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立的电磁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4405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2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立的电磁炉,包括电磁炉本体和支架,所述支架通过转轴与所述电磁炉本体转动连接,以使所述支架具有使所述电磁炉本体平放的收纳位置、以及使所述电磁炉本体立放的支撑位置,在所述支撑位置,所述转轴所在的位置高度位于所述电磁炉本体立放时所述电磁炉本体的高度的一半以下。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尽可能放低电磁炉本体立放时的重心位置,从而提升电磁炉本体立放的稳定性,同时使实现支撑结构的支架的用料体积减小,从而降低成本。从而降低成本。从而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立的电磁炉


[0001]本技术属于厨房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可立的电磁炉。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电磁炉广泛应用于家庭厨房中。
[0003]现有的电磁炉能够实现立放,支撑其立放的支撑板通过转轴铰链连接于电磁炉本体,支撑板翻转一定角度构成可立结构,可立结构对支撑角度的限制是通过铰接处的卡槽结构实现的,其结构强度差,磨损、老化等会使该支撑角度定位失效,进而影响其支撑功能;并且,现有的电磁炉在立放状态下整体重心的位置高度较高,为使支撑板能够支撑电磁炉的重量而实现电磁炉的立放,其铰接的位置高度几乎与电磁炉的重心平齐,立放状态下的电磁炉支撑重心较高,影响立放的稳定性,且使得支撑板用料体积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立的电磁炉,以增强电磁炉立放的稳定性。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可立的电磁炉,包括电磁炉本体和支架,所述支架通过转轴与所述电磁炉本体转动连接,以使所述支架具有使所述电磁炉本体平放的收纳位置、以及使所述电磁炉本体立放的支撑位置,在所述支撑位置,所述转轴所在的位置高度位于所述电磁炉本体立放时所述电磁炉本体的高度的一半以下。
[0007]本技术中的所述可立的电磁炉还具有下述附加技术特征:
[0008]所述电磁炉本体具有限位部,所述支架具有承重部,在所述支撑位置,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承重部的上方,且所述承重部抵靠于所述限位部,以承载所述电磁炉本体的重量。
[0009]所述限位部具有限位面,所述承重部具有承重面,在所述支撑位置,所述承重面抵靠于所述限位面,且所述承重面和所述限位面均与所述转轴的轴向平行。
[0010]所述电磁炉本体包括底壳、设置于所述底壳的上盖、以及承载于所述上盖的面板,所述上盖设置有操作区域,所述底壳内设置有主控板以及与所述操作区域位置相对的显示板,所述底壳内还设置有分隔所述主控板和所述显示板的隔板,所述支架位于所述隔板面向所述显示板的一侧。
[0011]所述隔板构成所述限位部,且所述隔板面向所述主控板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
[0012]所述电磁炉本体具有第一外缘,所述支架具有第二外缘,在所述支撑位置,所述第一外缘与所述第二外缘配合以形成支撑所述电磁炉本体的支撑面,且在所述支撑位置,所述电磁炉本体的重心在所述支撑面的投影落入所述第一外缘和所述第二外缘之间。
[0013]所述电磁炉本体具有第一外缘,所述支架具有第二外缘,在所述支撑位置,所述第一外缘与所述第二外缘配合以形成支撑所述电磁炉本体的支撑面,且在所述支撑位置,所述电磁炉本体的重心在所述支撑面的投影落入所述第一外缘和所述第二外缘之外;
[0014]所述电磁炉本体还具有支撑部,在所述支撑位置,所述支撑部抵靠于外界的立式
支撑面。
[0015]所述电磁炉本体设有内凹且与所述支架适配的凹槽,在所述收纳位置,所述支架收入所述凹槽,且所述支架的外表面与所述凹槽的外沿齐平,以使所述支架的外表面构成所述电磁炉本体外表面的一部分。
[0016]所述电磁炉还包括电源线,所述电源线具有与所述电磁炉本体电连接的连接端、外接电源的自由端以及连接所述连接端和所述自由端的导线,在所述支撑位置,所述电源线通过自由端和所述导线能够缠绕于所述支架。
[0017]所述支架设置有外凸的握持部,在所述收纳位置,所述握持部凸出于所述凹槽的外沿;或者,
[0018]所述支架设置有向远离所述凹槽的侧壁凹陷的第一凹陷部,和/或所述凹槽的侧壁设置有远离所述支架凹陷的第二凹陷部。
[001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0020]1.本技术中,支架通过转轴与电磁炉本体实现铰接,铰接处的转轴所在的位置高度位于电磁炉本体立放时的高度的一半以下的位置,能够尽可能放低电磁炉本体立放时的重心位置,从而提升立放的稳定性;由于铰接处的转轴所在的高度与电磁炉本体所立放的支撑面的垂直距离小于电磁炉本体立放时高度的一半,使得实现支撑结构的支架的用料体积减小,从而降低成本。
[002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电磁炉本体具有限位部,所述支架具有承重部,在所述支撑位置,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承重部的上方,且所述承重部抵靠于所述限位部,以承载所述电磁炉本体的重量。承重部抵靠于位于其上方的限位部,实现对电磁炉本体重力的承托,减少转轴或者支架铰接位置处的应力集中;通过限位部对承重部的抵靠,限制了支架的最大可活动范围,进而确定了电磁炉本体立放时与支撑面之间所形成的角度,提高了立放的稳定性。
[0022]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具有限位面,所述承重部具有承重面,在所述支撑位置,所述承重面抵靠于所述限位面,且所述承重面和所述限位面均与所述转轴的轴向平行。承重面、限位面均与转轴的轴向平行,避免了转轴的受力,转轴仅作为实现电磁炉本体与支架转动关系的铰接件而不作为承重件,使转轴不易损坏、使用寿命大大提高,且由于降低了对转轴性能的要求,当转轴与支架一体成型时,可使支架的选材更普通,材料成本更低;同时,承重面与限位面的面接触,增大了受力面积,进而减小了支架所受压强,使支撑位置下的支架可靠性提高。
[0023]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电磁炉本体包括底壳、设置于所述底壳的上盖、以及承载于所述上盖的面板,所述上盖设置有操作区域,所述底壳内设置有主控板以及与所述操作区域位置相对的显示板,所述底壳内还设置有分隔所述主控板和所述显示板的隔板,所述支架位于所述隔板面向所述显示板的一侧。支架位于隔板面向显示板的一侧,从而对转轴位置进行间接限定,使转轴位置位于隔板的下方,实现了电磁炉本体立放时重心位置的降低;隔板还具有分隔电磁炉本体内部冷区(显示板所对应的区域)和散热区(主控板所对应的区域)的作用,使各区域互不干扰,实现对电磁炉本体内部的线路板的保护。
[0024]进一步地,所述隔板构成所述限位部,且所述隔板面向所述主控板的一侧设置有
加强筋。通过设置加强筋提升隔板的结构强度,将支撑承载力分散到加强筋上,减少电磁炉本体在支撑状态下隔板的受力变形,增强隔板的承载强度和抗变形强度。
[0025]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电磁炉本体具有第一外缘,所述支架具有第二外缘,在所述支撑位置,所述第一外缘与所述第二外缘配合以形成支撑所述电磁炉本体的支撑面,且在所述支撑位置,所述电磁炉本体的重心在所述支撑面的投影落入所述第一外缘和所述第二外缘之间。电磁炉本体立放状态下,电磁炉本体所在平面、支架所在平面与支撑面共同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支撑结构,使支架对电磁炉本体的支撑更加稳固;电磁炉本体的重心在支撑面的投影落在第一外缘与第二外缘之间,使得作用于第一外缘和第二外缘的力矩的方向相反,进而容易实现支撑的平衡,提升电磁炉本体立放的稳定性。
[0026]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电磁炉本体具有第一外缘,所述支架具有第二外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立的电磁炉,包括电磁炉本体和支架,所述支架通过转轴与所述电磁炉本体转动连接,以使所述支架具有使所述电磁炉本体平放的收纳位置、以及使所述电磁炉本体立放的支撑位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位置,所述转轴所在的位置高度位于所述电磁炉本体立放时所述电磁炉本体的高度的一半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立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炉本体具有限位部,所述支架具有承重部,在所述支撑位置,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承重部的上方,且所述承重部抵靠于所述限位部,以承载所述电磁炉本体的重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立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具有限位面,所述承重部具有承重面,在所述支撑位置,所述承重面抵靠于所述限位面,且所述承重面和所述限位面均与所述转轴的轴向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立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炉本体包括底壳、设置于所述底壳的上盖、以及承载于所述上盖的面板,所述上盖设置有操作区域,所述底壳内设置有主控板以及与所述操作区域位置相对的显示板,所述底壳内还设置有分隔所述主控板和所述显示板的隔板,所述支架位于所述隔板面向所述显示板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立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构成所述限位部,且所述隔板面向所述主控板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立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炉本体具有第一外缘,所述支架具有第二外缘,在所述支撑位置,所述第一外缘与所述第二外缘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黄怡然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