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伺服节能内转式齿轮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4933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伺服节能内转式齿轮泵,包括一泵本体、一设置于泵本体前端的前盖和一设置于泵本体后端的后盖,前盖具有一进油口以及一进油通道,流体从进油口并经进油通道被吸入泵本体腔室时或者从泵本体腔室经由出油通道排出的高压流体至出油口时均不需通过内齿圈上的贯穿孔,不会形成扰流阻碍,出油口输出的流体是出油通道将从泵本体腔室内流出的高压流体以平行于外齿轴轴向的方向导入到出油口,受压形成的高压流体可通过泵本体腔室的侧壁并经过出油通道、出油口大量快速的流出,能稳定的输出流体的压力及流量,尤其高压低转速时,提升伺服节能泵在高压低转速时的优越性能。越性能。越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伺服节能内转式齿轮泵


[0001]本技术涉及泵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伺服节能内转式齿轮泵。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授权公开号为CN203627218U公开了一种内转式齿轮泵,其在泵本体内利用一根心轴驱动齿轴,然后利用齿轴与内齿圈的局部啮合关系带动内齿圈同步转动,在两者转动的过程中可将流体(例如液压油)自进油口吸入泵本体的腔室内,再从出油口将加压后的流体排出腔室外,然而此种内转式齿轮泵的腔室的内壁面凹设有高压油槽,其内齿圈的周面上设有复数个贯穿孔,且利用一个压力保持器将腔室区分成高、低压腔,内转式齿轮泵的进油口与出油口均设置于泵本体腔室的内壁上,进油口与出油口均以正对心轴的方式设置,当流体从进油口进入腔室后要先从进油口附近的低压区经过内齿圈上的贯穿孔及齿圈双侧的低压区后进入到内齿圈内,再由内齿圈内向外进入到内齿圈的外侧与油槽之间形成的高压区,最后向出油口流出,因出油口位在心轴的径向上,流体进出齿轮泵需两次通过内齿圈周面设置有的贯穿孔,贯穿孔易形成扰流阻碍,且当内齿圈转动时若泵本体腔室内混入杂质则易造成高压腔室内壁压力阻隔区的刮伤,从而造成输出流体油泵的流体在高压油槽内压力无法提升及流体流量流失的问题,进而丧失油泵的功能,此种内转式齿轮泵失效输送流体不流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提供一种伺服节能内转式齿轮泵,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升伺服节能内转式齿轮泵输送流体的流畅性。
[0004]有必要针对上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伺服节能内转式齿轮泵,包括:
[0006]一泵本体;
[0007]一设置于泵本体前端的前盖和一设置于泵本体后端的后盖;
[0008]一设置于泵本体腔室内的内齿圈和一与内齿圈局部啮合的外齿轴,内齿圈与外齿轴之间设置有压力保持器;
[0009]所述前盖具有一进油口以及一进油通道,进油口与前盖外端面相连通,进油口与进油通道相连通,进油通道与泵本体腔室相连通,进油通道用于将从进油口进入的流体以平行于外齿轴轴向的方向导入至泵本体腔室内;
[0010]所述后盖具有一出油口以及一出油通道,出油口与后盖外端面相连通,出油口与出油通道相连通,出油通道与泵本体腔室相连通,出油通道用于将从泵本体腔室内流出的高压流体以平行于外齿轴轴向的方向导入到出油口。
[0011]优选的,所述压力保持器包括:
[0012]一呈月牙形的保压正片和一呈弧形的保压副片;
[0013]所述保压正片包括第一半月牙部和第二半月牙部;
[0014]所述第二半月牙部的外周面设置有一容纳槽,保压副片置于容纳槽内,容纳槽的底部与保压副片之间的间隙形成导压腔,容纳槽邻近第一半月牙部的槽壁形成一用于阻挡保压副片的阻挡部;
[0015]所述容纳槽底部设置有第一弹片槽和第二弹片槽;
[0016]所述第一弹片槽内设置有第一弹片,第二弹片槽内设置有第二弹片和保压棒,第一弹片抵接于保压副片,第二弹片抵接于保压棒,保压棒抵接于保压副片。
[0017]优选的,所述保压正片的两端面各设置有一嵌合槽,两嵌合槽各设置有一固定柱,内齿圈与前盖之间设置有一压力侧板,内齿圈与后盖之间亦设置有一压力侧板,两个固定柱的一端嵌设于保压正片的两个嵌合槽内,其中一固定柱的另一端穿过压力侧板后插设于前盖的一个前插孔中,另一固定柱的一端穿过压力侧板后插设于后盖的一个后插孔中。
[0018]优选的,所述泵本体的前后两端各设置有一定位柱,泵本体前端设置有的定位柱插入至前盖的定位孔中,泵本体后端设置有的定位柱插入至后盖的定位孔中。
[0019]优选的,所述第一半月牙部的端部为第一牙端,第一牙端的角度为20~40 度。
[0020]优选的,所述第二半月牙部的端部为第二牙端,第二牙端的角度为15~35 度,且第一牙端的角度大于第二牙端的角度。
[0021]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片为波形弹簧。
[0022]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片为波形弹簧。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4]流体从进油口并经进油通道被吸入泵本体腔室时或者从泵本体腔室经由出油通道排出至出油口时均不需通过内齿圈上的贯穿孔,不会形成扰流阻碍,且本技术中出油口不在心轴的径向上,高压液体可由腔室的侧向大量的快速的流出至出油通道快速排出,提供油泵稳定的流量及压力的输出,高压液体排油不在内齿圈的外径,内齿圈与泵本体在油液因故吸入异物而刮伤本体时,也不会造成压力骤降或流量损失的大问题,不易造成油泵失效,可有效提升输送流体的流畅性。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26]图2为图1的A

A向剖视图;
[0027]图3为图1的B

B向剖视图;
[0028]图4为图1的C

C向剖视图;
[0029]图5为本技术中压力保持器的立体图;
[0030]图6为本技术中压力保持器的爆炸图;
[0031]图7为本技术中压力保持器的侧视图;
[0032]图8为压力保持器中保压副片处于张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0033]图9为本技术的爆炸图。
[0034]附图标记:
[0035]1、保压正片;2、保压副片;3、第一半月牙部;4、第二半月牙部;5、嵌合槽;6、固定柱;7、容纳槽;8、第一弹片槽;9、第二弹片槽;10、第一弹片;11、第二弹片;12、保压棒;13、泵本体;14、前盖;15、后盖;16、内齿圈;17、外齿轴;18、压力侧板;19、前插孔;20、后插孔;21、
第一牙端;22、第一半月牙部外侧;23、第一半月牙部内侧;24、导压腔;25、阻挡部;26、第二牙端;27、进油口;28、进油通道;29、腔室;30、出油口; 31、出油通道;32、定位柱;33、定位孔;34、润滑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7]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顶”、“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8]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伺服节能内转式齿轮泵,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泵本体;一设置于泵本体前端的前盖和一设置于泵本体后端的后盖;一设置于泵本体腔室内的内齿圈和一与内齿圈局部啮合的外齿轴,内齿圈与外齿轴之间设置有压力保持器;所述前盖具有一进油口以及一进油通道,进油口与前盖外端面相连通,进油口与进油通道相连通,进油通道与泵本体腔室相连通,进油通道用于将从进油口进入的流体以平行于外齿轴轴向的方向导入至泵本体腔室内;所述后盖具有一出油口以及一出油通道,出油口与后盖外端面相连通,出油口与出油通道相连通,出油通道与泵本体腔室相连通,出油通道用于将从泵本体腔室内流出的高压流体以平行于外齿轴轴向的方向导入到出油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节能内转式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保持器包括:一呈月牙形的保压正片和一呈弧形的保压副片;所述保压正片包括第一半月牙部和第二半月牙部;所述第二半月牙部的外周面设置有一容纳槽,保压副片置于容纳槽内,容纳槽的底部与保压副片之间的间隙形成导压腔,容纳槽邻近第一半月牙部的槽壁形成一用于阻挡保压副片的阻挡部;所述容纳槽底部设置有第一弹片槽和第二弹片槽;所述第一弹片槽内设置有第一弹片,第二弹片槽内设置有第二弹片和保压棒,第一弹片抵接于保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义耀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泰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