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拌和楼进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4661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沥青拌和楼进料装置,涉及沥青拌和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沥青拌和楼拌缸一侧壁外连接有固定块,沥青拌和楼拌缸侧壁和固定块内均设有开口,沥青拌和楼拌缸侧壁的开口底部设有第一斜坡,固定块的开口底部设有第二斜坡,沥青拌和楼拌缸侧壁的开口内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外设有推板,固定板与推板之间通过伸缩杆连接,伸缩杆设置在固定板与推板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外加剂投放便利,改造前工人投外加剂的时间一般只有1~2s,改进后时间变成了每盘混合料的拌和时间35~55s,与石料同时投入拌和楼拌缸内;确保干拌充分,使外加剂与石料均匀拌和,外加剂与石料同步加入至拌和楼拌缸内,在拌和时间上有保证。在拌和时间上有保证。在拌和时间上有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沥青拌和楼进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沥青拌和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沥青拌和楼进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的沥青拌和楼采用间歇式拌和楼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拌制,沥青混合料逐盘进行拌和。拌和过程分三个阶段:

投放石料进行干拌,加热好的石料经除尘筛分后进入拌缸;

投放沥青进行湿拌,拌和均匀的石料与沥青在拌缸内进行湿拌;

投放矿粉,将第二阶段的拌和的混合料进行第三阶段的拌和,这个过程也是湿拌的一个过程。一般在施工过程中干拌时间为3~5s,湿拌时间为30~50s。
[0003]由于沥青路面的功能性需求,在部分路段沥青面层铺筑过程中需要添加纤维、高模量剂之类的外加剂。现有市面上沥青拌和楼上没有专门添加外加剂(高模量、纤维)的设备,另外增加设备添加沥青混合料外加剂的成本太高,且拌和楼上空间有限。所以主流的外加剂添加采用人工投放的方法,投放时通过拌缸侧边的开口,与石料同时进入拌缸。外加剂按添加量制成袋装(每袋或多袋作为每盘料的添加量)。但由于人工投放难以保证第一时间投入至拌锅内,这使得混合料干拌时间,没法保证,外加剂在石料内的分布难以保证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沥青拌和楼进料装置,解决了如何方便对外加剂添加入沥青拌和楼。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沥青拌和楼进料装置,包括沥青拌和楼拌缸和拌和楼拌缸盖,还包括固定块、固定板、液压杆、板状伸缩体、推杆、伸缩杆和推板;r/>[0006]所述沥青拌和楼拌缸一侧壁外连接有固定块,所述沥青拌和楼拌缸侧壁和固定块内均设有开口,所述沥青拌和楼拌缸侧壁的开口底部设有第一斜坡,所述固定块的开口底部设有第二斜坡,所述第一斜坡和第二斜坡相接;
[0007]所述沥青拌和楼拌缸侧壁的开口内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外设有推板,所述固定板与推板之间通过伸缩杆连接,所述伸缩杆设置在固定板与推板的两侧;
[0008]所述推板内侧连接有板状伸缩体,所述板状伸缩体与固定板之间连接有两个推杆,所述板状伸缩体两侧和两个推杆分别设置在两个伸缩杆内;
[0009]所述固定板与第一斜坡、伸缩杆与第二斜坡之间均留有间隔;
[0010]所述伸缩杆上方设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两端分别与推板和固定板连接;
[0011]所述拌和楼拌缸盖内侧与沥青拌和楼拌缸接触处设有感应器,所述感应器和液压杆均与外接控制系统连接。
[0012]进一步地,伸缩杆包括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均为圆柱结构,所述第一套筒的截面直径大于第二套筒的截面直径,所述第二套筒第一端滑动连接的设置在第一套筒第二端内,所述第二套筒第二端与推板连接,所述第一套筒第一端与固定板连接,所述推杆设置在第一套筒内,所述推杆与第二套筒滑动的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
套筒上设有与板状伸缩体相配合的滑动扩口,所述板状伸缩体两侧分别滑动连接的设置在两个第二套筒的滑动扩口内。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板状伸缩体包括若干板状滑动框,若干所述板状滑动框之间依次滑动连接,且若干板状滑动框从推板至固定板的方向上厚度依次变大;若干所述板状滑动框之间的滑动端头处设有限制脱出的凸起。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斜坡和第二斜坡上均铺设有滑板。
[0015]更进一步地,所述板状伸缩体处于收缩状态的长度尺寸与推杆的长度尺寸之和小于固定块的宽度尺寸。
[0016]更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杆的缸筒端头与推板连接,所述液压杆的活塞杆端头与固定板连接。
[0017]更进一步地,所述推板外侧连接有L型杆,所述L型杆横臂连接在推板中心处,所述液压杆的缸筒贯穿推板与L型杆竖臂连接。
[0018]更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杆的缸筒上套设有保护罩。
[0019]更进一步地,所述所述固定板与第一斜坡、伸缩杆与第二斜坡之间留有的间隔尺寸大于待放置外加剂盘的高度尺寸。
[0020]更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杆距两个伸缩杆宽度距离大于待放置外加剂盘的宽度尺寸。
[0021]本技术的优点:
[002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沥青拌和楼进料装置,将拌和楼拌缸内的开关通过液压杆构成一种联动装置,类似于一种活动的抽屉形式,当其称量好的石料尽数放完后,拌和楼拌缸盖关闭,投放外加剂的内装置外拉,在每盘料拌制过程中,拌和楼拌缸盖打开放料,投放外加剂的内装置内送投放外加剂;
[0023]拌和楼拌缸盖打开,通过液压杆、板状伸缩体、推杆、伸缩杆和推板之间的配合,使得板状伸缩体、推杆和伸缩杆均处在沥青拌和楼拌缸侧壁和固定块的开口内,避免本装置受到石料落下的冲击;
[0024]通过板状伸缩体与推杆的配合,使得板状伸缩体与待放置外加剂盘的接触面变小,由于待放置外加剂盘的重心影响,从板状伸缩体上通过两个伸缩杆之间的距离掉落至固定块的开口处的第二斜坡上,分别通过第二斜坡和第一斜坡滑动进入沥青拌和楼拌缸内;
[0025]通过感应器的设置,方便对其液压杆收缩状态的感应控制;
[0026]拌和楼拌缸盖关闭,外接控制系统控制液压杆工作扩张,推板、伸缩杆和板状伸缩体复位,方便操作人员进行装料准备下一盘混合料的外加剂;
[0027]本技术对外加剂投放便利,改造前工人投外加剂的时间一般只有1~2s,改进后投放外加剂的准备时间变成了每盘混合料的拌和时间35~55s,石料同时投入拌和楼拌缸内;确保干拌充分,使外加剂与石料均匀拌和,外加剂与石料同步加入至拌和楼拌缸内,在拌和时间上有保证。
[0028]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30]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2是本技术的板状伸缩体展开示意图;
[0032]图3是本技术的板状伸缩体收缩示意图;
[0033]图4是本技术的板状伸缩体侧视图;
[0034]图5是本技术的第二套筒侧视图。
[0035]附图标记:
[0036]1‑
沥青拌和楼拌缸、2

固定块、3

固定板、4

液压杆、5

板状伸缩体、6

推杆、7

滑板、8

伸缩杆、9

推板、10

L型杆;
[0037]11

开口、12

第一斜坡;
[0038]21

第二斜坡;
[0039]51

板状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沥青拌和楼进料装置,包括沥青拌和楼拌缸(1)和拌和楼拌缸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块(2)、固定板(3)、液压杆(4)、板状伸缩体(5)、推杆(6)、伸缩杆(8)和推板(9);所述沥青拌和楼拌缸(1)一侧壁外连接有固定块(2),所述沥青拌和楼拌缸(1)侧壁和固定块(2)内均设有开口(11),所述沥青拌和楼拌缸(1)侧壁的开口(11)底部设有第一斜坡(12),所述固定块(2)的开口(11)底部设有第二斜坡(21),所述第一斜坡(12)和第二斜坡(21)相接;所述沥青拌和楼拌缸(1)侧壁的开口(11)内连接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外设有推板(9),所述固定板(3)与推板(9)之间通过伸缩杆(8)连接,所述伸缩杆(8)设置在固定板(3)与推板(9)的两侧;所述推板(9)内侧连接有板状伸缩体(5),所述板状伸缩体(5)与固定板(3)之间连接有两个推杆(6),所述板状伸缩体(5)两侧和两个推杆(6)分别设置在两个伸缩杆(8)内;所述固定板(3)与第一斜坡(12)、伸缩杆(8)与第二斜坡(21)之间均留有间隔;所述伸缩杆(8)上方设有液压杆(4),所述液压杆(4)两端分别与推板(9)和固定板(3)连接;所述拌和楼拌缸盖内侧与沥青拌和楼拌缸(1)接触处设有感应器,所述感应器和液压杆(4)均与外接控制系统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拌和楼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8)包括第一套筒(81)和第二套筒(82);所述第一套筒(81)和第二套筒(82)均为圆柱结构,所述第一套筒(81)的截面直径大于第二套筒(82)的截面直径,所述第二套筒(82)第一端滑动连接的设置在第一套筒(81)第二端内,所述第二套筒(82)第二端与推板(9)连接,所述第一套筒(81)第一端与固定板(3)连接,所述推杆(6)设置在第一套筒(8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业绩郭平王龙李高英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公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