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适应气袋排气孔结构及汽车安全气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3850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新型自适应气袋排气孔结构,包括:排气筒体,所述排气筒体的一端密封设置在气袋的排气孔上且其内部与所述排气孔连通;拉带,所述拉带的一端与所述排气筒体的另一端连接;以及激发装置,所述激发装置与所述拉带的另一端连接并将所述拉带拉紧,当所述激发装置接收到点火信号时,所述激发装置被点爆,使得所述拉带松脱。还公开了一种包含上述新型自适应气袋排气孔结构的汽车安全气囊。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根据实际状况通过拉带控制排气筒体的打开或者关闭来调节气袋内的压力,以避免气袋在展开过程中对体重较小或坐姿不正的乘坐人员造成伤害。员造成伤害。员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自适应气袋排气孔结构及汽车安全气囊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安全气囊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自适应气袋排气孔结构及安装有该新型自适应气袋排气孔结构的汽车安全气囊。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安全气囊是汽车被动安全约束系统中的一种安全装置,能在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瞬时点爆,从而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汽车安全气囊中作为重要部件的气袋在气囊点爆时充满气体,将车内人员与方向盘或仪表板隔开,从而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气袋在展开过程中所需气体压力非常大,对于正常体重和正常坐姿的车内人员是具有一定保护作用的。然而,由于气袋在展开过程中的冲击很大,容易对体重较小或坐姿不正的乘坐人员造成伤害,尤其是对前排的驾驶人员和乘坐人员。
[0003]为此,本申请人经过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自适应气袋排气孔结构,该结构可根据实际状况来调整气袋内的输出压力,以避免在展开过程中对乘坐人员造成伤害。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有上述新型自适应气袋排气孔结构的汽车安全气囊。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种新型自适应气袋排气孔结构,包括:
[0007]排气筒体,所述排气筒体的一端密封设置在气袋的排气孔上且其内部与所述排气孔连通;
[0008]拉带,所述拉带的一端与所述排气筒体的另一端连接,当所述拉带被拉紧时,所述拉带将所述排气筒体的另一端拉入气袋内部,并在气袋内部压力作用下使得所述排气筒体的另一端处于关闭状态,当所述拉带松脱时,所述排气筒体在排气压力作用下打开并进入打开状态;以及
[0009]激发装置,所述激发装置与所述拉带的另一端连接并将所述拉带拉紧,当所述激发装置接收到点火信号时,所述激发装置被点爆,使得所述拉带松脱。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筒体呈锥形筒体结构,其与气袋的排气孔连接的端口大,其与拉带连接的端口小。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筒体由一片筒体侧片缝纫而成,或者由两片筒体侧片缝纫而成。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筒体与所述拉带之间的连接处形成有至少一出气口。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激发装置为小型气体发生器,其包括激发壳
体、点火器和分离薄片,所述激发壳体内构成有点火器安装腔室,所述激发壳体的一侧端面上开设有与所述点火器安装腔室连通的开口,所述点火器安装在所述激发壳体内且与汽车电子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分离薄片固定安装在所述激发壳体的开口上,所述拉带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分离薄片上;当所述点火器接收到汽车电子控制单元发送的点火信号时,所述点火器被点爆,使得所述激发壳体内形成高温高压气体,所述分离薄片在高温高压气体的作用下被顶开,从而使得所述拉带松脱。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分离薄片上设置有薄弱槽。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拉带的另一端通过螺钉或铆钉固定在所述分离薄片上。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包括:
[0017]气囊壳体;
[0018]固定安装在所述气囊壳体的内侧底面上的气囊固定夹板;
[0019]固定安装在所述气囊壳体内的气体发生器;以及
[0020]折叠安装在所述气囊壳体内的气袋;其特征在于,
[0021]还包括上述的新型自适应气袋排气孔结构。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气囊壳体的内侧底面上开设有激发装置安装基座,在所述气囊固定夹板位于所述激发装置安装基座的上方的位置处开设有激发装置固定通孔,所述新型自适应气袋排气孔结构中的激发装置的激光壳体由上圆柱体、中圆柱体和下圆柱体组合而成,其中,所述中圆柱体的直径大于所述上圆柱体和下圆柱体的直径,同时也大于所述激光装置固定通孔;安装时,所述激光壳体的下圆柱体嵌设在所述激光装置安装基座内,所述中圆柱体位于所述激光装置安装基座与激发装置固定通孔之间,所述上圆柱体穿过所述激发装置固定通孔后向上延伸。
[0023]由于采用了如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可根据实际状况通过拉带控制排气筒体的打开或者关闭来调节气袋内的压力,以避免气袋在展开过程中对体重较小或坐姿不正的乘坐人员造成伤害。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可靠性更好,成本更优。本专利技术的激发装置安装简便,稳定性好,无需增加多余零部件,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新型自适应气袋排气孔结构处于关闭状态(排气筒体被拉紧)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新型自适应气袋排气孔结构处于打开状态(排气筒体未被拉紧)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新型自适应气袋排气孔结构处于关闭状态(排气筒体被拉紧)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8]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新型自适应气袋排气孔结构处于打开状态(排气筒体未被拉紧)时
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9]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排气筒体展开后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排气筒体展开后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排气筒体展开后的又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安全气囊的内部示意图。
[0033]图9是专利技术的汽车安全气囊的内部截面示意图。
[0034]图10是专利技术的汽车安全气囊的背面示意图。
[0035]图11是专利技术的汽车安全气囊的气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2是专利技术的汽车安全气囊的气囊固定夹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38]参见图1至图4,图中给出的是一种新型自适应气袋排气孔结构100,包括排气筒体110、拉带120以及激光装置130。
[0039]排气筒体110的一端密封设置在气袋500的排气孔510上且其内部与排气孔510连通。排气筒体110呈锥形筒体结构,其与气袋500的排气孔510连接的端口大,其与拉带120连接的端口小。
[0040]拉带120的一端与排气筒体110的另一端连接,拉带120与排气筒体110之间的连接处形成有两个出气口111、112。当然,出气口的数量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数量,其应根据排气要求而设定。当拉带120被拉紧时,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自适应气袋排气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气筒体,所述排气筒体的一端密封设置在气袋的排气孔上且其内部与所述排气孔连通;拉带,所述拉带的一端与所述排气筒体的另一端连接,当所述拉带被拉紧时,所述拉带将所述排气筒体的另一端拉入气袋内部,并在气袋内部压力作用下使得所述排气筒体的另一端处于关闭状态,当所述拉带松脱时,所述排气筒体在排气压力作用下打开并进入打开状态;以及激发装置,所述激发装置与所述拉带的另一端连接并将所述拉带拉紧,当所述激发装置接收到点火信号时,所述激发装置被点爆,使得所述拉带松脱。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自适应气袋排气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筒体呈锥形筒体结构,其与气袋的排气孔连接的端口大,其与拉带连接的端口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自适应气袋排气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筒体由一片筒体侧片缝纫而成,或者由两片筒体侧片缝纫而成。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自适应气袋排气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筒体与所述拉带之间的连接处形成有至少一出气口。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新型自适应气袋排气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发装置为小型气体发生器,其包括激发壳体、点火器和分离薄片,所述激发壳体内构成有点火器安装腔室,所述激发壳体的一侧端面上开设有与所述点火器安装腔室连通的开口,所述点火器安装在所述激发壳体内且与汽车电子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分离薄片固定安装在所述激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超逸晏小龙张玉红刘绍川段绍仙胡亚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东方久乐汽车安全气囊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