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充气加热型双层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4428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反应釜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新型充气加热型双层反应釜,包括双层加热罐以及固定在所述双层加热罐的底部的底座,所述双层加热罐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罐盖,所述罐盖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曝气管,且所述曝气管贯穿于所述罐盖并延伸至所述双层加热罐的内部,所述双层加热罐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双层加热罐的一端均固定在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双层加热罐通过所述支撑杆固定在所述底座的顶部;能够将万向轮收纳在空腔中由底座与地面接触,增加了反应釜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反应釜底部的稳定性,避免了反应釜在使用时受到碰撞出现位移而影响反应釜的使用效果的情况发生,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充气加热型双层反应釜


[0001]本技术属于反应釜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充气加热型双层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而双层反应釜是向,通过双层反应釜的夹层注入恒温的热溶媒体或冷却媒体,对反应釜内的物料进行恒温加热或制冷,并且可以提供搅拌,物料在反应釜内进行反应,并能控制反应溶液的蒸发与回流,反应完毕,物料可从釜底的出料口放出,操作极为方便,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
[0003]工作人员通过万向轮将反应釜推动至指定位置后,大多数都是通过万向轮的自锁功能对反应釜的位置进行限位,但是,在使用反应釜时,反应釜只通过万向轮与地面接触,会导致反应釜的稳定性变差,容易出现反应釜受到外部碰撞而发生位移的情况,影响了反应釜的使用效果。
[0004]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新型充气加热型双层反应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充气加热型双层反应釜,具有稳定性强的特点。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充气加热型双层反应釜,包括双层加热罐以及固定在所述双层加热罐的底部的底座,所述双层加热罐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罐盖,所述罐盖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曝气管,且所述曝气管贯穿于所述罐盖并延伸至所述双层加热罐的内部,所述双层加热罐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双层加热罐的一端均固定在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双层加热罐通过所述支撑杆固定在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底座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中间位置处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底座的顶部与所述螺纹杆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槽,所述螺纹杆贯穿所述底座并延伸至所述通槽的内部,所述螺纹杆位于所述通槽内部的一端螺接固定有限位盖,且所述限位盖螺接固定在所述通槽的内部,所述螺纹杆的外壁位于所述空腔的内部传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远离所述活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底座的底部与所述万向轮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万向轮相配合的插槽,所述万向轮贯穿所述插槽并延伸至所述底座的底部。
[0007]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螺纹杆固定在所述轴承的内部,且所述螺纹杆通过所述轴承转动在所述底座的内部。
[0008]优选的,所述限位盖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螺纹圈,所述限位盖通过所述螺纹圈螺接固定在所述通槽的内部。
[0009]优选的,所述限位盖的上端面与所述底座的上端面相平齐。
[0010]优选的,所述活动板上开设有与所述螺纹杆相配合的螺纹槽,所述活动板通过所述螺纹槽传动在所述螺纹杆的外壁。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柱和所述万向轮的高度大于所述空腔的深度。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万向轮贯穿插槽并延伸至底座的底部,在对双层加热罐进行移动时,工作人员在通槽中拧动螺纹杆能够带动传动在其外壁的活动板在空腔中向下移动,并带动固定在其底部的四个固定柱进入插槽中,从而使固定在固定柱底部的万向轮延伸至底座的底部并与地面接触,最后,在将万向轮的位置调节完成后,工作人员拧动限位盖对螺纹杆的位置进行限位,能够避免在对反应釜移动的过程中因螺纹杆发生转动而导致万向轮收缩进入底座中的情况发生,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万向轮直接推动反应釜进行移动,在将反应釜推动至指定位置后,工作人员拧动螺纹杆对活动板的位置进行调节,能够将万向轮收纳在空腔中由底座与地面接触,增加了反应釜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反应釜的稳定性,避免了反应釜在使用时受到碰撞出现位移而影响反应釜的使用效果的情况发生,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中底座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中螺纹杆和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中限位盖和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双层加热罐;11、罐盖;12、曝气管;13、支撑杆;2、底座;201、空腔;202、插槽;203、通槽;21、螺纹杆;22、活动板;221、固定柱;222、螺纹槽;23、万向轮;24、限位盖;241、螺纹圈;25、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充气加热型双层反应釜,包括双层加热罐1以及固定在双层加热罐1的底部的底座2,双层加热罐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罐盖11,罐盖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曝气管12,且曝气管12贯穿于罐盖11并延伸至双层加热罐1的内部,双层加热罐1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3,支撑杆13远离双层加热罐1的一端均固定在底座2的顶部,双层加热罐1通过支撑杆13固定在底座2的顶部,底座2的内部开设有空腔201,空腔201的中间位置处转动连接有螺纹杆21,底座2的顶部与螺纹杆21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槽203,螺纹杆21贯穿底座2并延伸至通槽203的内部,螺纹杆21位于通槽203内部的一端螺接固定有限位盖24,且限位盖24螺接固定在通槽203的内部,螺纹杆21的
外壁位于空腔201的内部传动连接有活动板22,活动板22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221,固定柱221远离活动板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轮23,底座2的底部与万向轮23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与万向轮23相配合的插槽202,万向轮23贯穿插槽202并延伸至底座2的底部。
[0021]本实施方案中:双层加热罐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罐盖11,罐盖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曝气管12,且曝气管12贯穿于罐盖11并延伸至双层加热罐1的内部,化学溶液在双层加热罐1中进行反应时,固定在罐盖11顶部的曝气管12在外部气源的作用下向罐体内部输送气体,能够对罐体内部的压力进行调节,而且,曝气管12在溶液内部排出气体时,能够让气体内溶液内部形成气泡,由气泡带动溶液进行运动,可以让溶液始终处于运动状态,从而使溶液内部的成分分布的更加均匀,实用性强,双层加热罐1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3,支撑杆13远离双层加热罐1的一端均固定在底座2的顶部,双层加热罐1通过支撑杆13固定在底座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充气加热型双层反应釜,包括双层加热罐(1)以及固定在所述双层加热罐(1)的底部的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加热罐(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罐盖(11),所述罐盖(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曝气管(12),且所述曝气管(12)贯穿于所述罐盖(11)并延伸至所述双层加热罐(1)的内部,所述双层加热罐(1)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3),所述支撑杆(13)远离所述双层加热罐(1)的一端均固定在所述底座(2)的顶部,所述双层加热罐(1)通过所述支撑杆(13)固定在所述底座(2)的顶部,所述底座(2)的内部开设有空腔(201),所述空腔(201)的中间位置处转动连接有螺纹杆(21),所述底座(2)的顶部与所述螺纹杆(21)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槽(203),所述螺纹杆(21)贯穿所述底座(2)并延伸至所述通槽(203)的内部,所述螺纹杆(21)位于所述通槽(203)内部的一端螺接固定有限位盖(24),且所述限位盖(24)螺接固定在所述通槽(203)的内部,所述螺纹杆(21)的外壁位于所述空腔(201)的内部传动连接有活动板(22),所述活动板(22)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221),所述固定柱(221)远离所述活动板(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轮(2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增禄席建国席欢根席磊强席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华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