹,套管(2)顶端设有一螺套(5),螺套(5)内壁的内螺纹与车座管柱(1)表面的外螺纹相适配,使得车座管柱(1)与螺套(5)螺纹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座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套(5)的底端插入套管(2)内,且螺套(5)外表面设有第三限位部(6),套管(2)内壁设有第四限位部(7),第三限位部(6)与第四限位部(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至铃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泰胜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