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充电方法、装置、充电机及可读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3918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9:21
本申请提供一种自动充电方法、装置、充电机及可读存储介质,充电机接收到来自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请求后,响应该充电请求确定充电机的充电线圈的第一位置,以及待充电设备的接收线圈的第二位置,确定出从充电线圈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运动路径,并按照运动路径移动充电线圈,使得充电线圈和接收线圈对齐。之后,利用充电线圈向接收线圈充电。采用该种方案,充电机通过自动充电方式对电动汽车充电,无需人工插拔充电器,简化充电流程,节约充电时间。节约充电时间。节约充电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充电方法、装置、充电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涉及充电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充电方法、装置、充电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电动汽车越来越普及。电动汽车的智能化和电动化给车主带来了很好的体验。
[0003]电动汽车是由电动机驱动的汽车,通常利用充电桩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充电桩的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能够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为充电枪。充电过程中,将充电枪插入电动汽车,然后通过按压开关、刷卡或点击界面按钮的方式启动充电,充电完毕后拔插充电枪。
[0004]上述手动充电方式需要人工插拔充电枪,然后刷卡或点击控制界面以启动充电,过程繁琐,比较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动充电方法、装置、充电机及可读存储介质,通过自动充电方式对电动汽车充电,无需人工插拔充电器,简化充电流程,节约充电时间。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充电方法,应用于充电机,包括:
[0007]接收来自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请求;
[0008]响应所述充电请求,以确定所述充电机的充电线圈的第一位置,以及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接收线圈的第二位置;
[0009]根据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确定运动路径;
[0010]按照所述运动路径移动所述充电线圈,以使得所述充电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对齐;
[0011]利用所述充电线圈向所述接收线圈充电。
[0012]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充电装置,包括:
[0013]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请求;
[0014]响应模块,用于响应所述充电请求,以确定所述充电机的充电线圈的第一位置,以及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接收线圈的第二位置;
[0015]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确定运动路径;
[0016]移动模块,用于按照所述运动路径移动所述充电线圈,以使得所述充电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对齐;
[0017]充电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充电线圈向所述接收线圈充电。
[0018]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机,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使得所述充
电机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0019]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0020]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计算程序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002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充电方法、装置、充电机及可读存储介质,充电机接收到来自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请求后,响应该充电请求确定充电机的充电线圈的第一位置,以及待充电设备的接收线圈的第二位置,确定出从充电线圈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运动路径,并按照运动路径移动充电线圈,使得充电线圈和接收线圈对齐。之后,利用充电线圈向接收线圈充电。采用该种方案,充电机通过自动充电方式对电动汽车充电,无需人工插拔充电器,简化充电流程,节约充电时间。而且,无需人手操作充电枪,避免人与高压接触的安全风险;同时,充电机与待充电设备无硬件连接,避免充电机高压损坏待充电设备零部件的问题,以及充电口电压异常导致充电失败的问题,能够提高充电成功率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充电的实施环境示意图;
[0024]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充电方法中充电机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充电方法中待充电设备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0027]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充电方法中确定第一位置的流程图;
[0028]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充电方法中确定第一位置的示意图;
[0029]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方法中充电线圈和接收线圈对齐的过程示意图;
[0030]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3]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及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34]目前,电动汽车发展迅速,电动汽车越来越智能化。为了方便电动汽车的充电,很
多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都建立了充电站,充电站内设置多个充电桩,利用充电桩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过程中,将充电枪插入电动汽车,然后通过按压开关、刷卡或点击界面按钮的方式启动充电,充电完毕后拔插充电枪。
[0035]然而,手动插拔充电枪、刷卡或点击控制界面的方式触发充电,过程繁琐,耗时长,另外,充电枪比较笨重,操作起来费力,存在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在雨天露天环境中。而且,充电枪与电动汽车有线接触,存在高压浪涌或漏电现象,存在容易损坏电动汽车上的零部件的情况。
[0036]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充电方法、装置、充电机及可读存储介质,通过自动充电方式对电动汽车充电,无需人工插拔充电器,简化充电流程,节约充电时间的同时,降低自动充电的风险。
[003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充电的实施环境示意图。请参照图1,该实施环境包括充电机11、利用充电机11进行充电的待充电设备12等,充电机设置在充电车位上,充电车位也称为停车位等。充电机11也称为地面充电机,包括与电源连接的充电线圈、控制器、运动装置、第二UWB模块等,图中仅示意出了充电线圈。另外,图1中未示意出固定设置在充电车位上的第一超带宽(Ultra Wide Band,UWB)模块,第一UWB模块至少为两个。
[0038]待充电设备12例如为电动汽车等,包括接收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充电机,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来自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请求;响应所述充电请求,以确定所述充电机的充电线圈的第一位置,以及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接收线圈的第二位置;根据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确定运动路径;按照所述运动路径移动所述充电线圈,以使得所述充电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对齐;利用所述充电线圈向所述接收线圈充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所述充电请求,以确定所述充电机的充电线圈的第一位置,以及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接收线圈的第二位置,包括:响应所述充电请求,利用充电车位上的第一UWB模块和所述充电机上的第二UWB模块,确定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UWB模块至少为两个且位置固定,所述第二UWB模块与所述充电线圈同步移动;利用所述充电车位上的第一UWB模块和所述待充电设备上的第三UWB模块,确定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三UWB模块与所述接收线圈同步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所述充电请求,利用所述充电车位上的第一UWB模块和第二UWB模块,确定所述第一位置,包括:响应所述充电请求,利用至少两个第一UWB模块中的每个UWB模块向所述第二UWB模块发送相同速率的UWB信号;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第一UWB模块中各第一UWB模块各自发送的UWB信号到达所述第二UWB模块的时长,得到至少两个时长;根据所述至少两个时长和所述UWB信号的速率,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第一UWB模块中各第一UWB模块与第二UWB模块之间的距离,得到至少两个距离;根据所述至少两个距离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一UWB模块中不同第一UWB模块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第一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运动路径移动所述充电线圈,以使得所述充电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对齐,包括:按照所述运动路径移动所述充电线圈,以使得所述充电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相交;按照第一方向移动所述充电线圈,直到所述充电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相交于第一点和第二点,所述第一点和所述第二点所在的直线与所述接收线圈的直径平行;按照第二方向移动所述充电线圈,直到所述充电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对齐,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中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